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欧阳明高:未来10-15年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将接近1亿辆

   2021-03-22 新浪财经
77
核心提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3月20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41.000, 0.00, 0.00%)同步举行,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于3月20至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线上线下(41.000, 0.00, 0.00%)同步举行,主题为“迈上现代化新征程的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出席“汽车业的新革命”分论坛并发言。

欧阳明高预计,电动车将会在10到15年大规模地普及。中国新能源(3.990, 0.00, 0.00%)车保有量将接近1亿辆,预计在10到15年之内就会达到。

欧阳明高表示,这将进一步带动交通的全面电动化,不仅仅是汽车,甚至各种交通工具都会全方位的电动化。这是大家看到的最直接的一场革命。

以下为演讲实录:

欧阳明高:我理解的“汽车新革命”大概包括三个部分,因为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大概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前面也有两次能源革命,其实能源革命跟工业革命总是紧密相关的。第一次能源革命是从木柴到煤炭,我们有蒸汽机、火车,然后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第二次(工业革命)当然有很多电力,但从能源的角度来看,应该是煤炭到石油可能更具有代表性,相应的是汽车拉动了石油的繁荣,同时也引领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现在我们面临着第三次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我们可以把它叫“绿色化”。其中动力这一次更多的是电化学的能源动力系统,包括各种电池,比如储能电池、光伏电池、燃料电池等等。中间有一个引领性的产品,像上一次(工业革命的)火车和汽车一样,这次可能是电动车辆。引发工业革命,除了刚才说的能源的绿色化和低碳化之外,还有就是以数字化网络为核心的智能化,这“两化”可能是我们现在正在到来的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

以这个高度来看问题,新能源汽车大概有三大革命,第一个是电动化,也就是电动车革命,主要是动力系统的电动化。锂离子电池的出现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百年以来的大革命,它带动我们的电动车不断地走入家庭,正在普及,同时燃料电池也正在突破。我们预计10到15年会大规模地普及,比方说到市场的主体地位,一半保有量,接近1亿辆,我们估计10到15年之内就会达到。进一步可能会带动交通的全面电动化,不仅仅是汽车,甚至各种交通工具都会全方位的电动化。这是大家看到的最直接的一场革命。

第二个革命可能是低碳化的革命,也就是新能源革命。我们现在电动汽车叫新能源汽车,但实际上我们现阶段的电动汽车还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比方说它使用的电还不是完全的清洁电,但是我们正在进行的碳中和、碳达峰的这场新能源革命,可能真的要实现电动车用新能源,这并不是什么很遥远的目标。光伏、风电会在中国大规模地快速发展,最近中央财经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也会在10到15年之内完全可以实现。

新能源的核心是波动的能源,波动的能源就必须要有储能,我们现在靠什么来储能?这么大规模的储能,我们现在认为两种主体的储能方式,一个是储能电池。一个是氢能,氢能是长周期、大规模的。电池可能是短周期、分布式的 。电池靠什么?将来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电动车上的电池,规模可能是最大的,比如200亿度电在车上,所有的轿车如果都换成电动车,3亿辆车就会到达200亿度电,到达我们现在每天中国消费的总电量的规模,单纯靠电池储能是做不到的。另外是氢能,是更大规模的,长周期、跨季节的风电、水电等等。我们有了这个就可以真正实现碳中和,我们的电动车就会带来整个能源的革命,它是促进能源革命的,同时它自身也变成真正的新能源汽车。

最后一个革命就是智能化,也就是人工智能革命。这场革命的第一个方面,从能源的角度,它可能要靠智慧能源,像几亿辆汽车是分布式的,必须用物联网、区块链把它联起来。另外一个方面,我们整个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智能汽车的发展,我们的汽车变成最大的智能终端,这也是很值得期待的。现在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进入汽车行业,这也是我们汽车新革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三大革命如果聚焦在一块儿,在一个产品上体现,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把这三个合起来,就是新能源、智能化电动车,这是一个战略性产品,也将形成一个没有边界的行业。从经济角度来讲,经济规模会上到几十万亿的程度。我相信这会改变我们未来整个经济格局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企业的组织方式,我相信这场新到来的工业革命,我们这个行业将会是一个引领性行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