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央与地方双向支持地补取消 部分车企已受影响

   2017-12-25 第一电动网
55
核心提示:日前有消息传出,北京可能成为第一个取消地补城市,最早于明年实施。12月22日,向接近北京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了解到,主管部门正

日前有消息传出,北京可能成为第一个取消“地补”城市,最早于明年实施。12月22日,向接近北京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了解到,主管部门正在开会讨论地贴政策,基本意向是取消,包括备案制也可能取消,但未来北京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仍然以纯电动路线为主,可能会在其他层面给予支持。

此外,地补退出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决策,中央层面也有相关精神传达。整体来看,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已成定局,为了明年一季度销售不因为技术指标调整断档,新政或将给予推广目录1到4月左右的过渡期。

取消地补有利于解决地方保护

自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示范城市一直配合中央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2013~2016年大多数采用1:1的比例,2017年降至0.5。在早期推广中,地方补贴对降低车价、促进市场销售起到了不小作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是地方保护的主因,造成市场割裂。

有业内人士指出,地补取消背后,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保护的问题。一是清理出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优胜劣汰。二来可以减少企业的观望等待,以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定价销售。三是加速退坡力度,倒逼企业快速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

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等都曾多次强调要破除地方保护,但收效并不理想。业内也一直有呼吁,要么公平发放地补,要么都取消。但值得警惕的是,破除地方保护并非单纯取消地补即可完事,要避免地方在不限行、不限购等其他优惠政策有排外性,包括各种巧设名目的重复检测审核。

长期看市场在不断扩大

地补取消消息一出,各界反映不一。车和家CEO李想直接在微博表示:“太好了”。也有新能源车车企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就退出地补时间略早。

近期盛传的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方案,设有续航里程、电池包能量密度、百公里电耗等多个指标卡位,鼓励做高端车型。乘用车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低续航A00级车型,国补大幅退坡再加上地补取消,某款目前热销的A00级车成本一下增高5.4万元。

也有人认为,补贴退出后将有双积分政策接档,积分折价也能补偿一部分成本。但是目前积分的定价和市场空间无法准确计算,到底折算多少钱,如何预先给产品定价是一大难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也发文表示,建议地方补贴退出应待2019年新能源双积分政策实施后为妙。由于预期的2018年实施双积分政策延期到2019年实施,这对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是较大的冲击,不利于企业合理规划。退出一个补贴政策也需要其他政策的有效接续平衡。而2018年准备大力降低国补,同时如果又取消地补,其节奏有些快。双积分政策的延期实施,也需要地方补贴的延期一年退出。

国家层面持乐观态度。2017年12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应相应问题时称,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有政策措施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消费习惯的变化,绿色消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有着实实在在的需求。

高峰表示,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消费者将更加青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也会不断地扩大。

车企需要重新调整产品推出时间

目前已经有部分车企受到政策影响。

云度新能源总经理刘心文近日在接受第一电动网等媒体访问时表示,π3原定在今年四季度上市,产品已经准备就绪,但考虑到补贴变化后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所以推迟了上市时间,于明年1季度上市。

另一家以销售A00级新能源车为主的相关车企负责人则指出,政策的不断调整给给企业带来巨大资金等压力,并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甚至会出现反作用。

今年8月22日,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接受媒体访问时称,比亚迪从明年开始,将主推10万元以下的小微纯电动车。其逻辑是,目前国内纯电动车的销量,绝大部分来自A0、A00级产品。

随着网传2018年补贴标准、地补取消等消息不断传出,业界人士指出,明年A00级纯电动车产销量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不知道比亚迪是否会因此进行战略调整,推迟小微纯电动车推出时间。

就在不久前的12月16日,蔚来汽车旗下的首款量产版车型ES8正式上市销售,但预计 ES8 2018 年第一季度才会陆续交付,或也在等待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稳定。

不过,多数新造车势力表示,对于补贴并不是特别在意,最重要的还是做出好产品。

无论如何,新能源车补贴退出已是趋势,行业已然从政策驱动逐渐转为市场驱动,车企需要靠真本事打动消费者,毕竟新造车势力蓄势待发、外企蠢蠢欲动,给予国内主流车企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