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汽车出口强势崛起,电动车成新宠占比已超25%

   2021-12-03 见智研究所
71
核心提示: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品牌由于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方面较难与欧美日汽车抗衡,使得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无法与欧美日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品牌由于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方面较难与欧美日汽车抗衡,使得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无法与欧美日韩汽车企业竞争,出口的车型大多也是出于中低端水平,出口单价低,利润微薄。但今年出口似乎迎来转机,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72.8万辆,同比增长110%左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给了我国汽车行业冲上巅峰,赢得市场的机会,因为我国在终端车企方面不仅传统车企如比亚迪等转型迅速,而且有造车新势力在逐渐发力,电机方面技术不输欧美日的企业,动力电池领域更是居于前列,拥有如宁德时代等技术储备完善,市占率高的企业。

汽车整体出口今年迎来转机

2015年度-2020年度,我国汽车出口数量由72万辆增长至100万辆,复合增长率仅为9%,其中2018年和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都出现6%的正增长,但2020年汽车出口下滑13%。量级虽仍在缓慢增加,但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我国汽车出口是否已经接近高点?今年却似乎迎来了转机。

今年由于国外疫情持续反复,叠加缺芯影响,全球各大车企如丰田、本田、大众等停产,减产事件频发,使得本地车企的销量下降严重。我国汽车整体销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最新数据来看,今年10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33万辆和233.3万辆,同比持续下降,达到-8.8%和-9.4%,而今年1-10月,汽车产销2058.7万辆和2097万辆,同比增长5.4%和6.4%,增速比1-9月继续小幅回落,11月和12月不出意外销量依旧不振,全年销量或和去年相差不大。

但根据海关最新数据,今年1-10月在海外疫情冲击下,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72.8万辆,同比增长110%左右,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2020年全年的出口为105.58万台,同比减少13.1%),汽车出口量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细分来看,汽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是:上汽、奇瑞、长安、特斯拉、东风、长城、吉利、北汽、江汽和重汽,TOP10的出口量占汽车出口总量近90%,而且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北汽和重汽外,其他企业出口增速均超过100%。汽车整体出口增速虽然不错,相比此前几年有望出现转机,但是和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速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今年来看,中国汽车出口已经实现同比翻倍,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东南亚,其中长城、吉利、上汽在东南亚替代日系和韩系,造车新势力车企则在加速出口到欧洲市场。

新能源车出口增速远超燃油车,占比已超35%

前文提到我国整体汽车不管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金额在今年都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同比增速都翻番,但是和新能源汽车今年的出口水平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此前国内限电严重时,不少投资者还担心限电是否会对用电较多的电动车销量和出口有所影响,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即使是从目前678万辆保有量的电动车用电总量来看,也仅仅占总用电量的0.13%,用电大头仍然在有色行业、磷化工等,而且考虑到大部分电动车充电都是在夜间谷时段,是用电低峰时期,所以绝对是不会造车任何影响,Q3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大增也是印证了这一点。

2021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7.24万辆,同比增长160%,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约24%。其中在占比最高的8月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4.6万辆,同比增长接近70%,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贡献度已经超过30%。而从最新的10月份数据来看,由于受海外市场需求恢复及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拉动,我国汽车出口量再次刷新历史纪录,10月我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23.1万辆,环比增长33.8%,同比增长1.1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万辆,增长贡献度为43.3%,占比更是超过25%达到26%。

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出口主要增量是在南亚市场和欧洲市场,尤其是在欧洲市场(增量最大),因为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较大的车企如上汽、特斯拉、爱驰汽车、比亚迪、奇瑞等也是主打欧洲市场,其中仅特斯拉一家的出口量就占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原因在于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正在逐步全面转型为特斯拉主要出口枢纽,主要出口地就是欧洲等市场,目前电动汽车渗透率已经90%的挪威市场中最畅销的汽车特斯拉的Model Y(占汽车市场的21.6%)和Model 3(占汽车市场的13.5%)就来自我国的出口。根据此前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等公布的数据来看,国产特斯拉今年Q2以来出口量激增,从1月份的7千辆出口量增加至10月份的4.06万辆,今年出口总量已经接近15万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