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华冠旗下的前途汽车获得了新能源车生产资质,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同时,有条新闻却被大家忽略了:从宝马、奔驰、奥迪,到大众、别克、雪佛兰,都在计划向中国引进新能源车型。
一方面是中国在限,新增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个;一方面是几乎所有的外资品牌,都在虎视眈眈向中国引入新能源车型。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发展竞争中,中国目前的做法,是不是在自废武功呢?
10个名额的来源
长城华冠的前途汽车拿到了准生证,有媒体就放出了偌大的标题《前途获第三个电动车准生证新能源生产资质仅剩7个》,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前途汽车只是在目前所谓的10个新增名额中,拿到了第三个。
新建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不超过10家,这条规则,来自于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针对的是目前新能源车领域过热的情况,一个矫枉过正的手段。
要知道,中国在之前已经有119家新能源整车企业,85家自制底盘的改装类新能源车企业。真的是有点太多了,多得让人想起了90年代国家发展燃油汽车时,全国遍地开花的各种小车厂。而当时的小车厂发展,也为后来的自主品牌发展创造了契机,特别是吉利。这个后文再说。
既然有了这么多家新能源车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如何呢?不如何。
大家最近看到的关于新能源车的最大的新闻是什么?是不是骗补贴?国家花钱出力的支持新能源车发展,没想到各个车企竟敢把中央当冤大头。2016年8月开始进行调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中,一怒之下把准入门槛提高,引入淘汰机制,并把新建名额限制在10个,这也是情有可原。你要是被骗上百亿,你怎么想。
外资的新能源雄心
几乎所有在中国有生产厂的外资车企,正在有条不紊的以老道的操作手法,计划着新能源车型的引进。规模和数量之大,技术储备之充分,引入的动力之充足,堪称史无前例。
北京现代发布混动版索纳塔时,还有些让人吃惊,现代是山寨的什么技术?这可不是山寨,是现代起亚集团自己研发出的技术,在中国发布就是为了亮个相,展示下自家实力。2020年,北京现代将在新能源领域布局9款车型。同样的,除了大名鼎鼎的丰田之外,奔驰、宝马、奥迪、本田、日产、别克、雪佛兰、大众……几乎所有的外国车企,都有一套自己研发的成熟的新能源技术。
日本车企因为本国特殊形势所迫,早早的将新能源技术量产市场化。奔驰、宝马、奥迪等德系品牌本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广新能源,比如奔驰之前声称电动车项目可能要20年之后才会有成品,没想到德国政府来了一手大招,要求所有车企都要研发新能源。得,奔驰愣是在2年内,把之前说的要20年才能开发出的车型开发出来了,并声称将要迅速引入中国。
宝马i系列笑了笑,哗哗在中国搞了好几场推广活动。接下来,将在中国推出5个车系9款新能源车型。奥迪也笑了笑,自己跟着大众这个老板,已经在中国成都建造新能源制造基地。大众集团未来10年里,可是要推出30款纯电动车。
日系车更是泰然自若。丰田,雷凌、卡罗拉混动,上!直接拉低市场售价,还供不应求。本田,雅阁混动,上!就比凯美瑞混动便宜,怎么滴。日产,直接上全球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聆风?算了,等他们探探路。三菱,欧洲混动车型销量最好是我家的欧蓝德PHEV,2017年就来中国。
至于美系,通用旗下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每个品牌都派出了一款车型,装上自家的增程式混动。到2020年,通用将在中国市场推出10余款新能源车型。
细数外资的新能源车,不是技术成熟,就是研发实力强大。搬到中国来,仅需做到降低成本,拉低售价即可,丰田的雷凌、卡罗拉混动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中国车企面对强大的外资对手,是不是就没有还手之力了呢?
吉利都成功了,中国车企怕什么
对,就是李书福创办的吉利都成功了,中国车企在面对外资品牌时怕什么?李书福创办吉利汽车时,没有地,怎么办?以扩大摩托车生产为理由,买了800亩沼泽地的使用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许可证怎么办?这跟现在的新能源车生产资质一模一样,没有许可,就不能生产!
90年代想在中国发展汽车制造,所面对的环境比当前更艰难。不仅国营各种小厂泛滥,生产混乱,政府还不允许民营企业造车。李书福放弃了么?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李书福,竟然创造性的找到了西南地区的德阳监狱,合资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借此开始生产汽车。
历史有他富于启迪的地方,李书福的故事,李想、李斌、贾跃亭们,可以再看看。
当所谓的10个新能源生产资质,先后被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拿走3个后,有人感叹,真正想造新能源车的互联网企业和后来的新兴资本,怎么可能有机会。
有机会!即使10个资质都被抢光了,仍然有机会。
现有的119家新能源整车企业,有多少具备真正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推广能力?互联网企业和新兴资本最强大的是什么?资金!没有资质,那么去买一家有资质的企业,行不行?
在国家当前的政策下,还有新能源车企“退出”机制,不达标有可能被清退。现有的100多家企业,到2020年国家取消补贴后,能有几家能活下去就不错了。互联网造车企业和新兴资本,有着大量的可买企业供选择。
只要有市场,游戏规则明确,勤劳智慧的中国企业家们,就能在其中风声水起。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中国车企在这轮新能源车竞争中败下阵来。还是将注意力多放在市场规则的制定,和规则的维护上吧,这才是中国车企业面对的难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