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充电桩“三个”囧局如何破?

   2021-12-22 充电桩视界
73
核心提示:车位装充电桩需提前确认 电难通怎么破局说起自己开新能源车的体验,车主王辉给记者讲起了刚遭遇的事情。上周六,我本来计划和朋

车位装充电桩需提前确认 “电”难通怎么破局

说起自己开新能源车的体验,车主王辉给记者讲起了刚遭遇的事情。“上周六,我本来计划和朋友们一起开车去鳌山卫附近过周末,没想到周五有急事没顾上给车充电,第二天一早6点多,我赶紧起床先去附近的公共充电桩给车补电,在车里还不敢开空调,被冻了一个多小时。”王辉说,像这样的情况在他开新能源车的这两年里早已“习以为常”,自从开上新能源车,所谓的“里程焦虑”就时刻伴随着他。

“仪表盘上的电池电量显示低于20%就会变成黄色,这时候满脑子想的就是赶紧找充电桩。”类似的经历也让王辉练就了出色的“算数”本领。“只要去稍远的地方,我都会先打开手机导航软件算一下里程,然后再看看电池的剩余电量,能合理规划路线才是一名新能源车司机必须具备的修养。”王辉自嘲道。

而且不仅要“精打细算”,开上新能源车之后很多事情都需要“迁就”这台车,比如王辉现在最常去逛的商场是黑龙江路上的凯德,因为旁边的万科中心有快充桩,逛街时可以顺便充电。出去吃饭时他也会挑附近有充电桩的地方,更别说日常出门办事,一定会先搜索目的地附近的充电桩,“如果停车超过一个小时,基本就会选择附近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哪怕多走个几百米。让车的电量始终在50%以上,这样心里才感觉踏实。”

王辉说,“好在目前各种公共充电桩比较多,应急没问题,只是没有个人充电桩那么方便。”

自家车位有充电桩确实便捷

胡子超在今年9月份刚刚购买了一辆新能源车,“我在小区内购买了停车位,而且物业也同意我们装充电桩。”胡子超说今年9月在交了全款之后,车还没到,他就先开始忙活充电桩的事,“买车前就需要和物业沟通,他们同意你装才行。”等物业给出具了同意安装的意见书,这时候就可以去国家电网的APP上申请安装充电桩。“现在申请安装充电桩的人还挺多,需要排队。等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左右,就有人联系我上门勘察,之后再派人施工安装。”胡子超说。

在自家车位安装上充电桩,让胡子超体会到了新能源车带来的各种便捷,“我上下班大约60公里,每天下班停下车就会把充电枪插上充电,这样每天早上上班前,车都是满电的状态。”虽然个人充电桩一般都是慢充,但一晚上充满电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开上新能源车后,最让胡子超满意的还是用车成本,一度电不到0.6元,每天上下班耗电量也就是8-10度电,“每天成本也就是5元左右,这个费用和坐地铁差不多,而且最近我还听说可以去申请峰谷电价,每天晚上11点之后充电只要0.3元。”胡子超说。

物业为何不同意业主安充电桩

胡子超的经历似乎完美地解决了新能源车充电的难题,但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充电桩安装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类似前面的车主王辉,没有个人车位,根本就不具备安装个人充电桩的条件。就算你有了车位,同样需要通过物业这一关。比如刚刚卖了新能源车的苏先生,他有自己的地下停车位,但小区物业却始终不肯给他出具同意安装的意见书。“我买车前就去找物业沟通了,最终他们并没有出具同意安装的意见书。”苏先生说,物业给出的答复就是整个小区电源容量不足。

根据苏先生提供的电话,记者联系到了他所在小区的物业。物业经理坦言,不同意苏先生安装充电桩,的确是电力负荷的问题,“我们小区是2005年建成的,地下有300多个停车位。当时市面上新能源车凤毛麟角,所以开发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充电桩的问题。当然,给他一个人安装充电桩,电力负荷没问题,但如果大家都要求装,负荷肯定是不够的。”所以,物业给出的意见就是不同意苏先生安装充电桩。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电力部门申请扩容,但这对于物业来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之大,都不是其能够承担的。另外这名物业经理也坦言,充电桩还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比如充电时起火或者充电桩漏电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些都是问题。

就近集中配建公共充电桩

针对很多不具备建设个人充电桩条件的小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就近集中配建公共充电桩。即便不能在自己的车位上充电,也可以在小区内的公共充电桩上充电。“截至2020年12月底,特来电已在全市28个小区共计建设518个终端。”据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特来电与鑫江物业合作在城阳水青花都二期小区内采用统建统管的模式,在公共车位上统一安装充电基础设施。一期安装特来电小直流充电设备12个,满足小区内目前30辆电动汽车的循环补电需求。2021年与南王社区合作的青岛城阳南王家上流社区项目也采用统建统管模式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在公共车位上统一安装充电基础设施。一期安装特来电小直流充电设备36个,满足小区内目前50辆电动汽车的循环补电需求,设计满足1年内30辆新能源车的增长,后期根据每年的实际增长进行设备增开。

破局举措 | 政策和技术双管齐下

个人充电桩的安装,的确是解决现阶段新能源车走进家庭最有效的办法,但如何突破重重难题呢?去年山东省曾出台《山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2020年)》,要求新建居民小区停车位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停车场,按不低于15%的车位比例建设充电基础设施。而针对缺乏停车位的老旧小区,去年发布的《青岛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也曾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老旧小区空间,新建停车场(库)应结合电动车辆发展需求,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并同步改造或新建供电设施,充电桩停车位数量不宜少于车位总数的20%。

除了政策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在技术层面上,不少企业也在集中力量研发相应的配套技术。在前不久特来电的一场技术分享活动中,技术人员就提出了小区用电负荷动态管理的方案。“眼下小区的用电负荷都是经过测算之后固定的数值,一天24小时都要保证满足这一负荷而且还必须有冗余,所以能分给停车场充电桩的电力容量就非常有限。但整个小区的用电量是个不断变化的数值,例如白天和深夜居民用电量少的时候,如果能采用动态管理的方案,把更多的负荷分配给充电桩来使用,也可以缓解小区用电负荷不足的问题。”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充电慢让网约车司机心急 “速”难求怎么弥补

上周六,岛城迎来大降温。上午10点,早报记者通过打车软件约到了一辆网约车。“大哥现在还挺暖和的,咱就先不开空调了吧?”上车后司机小沈第一句话就是和记者商量能不能不开空调,按照他的说法,开空调太费电,“开新能源车是省钱,但省下来的钱,可能又会被充电时间‘偷走’。”相比私家车主更依赖于慢充的个人充电桩,需要更快补电速度的网约车司机往往更多地使用快充电桩。如何能提高充电速度,节省时间成本,同时能获得更好的充电体验,才是网约车司机们更关心的话题。

冬天绕不过去的坎儿

和普通的出租车相比,网约车更偏爱新能源车。有数据显示,在2020年前,新能源车的销量中,超过一半以上是营运性车辆。作为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广汽埃安青岛瑞明达店的负责人陈敏告诉记者,在2020年之前,他们主要客户群体就是网约车公司。

那网约车驾驶员对于新能源车的体验如何?司机王锦勃曾是一名出租车驾驶员,“我开了20多年的出租车,前几年开始换了新能源车跑网约车。”王锦勃说,自己感觉新能源车还是挺不错的,“我们每天是早上7点准时出车,晚上9点收车,一天能跑300公里左右,电量基本够用。”和之前开燃油出租车相比,换了新能源车之后的运营成本直线下降。因为自己家里有充电桩,王锦勃通常是在晚上收车之后在家充电,一晚就能把电充满,基本上25元的费用就够第二天全天运营所需。

但运营成本的降低,并不代表着一切都完美。说起自己开新能源网约车的经历,司机小沈却用“又爱又恨”来形容。“新能源车真的特别省,这个我承认。但续航问题真的挺愁人,特别是在冬天。”小沈说自己做了个测算,他的车标注续航显示400多公里,但冬天如果气温在零度左右,充满电能跑到300公里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如果再开开空调暖风,那一个小时续航里程会减少15公里。小沈一天能跑8个多小时,如果全程都开空调,这样续航里程又要再减少120公里。“每次车辆续航剩余不足50公里的时候我就得停止接单,但公司对每天的营业收入有要求,有时候为了弥补充电时间,只能靠加班来补。”小沈说。

时间不能不算的成本

“网约车司机大多家里没有充电桩,都得靠公共充电桩来补电,一般夏天要充两次,到了冬天运营时间长了还得再加一次。”小沈说,他每天基本都是6点半出门,依靠前一天剩余的电量忙完早高峰,9点半左右就会去附近的充电站补电,“这时候叫车的人不多,抓紧时间补电。就算使用快充电桩,电量从15%充到80%也得一个小时以上。”到了11点又是用车高峰,小沈会继续上路,忙到下午1点再次来到充电站,“吃点饭、补个觉,这次充电时间会久一些,一般充两个小时以上,应对接下来的晚高峰和明天的早高峰。”对小沈来说,充电速度慢是最大的痛点。尽管网约车司机大多选择快充,但因为技术的问题,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的电量从15%充至80%还是需要4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想继续充满剩余的20%电量,电池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会把充电时间再延长1个小时。

上周一,记者上午9点多来到了位于黑龙江路万科中心的一处充电站,尽管这里有20个充电桩,但等待充电的车辆还是排起了长队。记者统计发现,大部分是网约车,正在排队的网约车司机郭先生告诉记者,“时间也是成本。”他表示,网约车折算到每小时的收入大约是40元,就算是非用车高峰时期跑一个小时也能挣个二三十元,如果一天要浪费3个小时在充电上,在相同营运时间内至少要损失100元。算上这样的时间成本,和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运营成本优势就没那么突出了。郭先生说,他们通常每天会加班加点多跑一段时间,争取能把这部分的成本损失补回来。

体验配套设施来弥补

无论是小沈还是郭先生,对于充电占用营运时间都有些无奈,但他们也都表示,这几年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要是车辆没电了,只要在市区,两三公里内基本都能找到充电站。”不过郭先生告诉记者,很多网约车司机都有自己偏爱的充电站,有时甚至不惜绕路或者排队,这背后的原因更多还是来自于车主的体验。“夏天太阳直射,为了快点充电一般不开空调,要是没个遮阳棚,车里根本待不住人。冬天开空调更费电,待在车里也痛苦,很多时候给车充电时我们都是在车外靠跺脚来取暖。”小沈说。

不断增加的充电站,面对竞争也开始在服务方面进行提高。在埠西市场附近的德徕沣充电站,记者发现车主停车插上充电枪之后都会到旁边专门设置的司机休息室休息,里面除了有空调,还有热水、自动售货机和手机充电接口,让等待似乎也没有那么无聊。另外郭先生还告诉记者,有的充电站还能提供专门的餐饮服务。他经常去的海尔路上的交运充电站,就配有专门的食堂,中午十几块钱就能吃饱。类似的配套设施让司机在充电的时候能更好地利用时间,也算是对新能源网约车时间成本的一种有效冲抵。

改进新技术破解难题

如何减少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院长王玉海告诉记者,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充电电压。这一技术意味着,电动车充入100公里续航所需的时间理论上为3.6分钟,即每充入1公里的续航只需要2.16秒,基本上达到300公里的续航可能只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时间已经非常接近。众所周知,不仅仅是造车新势力翘楚特斯拉,还是大众、丰田等传统燃油车厂家都在致力于高功率充电桩的研发,国内的小鹏、广汽埃安等品牌也有类似的产品即将面世。

当然,解决快速充电问题,也有厂家提出了另外的思路,比如蔚来的换电技术。就在上周,蔚来在闽江路1号的一座全新换电站投入运营,记者也在现场体验了一番,只用了6分钟换电站就可以自动把电量耗尽的电池取下,并安装上满电的新电池,让一辆亏电的新能源车瞬间“满血复活”。不过,目前支持换电的车型也仅仅限于蔚来等少数品牌。

记者体验 | 新能源车跑高速日常还是挺爽的

“排队四小时,充电一小时”“堵车不敢开空调,路边乘凉”……近年来,十一期间类似的吐槽屡屡冲上热搜,不少新能源车主因为充电问题被堵在高速路上。不过采访过程中不少网约车司机却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最愿意接的活就是跑高速。网约车司机王锦勃告诉记者,“平常跑高速的体验其实没那么糟糕,目前大多数的高速路服务区都建了充电桩,而且是那种快充。”以跑淄博为例,上高速前王锦勃会打开百度导航的“新能源模式”,在页面上输入自己剩余的续航里程,导航会自动预估你的耗电量,然后推荐需要补电的服务区。而且服务区的充电桩使用情况也能实时显示。今年记者也曾亲身体验过一次跨省级的新能源车旅行体验,从石家庄驾驶新能源车回青岛。和王锦勃的驾驶体验类似,记者选择在济南和诸城服务区两次补电,共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补电时间就顺利回到青岛。

市场巨大备受资本市场青睐 “桩”难题怎么盈利

上周中汽协发布数据,今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理论上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充电桩。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同时,相关企业也在不断“圈地”充电桩市场。业内预估2020年至2025年充电桩累计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于是众多资本开始涌入这一新兴产业。早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方面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充电速度、质量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另一方面充电桩运营商投入大、收益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仅为5%左右,有前途的行业眼下却是不挣钱的状态。

不到一年充电桩增长四成

“截至今年11月底,青岛市有新能源充电站1404处、换电站12座、充电桩27800个。目前青岛市的车桩比是4:1,这一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较好的水平。”12月18日上午,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盛斌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发改委目前正在制订“十四五”期间充换电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希望通过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提高便利度,满足市民对于绿色出行的需求。

来自于青岛充电桩规划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前11个月充电桩与去年12月底的数据相比,增速超过了39%,面对今年新能源车快速增长的局面,充电桩的建设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目前充电桩的建设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政府负责规划和引导。”这名负责人介绍,在引导充电桩建设方面,政府一直采取的是“适度超前”原则,但新能源车的迅猛发展,还是超出了大家的预测。去年5月青岛市曾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指出,争取到2022年底,全市充电桩保有量达到2.35万个,2022年的目标在今年11月份就已经被大幅超越,由此不难看出充电桩发展速度之快。

相比之下青岛并非个案,来自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11月,全国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3.3万个。然而,无论是全国充电桩的增量还是青岛的增量,与新能源车市场170%的增长速度相比,差距依然不小。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以公共充电桩为例,车桩比例为6.49:1,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公共充电桩对应六七辆新能源车,这其中的市场空白显而易见。

充电站竞争越来越激烈

市场巨大,但对充电桩运营企业来说却在遭遇经营困局。“别说盈利,能维持不亏损就算不错了。”青岛德徕沣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刚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目前拥有6家充电站、70多个充电桩,仅有个别充电站是盈利的,但也只有一两万元的利润。尽管每个充电桩在建设时会得到国家一定的资金补贴,但和每个充电站100多万的建设投资相比,依靠利润收回投资可能要几十年。德徕沣的运营状况不是个案,一份来自新京报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国内充电桩市场有50%企业倒闭或退出,30%企业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这意味着仅有约两成企业实现盈利。以特锐德子公司特来电为例,特锐德的财报显示,2016年至2020年特锐德分别亏损2942.3万元、1948.9万元、1.36亿元、1.11亿元、7769.6万元,5年合计亏损3.74亿元。

“盈利模式单一,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张海刚告诉记者,目前充电桩经营企业全部的利润几乎都是依靠“充电服务费”这一项,“电费是一个固定的数额,国家电网定价,他们收多少我们就收多少。”和固定的电价相比,充电桩运营商唯一能调整的就是充电服务费。“去年最高的时候,一度电的充电服务费还能收到0.6元,但今年随着更多充电站的兴起,竞争开始越来越激烈,一度电能收到0.3元的服务费就已经不错了。”而且为了吸引更多的网约车司机来充电,充电站也会进行调整,“电价有波峰和波谷之分,如果是较贵的波峰电价,我们还得下调充电服务费,让总价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相比充电服务费这唯一的收入来源,充电站还要支付额外的运营成本。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充电站会租赁停车场的空间资源,通常一个车位每月要支付给停车场800元的费用。如果运营商不支付这笔费用,那来充电的车主往往就要支付额外的停车费,这样就更不会有车主来充电。”尽管服务费相对较低,但按照目前国内充电桩60KW的功率计算,如果能实现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运转,理论上可以充电1440度,按每度电0.3元的服务费,一个充电桩也会产生432元的服务费收入。一个充电站按10个充电桩计算,每天的理论收入接近13万,盈利还是非常可观。但业内人士透露,充电企业想要实现盈利,充电桩平均利用率根本不需要100%,只需要达到10%-15%就足够。不过,目前青岛的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5%。这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出现这种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共充电桩充电价格比家用桩的价格高很多,所以除了网约车,公共充电桩很难吸引家庭用户。另一方面,就算网约车也都习惯在固定时间段集中充电,这就造成了“闲时用不着,忙时不够用”的尴尬局面。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配套设施的充电桩也再次成为风口,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5月,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领投、IDG等跟投B轮融资,融资后星星充电估值为155亿元;6月,云快充完成宁德时代等投资的B1轮融资;同是6月,特锐德子公司特来电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包括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10家企业的战略投资;9月,云快充再次宣布完成由蔚来资本等投资的B2轮融资。

但资本的介入,也让众多充电桩运营企业感到不寒而栗。“前段时间,有一个充电APP推出了1分钱充电的活动。”张海刚告诉记者,眼下很多充电APP并没有自建充电桩,他们仅仅是运营平台,通过和充电站合作的模式,实现为充电站导流的模式。“这些APP背后有资本支持,用烧钱补贴的模式来吸引车主,然后通过控制流量来压低充电桩运营商的服务费,这样的恶性竞争手段,可能会让已经脆弱不堪的充电市场进一步恶化。”张海刚说。

破局举措 | 多种经营寻求盈利之道

面对盈利困局,张海刚的破局之道是拓展经营产业链,“我们正计划投资成立新能源网约车公司,进入新能源的上游产业,以此来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增加收入。”张海刚告诉记者,多种经营似乎是行业普遍看好的方式之一。

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各运营商也从最初的抢占市场份额转向提升充电服务品质,并开始探索建立增值服务体系。”运营商可以通过在充电场站增加洗车、餐饮、便利店等增值服务,获得增值收入。还可以基于信息服务平台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车辆安全检测服务,基于充电大数据研发车辆电池安全检测模型,及时对异常充电状态进行报警处理,目前部分充电运营商已经与运营车辆集团签订服务协议,商业价值逐渐显现。或者是基于平台为小微充电运营商提供代运营服务,通过整合小微运营商提升充电网络整体品质,并获得利润分成。

资料来源及致谢

观海新闻

青岛早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