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性价比低、残值低等问题,企业还将面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和降解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如此一来,多方压力叠加之下,企业的经营发展将备受困扰。
理想中的新能源汽车,本不该这样发展。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11月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数据显示,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万辆,同比下降43.7%,远高于我国车市的整体降幅。随着市场走势的连续下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虚火开始逐渐消退,市场销量的套路逐一浮出水面,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到了梦醒时分。
市场销量源自“套路”
近几年,我国似乎已经步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看起来都处于“一片繁华”的景象。然而,扒开“繁华”数据的背后,却发现“无尽心酸”。近日,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掩盖了市场真实需求的真相,大部分销量流入出行公司等公共服务领域,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销量仅为十余万辆。前段时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有过相关表述,即私人市场的需求被整体销量掩饰。
在国内汽车行业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背景下,众多车企纷纷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寻求销量突破。此前,包括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和小鹏、新特等造车新势力,已先后涉足租赁或网约车市场。
“大家都在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其中有科技进步和消费观念改变带来的移动出行市场的刚需,但现阶段源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众多车企在出行领域四面出击,在试水的同时,也有些“情非得已”。
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虽尚未有详细数据显示流入出行领域的汽车数量,但小鹏汽车曾表示,7月底小鹏汽车旗下出行品牌“有朋出行”在广州市范围内的投放量预计在2000辆以上,而小鹏汽车前7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1万辆。也就是说,其中有两成左右的车辆或投入到了自家出行平台上。
一组来自威尔森汽车的数据显示了现阶段移动出行领域(包括出租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消纳作用,数据显示,前9个月,单位采购的纯电动车型数量为29.3万辆,高于同期私人市场的26.5万辆。“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无论是绝对量还是增速,单位采购都高于私人消费。”威尔森汽车一位分析师称。
不单是在出行领域布局,新能源车企也会推出针对网约车或是出租公司的特有车型,例如北汽新能源的EU换电车型和广汽新能源的Aion S 410km续驶里程版本车型。不过,在包括出租车在内的公共交通领域,不同地区对于本地公共交通电动化的政策各不相同,也对不同车企的车型准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记者向国内部分新能源车企了解情况时,包括江淮、比亚迪在内的多位车企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各地政策指向性强,往往令他们难以享受政策红利。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汽车市场走势尚未好转,共享出行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从最新统计的交强险数据来看,前10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险量为71.3万辆。其中,有37.1万辆上险量的所有权为“个人”,占总量的52%;13.5万辆上险量的所有权为“单位”,占比19%;另有20.7万辆的上险量所有权为“未知”,占比29%。由此可见,随着共享市场的进一步趋于饱和,单纯依靠共享出行市场消化产能将变得越来越难。
企业压力逐渐凸显
7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政策拟定的2021~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而此前2018~2020年新能源车双积分比例为8%、10%、12%,积分比例按照每年2%的比例进行调整提升。
对比根据2017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情况,130家车企中,共有56家车企油耗积分不达标;2018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共有75家车企积分未达标;相比去年,今年的积分压力更胜往年。
国内燃油车的生产数量开始受到“负积分”的限制,生产燃油车的车企不得不做出新能源汽车的转型调整。原先国内的主流车企如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和中国长安等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受阻,处在负分领域,需要向“正积分”的企业购买积分。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抢占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此进入”井喷”增长阶段。
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增长,能否有效应对未来的市场,实现真正的产销双增?对于一些发展较早,并已经占据相当可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市场“头部”企业来说,补贴退坡、双积分政策对其来说可能将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但是对一些起步较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品牌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这带来的压力显然大于机遇,尤其是在出行市场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压力更加凸显。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随着补贴退坡,双积分政策进一步调整,以及车市整体下行,他们在面对传统能源汽车销量的巨大压力的同时,还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提高新能源车型的生产比例,还要下大力气为其新能源车型找到销路,重压之下,这部分车企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目前,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性价比低、残值低等问题,企业还将面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和降解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如此一来,多方压力叠加之下,企业的经营发展将备受困扰。
市场终将回归理性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下滑,车企的出行端业务与长时间的补贴扶持共同造就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虚假繁荣,如今,“梦”该醒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上的“歪门邪道”已经走不下去了,现在的车企都逐步开始打“正规战”了。他说:“以往车企搞网约车,‘左手倒右手’,提高销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目前,这样的情况还存在,但已经少多了,这也是下半年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少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支持,可以让我们反思,此前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中,有多少来自消费者真正需求,又有多少用于出行运营车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路高增长,很容易让车企甚至是汽车行业产生一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非常好的错觉。”
“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呈现了降幅逐渐收窄的走势,但影响整体车市走向的因素短期内仍将存在,行业将继续承压,企业分化也将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新能源汽车若还想靠着‘低价’抢占市场,必将面临亏损的境地,只有真正有技术实力、懂市场规律的企业才能活得下来。”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滑,与实际相符合的需求正在显现,各界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期也逐步回归理性。新能源汽车正从初期消费的启蒙期发展到现在的培育期。培育期中,车企将面临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洗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竞争筛选出来的优秀企业和技术成果,将有效地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真正需求也在逐渐明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