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汽车股大幅上涨,中国汽车真的弯道超车了?

   2020-11-27 一号汽车网
61
核心提示:弯道超车,这是近年来汽车领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并且通过数据看,好像真的做到了。前几天,有媒体统计了全球车企市值排名,其

弯道超车,这是近年来汽车领域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并且通过数据看,好像真的做到了。

前几天,有媒体统计了全球车企市值排名,其中特斯拉凭借着3903.1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并且这一数据远超传统车企的丰田以及大众。除此之外可以发现的是,自主品牌上榜的车型也大多都是与新能源有关的品牌,比如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等等。

而在周一美股收盘后(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汽车领域,特斯拉、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股大幅上涨,其中小鹏汽车以33%的涨幅最为凸显,总市值最终定格在了501.04亿美元,而这一数据也让它超过了百度。但,中国汽车真的崛起了吗?

高市值只是市场追捧的结果

其实,小鹏、蔚来等新能源品牌现阶段的高市值,与其说是依靠自身的发展,倒不如说是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领域的青睐所致。在当前汽车正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时期,区别于传统出行工具的智能汽车概念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其中,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车企凭借着对汽车智能的重新定义,以及软件驱动硬件的创新性产品开发逻辑,因而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肯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在销量层面相比传统车企小很多,但市值却很高的原因,因为它们很稀缺。

当然,小鹏、蔚来、理想等国产新能源车企的高市值,与中国市场的大环境同样有着密切的联系。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24.2万辆和120.6万辆。放眼全球市场,2019年全年一共售出了约220万辆新能源汽车。也就是说,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中国就占了一半以上,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大国。因此,新能源本身的价值加之中国市场的活力,这两方面也是促成中国新势力品牌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

新势力品牌仍存在很多问题

高市值就代表着中国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当前,各大新势力品牌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可以看到不论是蔚来、理想还是小鹏,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在与高市值的对比下,其中必然有泡沫的存在。而想消除泡沫,一是股价崩盘,二是企业靠销量等市场表现消化掉。

此外在技术层面,尽管目前新能源车企得益于燃油车与电动车的转变阶段从而受到资本的青睐,但当前国产电动车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电池安全、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等诸多方面亟待突破,对比特斯拉,差距可谓十分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马斯克就因为小鹏汽车下一代自动驾驶的软硬件体系窃取特斯拉旧版本软件而怼后者。当然,是否真的窃取我们还不能下定论,但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到,小鹏汽车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竟然是特斯拉的旧版本,其中就能看出二者的差距了。

传统车企加快转型步伐

当然,传统汽车厂商自然不会傻等着被超越,目前,丰田、大众、通用等几乎所有的传统车企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脚步,并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批适应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传统车企的新车,都已开始逐步进入市场,甚至是著名的越野品牌路虎,也开始陆续推出相应的新能源车型。

相比新势力品牌,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背后强大的研发团队及雄厚的资金实力,比如丰田汽车仅关于电机、电控、系统控制等方面的专利数就达到了约23740件(2019年时的数据),作为对比,蔚来汽车在同期的全部专利仅有890项,并且其中还有约380项是涉及外观方面的非技术性专利。所以可以看到的是,传统老牌车企往往都会一下子宣布未来几年内推出多少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很多都采用了新架构、新技术等。而新势力品牌呢,一年一款新车都已经很不错了。

此外,凭借着多年的市场经验,传统车企在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当然,特斯拉的线上销售模式虽然很新颖,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传统的4S店仍是主流。

写在最后

尽管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股价非常高,但其中仍有着不少泡沫,因此现在说中国汽车实现了“弯道超车”仍为时尚早。此外,中国的新能源品牌虽多,但除了比亚迪外,其它几个新势力品牌大多“根基”不稳,或技术、或资金,同时,随着传统车企的逐步崛起以及国产特斯拉的价格下探,中国新能源品牌们必将迎来一波挑战。大浪淘沙后,届时又有多少新势力品牌能够存活呢?

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若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