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汽车将迎市场化“大考”

   2022-12-12 北京日报
77
核心提示: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12月31日截止。经历了数次取消和延长,这项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补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最新政策,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于12月31日截止。经历了数次取消和延长,这项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补贴政策终将画上句号。“退补”的消息,也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一小波消费热潮。

十多年来,财政补贴政策曾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目前“国补”的作用已经大幅降低,大部分车型补贴占比不足10%。在业内专家看来,“退补”也将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后续的市场化发展。

补贴退坡进入“倒计时”

“预约试驾赠送购物卡”“年底前低价订车享国补”“购车返现享五重好礼”……临近年底,新能源车企用五花八门的优惠促销吸引客源。随着防疫政策逐步优化,不少市民也走出家门到汽车4S店转转。

“国家给的羊毛再不薅就没了!”比亚迪(270.630, -4.07, -1.48%)一家4S店里,销售人员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目前的“限时”政策福利。不少意向购车用户也盘算着赶在新年到来前置办上新车。“确实有一部分客户之前一直在犹豫,最近获知补贴要彻底取消就直接下定了。”上述销售人员说。

近日,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12月31日截止,在此日期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补贴达到顶峰时,购买一辆工况续航里程超过250公里的纯电动车最高可获得11万元购车补贴。如今这一数字已锐减至十分之一,再过一个月,这项补贴将最终画上句号。“这意味着2023年1月1日起,再购买续航里程在300至400公里的新能源车要多花9100元,续航400公里以上的要多花12600元。”零跑汽车一名销售人员说。

新能源市场分化加速

随着“退补”进入倒计时,各家车企也在想方设法利用最后的时间窗口冲量,不少品牌趁势发出“保价”承诺,甚至降价促销。

近日,吉利汽车承诺在12月31日24时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订单,均可享受2022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极氪汽车宣布,在12月31日之前下定的001全系订单仍可享受终身整车质保;长安深蓝表示,在12月31日前下定并锁单,“国补”政策的差额将由品牌方补贴,用户仍按照下定锁单时的指导价支付。

不过,也有少数车企趁势提价,“退补”和电池等主要原材料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是涨价的共同原因。近日,比亚迪宣布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2000至6000元不等;广汽埃安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将相关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上调3000至8000元。

尽管国家补贴退坡进入“倒计时”,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仍将延续。北京市最新发布的“新12条”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内并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不会影响市场持续增长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补贴政策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燃油车市场急剧萎缩,乘用车汽油消耗量已经基本达峰并在逐步降低。“其实汽车行业已早于其他行业十年实现碳达峰,这都是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系列政策的结果。”他说。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新能源(4.400, -0.05, -1.12%)乘用车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乘用车市场的占比达到52%。2022年1至10月达到63%,其中7至10月更高达67%——远远超出欧洲市场和北美洲市场的21%和9%;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高达23%,也远高于全球12%的平均水平。

不过,“国补”的效力近两年已大幅降低,大部分车型补贴额在车价中的占比已不足10%。补贴政策退出,也将有利于新能源车企在市场选择中确定技术路线。“虽然新能源补贴面临退出,但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过程中形成了综合消费体系,仍将对汽车行业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新能源车购置税仍然全免除,税收优惠政策还将拉动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崔东树分析称,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将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