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奔跑的电动汽车产业 请注意“安全”

   2018-04-03 科技日报
47
核心提示:视觉中国2018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102018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8.2万台,其中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了3.2万

视觉中国

2018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TOP10

2018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8.2万台,其中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了3.2万台,占比38.57%。从2018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来看,夺得冠军的是自主品牌车型北汽EC系列,销售了7870台;排在第二位的是日产聆风,销售了4447台;紧随其后的是江淮IEV6S/E,销售了3356台。除此之外,进入TOP10的自主品牌车型还有比亚迪秦和比亚迪宋DM。

来源:电动汽车资源网

近日,特斯拉启动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涉及全球约12.3万台车,原因是车子零部件存在安全隐患。其实,比起自燃、碰撞、充电等事故,特斯拉的安全隐患还无法“入围”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前三甲”,不过,也足以引起人们对电动汽车安全问题的更多关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足以用“奔跑”形容。但事关安全的标准、法规、技术等问题,跟得上这一产业在全球迅猛发展的脚步吗?

强制:全球首个电动汽车安全法规诞生

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第174次会议上,由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共同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获全票通过。法规主要围绕整车及动力蓄电池的安全性能提出技术要求,同时规定了电动汽车满足安全性能要求的试验方法,以保障电动汽车在各种使用环境下,以及发生碰撞等事故时能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

这是全球汽车技术法规体系中首个专门针对电动汽车安全技术的法规。这也意味着,电动汽车在技术研制和发展上,将严格依法“强制”安全。

“电动汽车安全问题,不仅仅是被民众关注的热点那么‘简单’,它也是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4月1日,中国中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的首席技术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员郭淑英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说。她表示,电动汽车作为汽车的一员,除了要具备汽车应具备的“一般安全”性能外,还要解决电池、充电基础设施、整车制造等环节上的“特殊”安全问题。

特殊:最需要关注电池热安全和电安全

“特殊”问题中,电池安全最为核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介绍,电池系统安全方面,最需要关注的是热安全和电安全。譬如,国内纯电动汽车搭载的多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而温度是影响这两种电池工作效率和产品安全的关键因素。温度过低,电池容量既无法释放,也无法充电,影响正常工作;温度过高,则会引发自生热反应,轻则内部短路,重则电解液燃烧,引发车辆自燃等事故。尽管这是由锂电池特性决定,并不代表锂电池产品不安全,但电池“热管理”很重要。

在充电机领域,则存在行业准入门槛过低,企业水准参差不齐,行业整体水平较差的普遍问题。“每个动力电池都有核定标准电流和标准电压。一旦充电桩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出现‘过充’,且过充幅度达150%,就会引发电池及车辆自燃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即使过充程度不高,长期小幅过充也会影响电池系统,为后期使用埋下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欧阳明高说。

为此,我国在2015年底,新修订了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在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设定高门槛,让充电行业及相关产业链重新“洗牌”。

在网上,曾流传一段让人“惊艳”的视频:一辆纯电动汽车在严重积水路段逆流而上,“惊呆了”传统燃油车车主,被网友称为纯电动汽车的“看海模式”。欧阳明高表示,我国国内知名的大型新能源制造企业如长安、上汽、北汽等,都有与国外一流车企一致的严格安全检验标准,因此成就了电动汽车的“看海模式”。但在充分肯定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新能源客车市场上,因车企多、车型多、产品开发周期相对短等原因,产品安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主导:实力领先赢得“安全”话语权

该法规的制定,对我国意义非同寻常。这是我国在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工作中,首个以主要牵头国身份全程主导并深度参与完成制定的全球技术法规。这标志着,中国已开始从汽车标准法规的“跟随者”向“主导者”转变,体现着世界电动汽车领域的“中国分量”。

“我国能牵头制定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当然反映了我们在此领域的技术领先和产业领先。”郭淑英说。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量占比达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

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升,乘用车主流车型的续驶里程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在充电网络方面,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建成公共桩21.4万个,同比增长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占据全球市场总量将近半壁江山。

与庞大市场体量相匹配的,是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世界领先的地位。郭淑英介绍,我国最初推动电动汽车研究及产业发展,主要基于环保和能源安全的考虑,也是基于实现汽车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在传统汽车核心技术领域,我国起步晚,没太多“话语权”。但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发展,则能与其他先进技术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截至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发展政策上,也已逐步形成了全环节、中长期、可持续的政策扶持体系,并正在探索用户市场的激励措施。

有技术和产业体量双重“实力”,获主导话语权当然不意外。与话语权相应的重大利好,就是有望为未来国产电动汽车“出海”扫清法规障碍,不再受制于政策法规门槛。“以中车为例,我们的新能源客车现已卖到新西兰、巴西和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销量目前还不大。这个政策法规出台后,我们的车只要符合这个安全法规标准,产品出口就畅通无阻了。”郭淑英说。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必然是汽车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电动汽车也会是实现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最佳载体。但随着电动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汽车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会逐渐显露。我们也要提前在此方面布局,并积极参与该方面全球标准和法规的制定。”郭淑英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