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20年山西省将形成高效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

   2017-09-30 中国电力报
63
核心提示:近年来,山西省不断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将投资52亿元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届时,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完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将投资52亿元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届时,从山西最北端的大同市至最南端的运城市,车主驾驶电动汽车可轻松到达,不必再担心途中无充电的地方。

充换电网络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发展

充电设施的建设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016年出台的《山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2020年末,山西省将建成由343座集中式充(换)电站(其中:283座城市集中式充换电站、60座高速城际快充电站)、19万个分散式充电桩、1个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构成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广重点城市(太原市、晋城市和晋中市)核心区域平均服务半径不超过1千米,其他城市核心区域力争小于2.5千米,高速公路平均服务距离不超过50千米,满足全省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

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山西省优先发展太原、晋中、晋城3个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推广重点城市的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辐射带动其他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网络的覆盖面积。

2016年,太原、晋中、晋城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和党政机关等区域覆盖;2017年,太原、晋中、晋城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将实现全覆盖,其他市实现公共服务领域、党政机关等区域覆盖;2018年,实现全省域主干高速公路充(换)电设施全覆盖;2020年,形成覆盖全省、布局合理、高效智能的充(换)电服务网络,满足电  动汽车推广应用需求。

推动城际互联快充电服务无缝衔接

2016年山西省规划建设38座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及配套电气设施的目标已于当年顺利完成。38座服务区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分别位于古店服务区、康庄服务区、原平服务区、太原北服务区、阳泉服务区、吴城服务区、平遥服务区、灵石服务区、武乡服务区、河津服务区等服务区,每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设有4个充电车位,安装直流充电机,可以同时满足4台纯电动汽车快充需求。

每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设有4个充电车位,安装直流充电机,可以同时满足4台纯电动汽车快充需求。每个快充站配置1台容量为630千伏安的箱式变压器,由10千伏专线供电,保证充电电压可靠稳定。

此外,高速公路上有快充站的服务区相隔最远的也不超过100千米,而电动汽车充满电后至少可续航250~300千米。因此,车主驾驶电动汽车不需要再担心续航问题。

目前,中国市面上有直流电动汽车充电桩和交流电动汽车充电桩两种形式。山西省高速公路上的充电站全是直流快充桩。相比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速度更快,能在较短时间内将电池充满。通常电动汽车车主充电时不会将电量全部耗完,普通电动汽车快充一次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充满。直流充电桩不仅充电快,而且兼容性强,能为更多的电动车型充电。当电池容量即将达到饱和的时候,直流充电会自动降低电流强度,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

充电桩采用国家统一标准,可以服务绝大部分电动汽车品牌。

山西省将逐步发展城际互联快充电服务网络,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城市公共充电设施紧密衔接,形成以太原为中心,依托太原—石家庄、太原—晋城、太原—运城、太原—大同和太原—吕梁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大”字形城际互联快充服务网络,2018年实现全省域主干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全覆盖。

着力发展公共服务领域充换电设施

近年来,山西省紧紧抓住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机遇,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截至目前,山西省纯电动公交车总数已达6713辆,占到运营公交车数的47.75%。与此同时,在山西全省11个设区市中,城区纯电动公交车占总数40%以上的就有8个,其中朔州市达到88%,吕梁市达到58%,晋中市达到48%,运城市达到44%,阳泉市达到43%。

城市公交行业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明显增强。一是车辆平稳,司机劳动强度大幅下降,乘客舒适性明显增强;二是车辆维护成本、燃料成本大幅降低,公交车辆运营成本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三是消除尾气污染,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促进了节能减排。

此外,山西省优先建设公交车、出租车及环卫与物流车辆等公共服务领域充(换)电设施,建设超过95座公交车充(换)电站、52座出租车充(换)电站、66座行业专用车充电站。积极推进公务与私人乘用车充电桩建设,建设超过15.71万个专用充电桩,以满足基本充电需求,并鼓励向社会开放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