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当前这个阶段,用户对电动汽车还不够感兴趣?原因主要集中在充电没有保障,电池价格比较高,以及保养不够方便、用户对安全性有担心等等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解决电池资产和充电体验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解决了影响用户选择电动汽车的主要顾虑。”
——蔚来汽车 充电桩技术经理 朱跃
北极星电力网于 2020年 11 月 3-4 日在无锡举办“聚力当下,桩点未来“为主题的“2020 新基建充电桩发展论坛”。北极星电力网全程直播》》》。
论坛上蔚来汽车充电桩技术经理朱跃带来报告《通过全场景加电解决方案提升电动汽车充电体验》。
朱跃:在座各位现在自己拥有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举个手,大概10位不到。曾经有意愿,或者试驾新能源汽车朋友举个手我看一下,20位左右。通过刚才的小调查,可以看到新能源市场确实还有非常大的潜在客户供我们去挖掘。
电动车很好,是一个趋势,如果它的整个加电比加油更方便就更完美了,这是我今天想向大家分享的主题。
为什么在当前这个阶段,用户对电动汽车还不够感兴趣?原因主要集中在充电没有保障,电池价格比较高,以及保养不够方便、用户对安全性有担心等等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解决电池资产和充电体验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就解决了影响用户选择电动汽车的主要顾虑。
作为蔚来汽车电源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围绕着用户加电这件事情。在过去四年中我们陆续推出了非常多的产品。比如家用交流桩、20千瓦直流桩,蔚来超充,换电站,还有移动充电车。
刚才讲到影响因素里包含电池价格过高这个问题。蔚来推出了BAAS服务,简单来讲就是用户购买一辆车的时候不需要购买电池,从电池资产公司来租赁电池。每个月使用时候,付租金的方式来使用电池,用户就不用因为电池相关问题而烦恼。同时结合蔚来换电运营体系,我们可以对电池进行更好的运营,最终实现可充,可换,可升级。
蔚来汽车宗旨就是创造愉悦生活体验,给用户创造各种各样可能性。在加电这块,我们也是给蔚来的用户提供极佳的用户体验,在过去几年中在全国陆续部署了换电站,家充桩,自建的直流桩,目的地充电桩,以及充电车,通过这些资源部署陆续完成在中国范围内的一个加电资源全场景部署,为后续的用户服务打下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蔚来换电站运营简单的可以划分为两种场景。第一种城区换电站,主要给用户提供日常补能;第二种,在高速换电站,满足用户长途出行补能需求。通过三分钟快速换电站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类似油车加油时间的一个补能体验。
目前我们在全国58个城市部署了155个换电站,我们每一次换电时候都会有一个五星随手评,从目前的数据打分可以反映出,蔚来用户对换电模式非常喜欢。
用户的家里以及常去的办公地,我们会免费给用户安装家充桩。对于家充桩,蔚来非常重视充电桩的设计感,漂亮的外观可以给用户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使用体验。极致安心,用户每一次使用充电桩时候要确保它100%可以使用,每天早上可以获得满电出发的使用体验。智能网联,联网的充电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开启充电。灵活应景,桩和车一定要能够形成互动,这样充电桩才会有它的生命力,才会有情感。
蔚来在去年推出了自己的直流桩,逐渐在搭建自己的超充服务体系。对于超充的使用体验,首先要互联互通的,避免用户需要充电时候下载很多APP,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够让用户带来极大体验提升。其次是便捷支付,支付在充电桩里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体验,我们后续也会推出即插即充,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用户体验。安全可靠,智能快捷都是对超充加电场景非常重要的体验。
北京车展时候刚刚推出20千瓦家用直流桩,主要应用于对充电有快速需求的用户,20kW相当于目前家用交流桩3倍的充电速度。除了家庭使用,20千瓦的产品也可以布置在商超,学校,餐厅等用户停留2-4个小时可以充满的地方。后续我们会持续推动这个产品在目的地场景的布置,未来用户常去地方,我们希望用户都能用到我们的充电桩。
移动补能车,主要定位于充换电网络补充和延伸,用于低密度需求的城郊区域,以及潮汐区域。对于用户需要去一些换电站或者充电桩暂时还没有覆盖的区域,移动补能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可以让用户驾车新能源车也能够去到很远的地方。
一键加电服务,用户只需要操作自己的手机APP下订单以后,我们会有道路服务专员完成整个取车,会到就近换电站充电车,或者超充网络完成充电,再将车送还给用户。一键加电可以解放用户的时间,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加电APP是我们推出一个独立APP,主要给新能源车车主用户找桩充电,识别哪里的桩好用。在加电APP上可以很方便查找到加电资源,做好路径规划,以及能够对已经接入互联互通的三方桩直接进行扫码加电。
通过加电APP我们做了一个用户评分的页面,可以很容易去看这个充电桩能不能用,好用不好用,结合以上我们做了这些事情,在加电APP上面我们形成一个电动汽车用户社群。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