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汽车驶入“后补贴时代”

   2018-08-02 北京日报
67
核心提示:随着财政补贴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6月12日起,新的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就环比下降了1

随着财政补贴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6月12日起,新的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当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就环比下降了17.5%,尤其曾雄霸市场的入门级车型销量下跌更为明显。如果按照“2020年补贴全面退坡”的说法,留给车企的窗口期仅有不到3年时间。除了补贴减少的压力,外资车企也在发力新能源车市,各家车企只有不断增强技术实力,推出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才能在市场“后补贴时代”站稳脚跟。

补贴每年退坡约三分之一

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续航里程150至200公里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1.5万元,200至250公里补贴2.4万元,250至300公里补贴3.4万元,300至400公里补贴4.5万元,400公里以上补贴5万元。

日前,北京、广州也相继公布了地方补贴政策,整体来看与国家补贴同步,保持了稳步退坡的趋势。北京对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按照中央与地方1:0.5比例安排市级补助,补助的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应获得的补助资金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销售机构先行垫付,中央和北京市财政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补贴的连年退坡显而易见。记者算了一笔账,北京市场上一辆续航为250公里的车型,2016年可获得国家和地方补贴共11万元,而如今只有5.1万元。近日,“有关部门正考虑进一步削减补贴,2019年可能在今年基础上再降低三分之一”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实际上,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就明确,2017年至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年至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所以“补贴即将在2020年全面退坡”的说法其实并不意外。

“2018年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以每年大概三分之一递减,这个的影响非常大,需要企业用大量的智慧来应对后补贴时代的到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直言。

“占号车”销量下跌明显

“EC系列店里没有车,停售了。如果你要可以从外地调。”北汽新能源经销商店里,已经买不到曾经的“占号神器”EC180、EC200车型,销售人员直言是因为车型“补贴太少”。

受“6·12新政”影响,续航150公里以下车型不再有补贴,300公里以下的车型补贴减少,这使得入门级的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全国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A00级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1.6万辆,环比5月下降高达67%。其中,曾经的全国销量冠军北汽EC系列6月销量仅有3辆。

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增速也明显放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6万辆和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7%和42.9%,但销量环比下降17.5%。

“车企A00级产品会有一段时间的市场真空期。”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A00级电动车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代步需求,尤其是切合三线城市以下的消费市场,长期来看,该细分车型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目前主流车企都在调整产品以适应政策需求。如北汽新能源EC系列进行了技术升级,新产品EC3或将在9月上市,工况续航达261公里。同时,尽管全国分时租赁行业正在逐渐降温,但A00级车型仍是很多平台的首选,这也将拉动部分销量。

外企发力下“淘汰赛”升级

补贴的减少直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效益。有媒体梳理了30余家相关企业的半年报,超半数企业净利润预计减少。比如,中通客车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40%至50%;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将下降70%至80%。“受补贴退坡影响,包括电动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较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比亚迪在业绩预报中称。

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造车新势力,很可能其产品还没正式投放市场,补贴就已经没有了。此外,特斯拉已经确定在上海独资建厂,大众、宝马、奔驰等跨国车企也正加快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

“补贴新政的实施将推动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能量密度快速提升,推动新能源高端车型高质量增长。”崔东树说。

如何平稳过渡到“后补贴时代”?对此,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认为,一方面整车企业要提高电动汽车的性价比,让消费者的一次购车成本不随着补贴退坡而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营造更好的消费和使用环境,吸引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