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出台,引起业内剧烈震荡。光伏行业一夜之间几乎从一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也与光伏产业发展有着类似的节奏,过热的发展态势正在逐步显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本大量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不断累积,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去补贴”后将面临严重的泡沫危机。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沦为下一个光伏产业,值得关注。
产能过剩苗头初现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三年产销量全球第一,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超过18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售77.7万辆 ,同比增长53.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将产生40%-50%的增速,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或将超过100万辆。鉴于市场中的低端汽车与消费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2017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相当严重。2015-2017年6月底,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200个,相关投资金额高达1万亿元以上,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2000万辆,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设定目标的10倍。按照规划,这些项目大多将在2020年之前建成投产。
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李占川透露,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预计到2020年将全部退出。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黄永和认为,2020年补贴取消之后,其他的政策如果不能跟上,企业的车型卖不出去,就有可能出现实质性的产能过剩。
不过,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新能源车是存在表面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是规划的产能过剩,实际不一定都投产。“绝大部分新能源的造车新势力都很难生存过五年。”崔东树说。
动力电池陷结构过剩泥潭
事实上,产能过剩问题已经让部分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陷入了麻烦。近日,新能源企业银隆新能源各大园区电池订单减少、工厂停产的消息持续发酵。5月30日,还有媒体报道称银隆新能源投入150亿元建设的洛阳工业园区进展缓慢。
2016年,在获得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等人投资的30亿元资金后,银隆新能源开启了快速扩张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银隆新能源在兰州、天津、攀枝花、珠海等7地签下了投资规模高达8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而加上这些新规划的项目,银隆新能源在全国布局的产业园区高达11个。
急速扩张导致成本大增,银隆新能源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李志称,由于目前多个产业园同时在建,并且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资金未到账,银隆新能源2017年确实入不敷出,资金差额在40亿元左右。
不仅是银隆新能源,整个国内新能源电池产业都在飞速发展。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以上。2016年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
在如此高增长的背后,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显现。据测算,当前形成的产能若全部释放,会形成170GWh/年的巨大产能,大约是目前市场实际需求量的7倍多,可以满足年产500万辆的电动乘用车和50万辆电动大客车的总需求。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285GWh,但同期动力电池需求量仅为97GWh。
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总体过剩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表现为结构性产能过剩,龙头企业的优质产能受到追捧,而中小厂商的落后产能得不到很好的消化,生存空间将不断受到挤压。在过剩产能出清的逼迫下,部分中小厂商可能转型低速车、小型储能等技术要求较低的领域,从而退出动力电池领域竞争。
政策撤猛火 期待软着陆
尽管“鲶鱼效应”有利于活跃市场,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新能源车产能过剩的苗头,政策开始转向,与光伏产业不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相关部门在政策上逐渐釜底抽薪,投机者的生存空间不断被缩减。国家发布2017-2018年新能源车新的补贴政策,总体上比2016年减少20%。2018年5月,监管部门又撤销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车型1882款。
越来越严格的政策已经让部分投机者在市场中难以生存。2016年9月,财政部对金龙汽车、深圳五洲龙等5家“骗补”新能源车企进行了处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金龙汽车净利润降至0.38亿元,同比下降超七成;深圳五洲龙同期营业收入为486.22万元,亏损达5520.24万元。
国家发改委近日又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特别规定,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含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建设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投资项目所在省份应符合四方面的条件: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车桩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新能源汽车僵尸企业和僵尸资质清理工作全部完成;四、现有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投资项目均已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
在汽车分析师贾新光看来,相关规定等于给那些以“圈钱”为目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关闭了大门,只有踏实造车的新势力造车企业,才有望拿到生产资质。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的是一场软着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