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国家电网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2020-03-25 亮报
66
核心提示:随着充电桩成为国家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全

随着充电桩成为国家“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快建设充电桩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充换电技术创新,提升充电桩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形成了开拓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的强大合力,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智慧的充电服务新体验。

百万充电桩接入车联网平台 加快形成万亿级充换电市场

“家里有一台私人充电桩,我都是晚上充电,白天去上班时,车位和充电桩都处于空闲状态,真该好好利用起来。”市民王先生是绿色出行的积极实践者,早在2017年就“提”回家了一辆全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并且在小区的车位装上了私人充电桩。这两天,他刚刚在“e充电”APP上提交了自己的充电桩和车位的信息,成为了一名“桩主合伙人”。不久之后,他的私人桩将在闲时对外共享,每月保底收益30元,还有70%的分成比例。

像王先生这样的私人充电桩主,全国还有数十万人。3月12日,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寻找合伙人”活动在“e充电”APP上线。根据所发布的信息,此次活动对象共有五类,包括个人桩、桩群商户、充电桩生产企业、场地投入和资金场地投入,面对五类资源对象,国家电网将会提供对应的资源匹配共享。例如,私人充电桩免费改造接入国网e充电平台,闲置充电桩分享能赚钱;对于桩群商户,国家电网接入平台后,将对接主机厂、网约车等流量资源。

对于资源对象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提供资源后能带来多少收益。除了私人充电桩主,成为合伙人后,桩群用户可以免费调试充电设施软件或硬件,接入国家电网平台,对接主机厂、网约车、出租车流量,充电桩不再闲置;充电桩生产企业将有效节约成本,接入平台后也有了品牌保证,进一步促进电桩销售;拥有场地的合伙人将与国家电网签署《充电桩投资建设协议》,享充电服务费10%~30%分成,按季度结算,还可以由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负责充电桩的运营与运维。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直面补贴退坡带来的冲击,而充电桩建设被纳入“新基建”,则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工信部数据显示,未来10年,我国仍然存在6300万个充电桩建设的缺口,预计将形成10253亿个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2月1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在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时指出,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车联网建设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要加强运营推广,推动强强联合,整合市场资源,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益。3月16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会议上,毛伟明强调,要全力复工复产,在加快新基建中扛起大担当、展现新作为。除了抓好特高压在建项目建设以外,要加快研究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目前,国家电网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45.7万个,覆盖全国总量(公共充电桩)的85%以上,累计建设充电桩9.5万个。国家电网将进一步建设智慧车联网平台,以“消费+工业互联网”为方向,实现车、桩、网物联感知,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调整股权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优化管理模式,强化主体责任,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业务在全国加速落地,引领全行业协同合作。2020年车联网平台预计将接入充电桩100万个,覆盖80%以上市场和用户,成为“基础服务的提供者、生态体系的建设者、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投资建设的带动者,激发行业发展新活力。

打造国家级充电技术创新平台 挖掘新能源汽车储能价值

3月3日,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在七家公司同时进行。

在这个名为“创新商业运营 推动新能源车消费”专项行动的云签约仪式上,签约方因为疫情并未见面。依靠视频直播,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与比亚迪汽车、上汽乘用车、奇瑞新能源、广汇汽车、白驹逸出行、什马出行六家合作伙伴,共同签订了累计超过4万个“车电服务包”的销售意向协议。

据了解,此次合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创了“车电包”与车辆销售一体化运作的合作模式,将拉动超过4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预计产值将达50亿元。其中,首批800辆电动汽车订单,将直接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与消费规模超亿元。

“依托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创新探索的‘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我们将不断扩大‘车电服务包’应用范围,尽自身最大努力发挥产业链关键环节带动作用,主动加强上下游协同联动,支持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帮助行业企业共渡难关。”国网电动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全生明说。

全生明所说的“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将充电操作从原来的5步缩短为1步。“充电操作过程极其简单,除连接、断开充电枪外,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我们与汽车厂商一起,在此类充电技术上做过很多交流和合作,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通过技术升级及硬件改造,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将完成存量充电桩全面支持即插即充技术,提升用户充电服务体验。

“即插即充、无感支付”技术只是国家电网充换电领域创新的一个表现。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完善车联网平台相关应用,推进储能在用户侧的发展,探索人-车-桩互动的新路径,释放出了设备、信息、能源互联互通的巨大潜力。

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就是其中的一个具体场景应用。“V2G技术利用电动汽车自有电池的储能特性,实现了需求侧管理,增强了电网的灵活性,利用峰谷价差削减用电成本,同时也可以作为应急电源,满足了各项生活用电需求,更清洁、高效且成本更低。”全生明表示。

要实现V2G,带有V2G功能的双向智能充电站或者充电桩必不可少。目前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V2G应用平台及小功率V2G直流充电桩的开发,与相关车企也联合开展了V2G功能定制车的研发。今年,国家电网正逐步推进V2G项目,将探索出成本合理、业务高效的市场化运营新模式。

充电桩是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诸多新型技术的集成融合,技术升级速度快,市场竞争激烈,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从科研到应用的全产业链优势。为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资金投入,打造国家级充电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电动汽车等灵活负荷资源的调度能力,有效服务电网运行;注重加强与电动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企业的交流合作,联合攻克基础交叉技术,积极推动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标准国际化,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破解社区充电难题 开拓公交、出租、物流等优质专用车充电市场

由于充电费用低、使用便利性高,社区充电桩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车主最为理想的充电场景。然而,社区充电桩数量极其有限,老旧小区电容有限,配电网络复杂,改造、增容困难,成为了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

“要想解决充电桩难进小区的问题,应该对无固定车位的小区划出若干公共车位,建设小区公共充电站。对电力容量不足、增容确有困难的小区统一规划、建设有序充电桩,满足更多用户充电需求。对物业不配合的小区,一方面加强充电桩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打消物业顾虑,另一方面要探索研究商业模式,建立多方利益共享机制。”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今,这一多方利益共享的机制已经逐渐形成。2019年7月28日,国家电网与恒大集团合资成立的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恒大”)正式揭牌,并与碧桂园、万科和融创三家地产巨头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国网恒大聚焦社区智慧充电服务,合作前期主要集中在推进社区充电桩的建设、引入智慧能源服务系统上。

在技术上,国家电网聚焦社区停车库车位的智慧充电服务,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将在不增加社区供电容量、不改造社区配电网、保证居民生活用电的情况下,利用用电低谷进行有序充电,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操作上,车主只要将新能源汽车停到自己的车位,充电枪插上国网恒大的智慧充电盒,扫描二维码并输入充电金额,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就会根据需求,自动在用电低谷分配充电,充电后自动断电;在布局上,智慧充电业务将迅速覆盖目前全国5468个社区872万户约3100万业主,切实解决了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布局不合理等充电难题。

当前,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复产,国家电网正在热点区域超前布局城市公共充电桩,大力开拓公交、出租、物流等优质专用车充电市场,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与商业模式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在福建漳州,漳州市坑北加油站于近日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是福建中石化首座“加油+充电”综合供能服务站,将为车主提供加油和充电双向服务,充电1小时可以行驶约300公里,有效缓解该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在重庆,国家电网与重庆市出租车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庆首批绿色牌照纯电动出租车充电服务全部接入国网电动汽车智慧车联网平台;在湖北武汉,武汉市东西湖物流枢纽基地的充电桩能在1.5小时内将一辆物流电动汽车电量从0充至100%,满足了同城之间的即时货运需求。依托这个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物流专用充电站,武汉同城货运的成本降低了近七成。

借助“新基建”东风,国家电网以智慧车联网平台为核心,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社区充电、专用场站和城市核心区域公共站,同时推进充电设施精益化运营,提升充电桩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耳目一新的绿色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