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荒”正在变相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10月12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今年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7.7万辆和206.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9.6%。据悉,9月汽车整体产销下滑,主要是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在9月的产销却出现大幅增长。数据显示,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3万辆和35.7万辆,同比均增长1.5倍。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已经达到215.7万辆。如果按照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速度,今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300万辆。
另外,聚焦乘用车市场,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渗透率已经达到21.1%;1-9月渗透率为12.6%,较去年1-9月的5.8%提升一倍有余。
一业内人士向电池中国介绍,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幅增长,渗透率快速提升,“芯片荒”起到了不少作用,“汽车芯片短缺,车企更愿意把能拿到的芯片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
这一点,从车企9月销量数据也可一窥端倪。以比亚迪为例,9月其汽车总销量为78,78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1,115辆,占比高达90.26%。此外,其它车企9月新能源车销量也有不错表现,如特斯拉(上海)56,006辆、上汽通用五菱38,850辆、上汽乘用车21,552辆、广汽埃安13,572辆,长城汽车12,770辆、蔚来汽车10,628辆、小鹏汽车10,412辆。
电池中国认为,在芯片短缺背景下,车企把芯片主要投用到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是受双积分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利润空间有限,而智能网联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欢迎程度更高;此外,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载芯片的地位愈加重要,成本和附加值也明显提升。另外,从芯片供给端来看,也更倾向于将高附加值的智能网联芯片作为主要产出部分。
事实上,在这一背景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也出乎意料。如前所述,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渗透率已经达到17.27%,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接下来预计还会保持增长。明后年或将提前实现此前国家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的目标。
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和投入,直接拉动了动力电池产量和需求的高涨。
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市场动力电池产量约为23.2GWh,同比增长168.9%,环比增长18.9%。从电池类型来看,今年9月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3.5GWh,占总产量的58.3%,同比增长252.0%;三元电池产量9.6GWh,占总产量41.6%,同比增长102.6%。
今年前9个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达134.7GWh,同比增长195.0%。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62.8GWh,占总产量的46.6%,同比增长131.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71.6GWh,占总产量的53.2%,同比累计增长291.4%。
新能源汽车装机量方面,今年1-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超过90GWh。
机构分析指出,四季度汽车芯片供应预期会好于三季度,但是仍然是短缺状态;同时,各地有序用电政策下,有望增加汽车生产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车企预计还会将有限的资源向受到国家鼓励、利润更高、消费者接受的新能源汽车倾斜,预计整个四季度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在此情况下,市场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今年全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较2020年翻番基本已定。
有机构推测,全球汽车“芯片荒”预计要到2023年才能缓解。同时,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明确方向,未来对于芯片技术和性能的挑战也将是重大机遇,这也将推动芯片制造企业向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领域侧重,从供应端也将加速汽车电动化速度,从而带动电动化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系列支持政策和“双碳”目标驱动下,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叠加“芯片荒”影响,汽车电动化的速度可能会超出业界的普遍预期。
事实上,从动力电池企业的布局来看,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LG新能源、弗迪电池、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中航锂电、SKI等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都在积极进行动力电池产能布局,相关企业总规划产能已在2000GWh附近,应该是头部电池企业对于未来几年汽车电动化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测算已经心中有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将进入TWh时代的节点大概率会有所提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