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NIO品牌进入大众化市场,也就平庸了。
3月2日,在蔚来2020年度业绩财报电话会现场,李斌面对外界针对蔚来是否会进入大众化市场的疑问再次强调:“公司进入大众化市场的可能性存在,但NIO品牌肯定不会进入大众化市场”。
而在蔚来社区内,面对稳定向上的产品交付量,李斌的回答却是:“我们需要更上一层楼”。
从刷屏全网2019最惨的人,到全球汽车市值第五掌门人;从双创家庭对孩子的十足愧疚,到现在被120万蔚来APP社区用户亲切称为斌哥;从不足1亿现金储备时的捉襟见肘,到牵手合肥巨额投资后的峰回路转…
过去的2020年,无论是从股价狂飙,还是交付量节节攀升,亦或是所有人抄也抄不来的APP饭圈生意,蔚来的业务都在向着更纵深和更多元发展,似乎不太符合李斌口中的那句“大众化了也就平庸了”。
但向上与大众化,几乎是企业发展市场的必经之路。
即便是以极客技术崛起而快速发展的企业,也很难逃过追逐大众趋势的宿命。某种角度而言,将蔚来的事业局限在高端消费,影响的不仅仅是蔚来的营收和用户增量,更是其必须要获得且壮大的商业价值认同感。
摆在蔚来面前的只有怎样选择,没有应不应该。走过了从小众不为人知到价值销量齐飞的惊险之路,蔚来已经走到了如何大众化的十字路口。在蔚来2020年财报发布后,汽车预言家第一时间从10个关键视角拆解蔚来财报,解读2021蔚来即将去向何处。
翻了不止一倍的销量与营收
根据财报,蔚来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66.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6.7%;全年总收入为162.5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8%。
营收大涨背后是其销量暴增有密切关系。
2020年第四季度,蔚来交付数量为17353辆。其中包括4873辆ES8,7574辆ES6和4906辆EC6,EC6车型销量在12月超过了ES8和ES6;
2020年全年,蔚来累计交付了43728辆产品,2019年则为20565辆,实现了年度销量的翻番。
值得注意的是,从交付三年以来的情况看,蔚来每一年总是能保持翻番的销量增长。如果2021年还将保持销量翻番增长,蔚来将实现年度8万余台销量,跻身国内规模性汽车生产企业。
单季度超越理想的整车毛利率
根据此次发布的财报,2020年Q4蔚来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7.2%。该数据2020年Q3为14.5%、Q2为9.7%、Q1则为7.4%。
蔚来汽车CFO奉玮在随后的电话会上对外表示蔚来毛利率提升的原因是“由于规模不断扩大,每辆汽车平均收入的提高,材料成本降低以及制造效率提高所致。”
毛利率能反映出企业的对成本和资金的管理能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评判标准之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实现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此次蔚来汽车的毛利率提升,证明了其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
此前,汽车预言家在分析理想汽车2020年财报时曾发现,理想汽车的16.38%毛利率水平在整个造车新势力当中较为突出。但此次蔚来将其第四季度毛利率提升17.2%,证明当前新能源汽车整体的毛利率提升明显,制造材料成本持续降低。
与筹融资活动高度相关的425亿现金规模
根据财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425亿元人民币(65亿美元),其中总现金为423.76亿。
资料显示,2019年蔚来全年披露的总现金规模为9.74亿;2020年一季度蔚来披露的总现金规模为23.72亿;2020年中报披露的总现金规模为107.23亿;2020年三季度报,蔚来披露的总现金规模为220.46亿。
可以看出的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蔚来总现金快速增长,同比增加超过300%。而同样在2020年一季度,蔚来宣布获得了合肥市以及其他战略投资方的注资。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虽然蔚来没有披露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但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筹融资和蔚来的现金流量高度相关。
对于蔚来高达425亿的现金储备,李斌表示,资金已经完全不再是蔚来发展的瓶颈,当前的现金储备完全满足蔚来未来发展需要。
首次降低至50%以下的资产负债率
2020年财报中,蔚来资产负债率首次降低至50%以下,达到41.69%。
2019年,蔚来披露的资产负债率为133.07%,超出了业内的安全设限;2020年第一季度,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至142.77%,2020年第二季度出现了回落,到77.74%。这是蔚来自产品交付以来,资产负债率首次下降至50%以下。
根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到信息,汽车行业投资大回报长,负债率普遍较高。国内整车制造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在60%附近。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良劣应从两方面衡量,即“横向看同行,纵向比自己”。整车制造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普遍资产负债率较高,但如果企业突然出现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位运行,也需防范投资风险。对于蔚来而言,持续降低的资产负债率证明了其经营情况在逐步变好。
随交付增加的50%销售成本
根据财报,蔚来2020年全年销售成本为143.845亿元人民币(22.045亿美元),同比增长59.4%。
对于销售成本增加的原因,蔚来在财报中给出的原因是交付数量的提升。2020年,蔚来累计交付同比增长112%,销售成本增加59.4%。
相比之下,2019年在交付增长81.22%的情况下,销售成本则增加了73.3%。
李斌在随后电话会中对外表示,蔚来现在拥有23个蔚来中心和203个蔚来空间,覆盖中国121个城市;2021年,蔚来还将计划增设20个蔚来中心和120个蔚来空间,扩大地域覆盖,发挥蔚来线上线下直销体系优势,提升销售全过程的体验与效率。
“蔚来的销售网络建设集中在2019-2020财年之间”。行业观察人士认为,随着销售渠道的成熟,大批量的销售渠道建设成本在财报中的边际表现将越来越低。
超55%用户选择的BaaS服务
此次财报电话会上,李斌对外透露在2021年2月新增订单中,选择BaaS的用户达到55%。
2020年8月,蔚来正式对外发布了“BaaS购车模式”。BaaS全称Battery as a Service,也就是电池即服务,用蔚来的话说叫电池租用服务。简单而言,如果消费者买蔚来汽车的产品时选择Baas方案,车价立减7万。但此时你只买了一台没有电池包的车壳,电池包要按980元每月的价格进行租赁。再扣除7万之后的车款,可以正常选择按揭贷款。
李斌对外表示,目前,蔚来两个包(NOP、BAAS)加一起大概50%的选购率左右。据李斌透露,今年会对后装选购推出激励政策。
针对外界质疑BaaS方案的后续资金需求,李斌在此处财报电话会上对外表示,“电池资产公司的资金供应,我们完全不是瓶颈,后续资金的支持是足够的。”目前蔚来已经完成了两轮的融资,已经有8个股东,7个投资人参与了投资,累计已经完成了14.4亿人民币的投资。我们拥有足够的杠杆的比例,维持这一模式的可持续运营。
首款轿车ET7将标配自动驾驶硬件
据李斌在电话会议上介绍,ET7将采用蔚来的NT2.0平台。截至目前为止,ET7的预售情况比较好,订单量多于在售车型当初的预售订单量。
对于ET7的配置,李斌强调,自动驾驶硬件肯定会是ET7的标配。虽然ET7整体的配置比较高,但李斌表示,仍然会在这款车上保持20%以上的毛利。其中,自动驾驶软件的订阅费用将会是未来营收的一个大头。
此外,据李斌透露,在NT2.0平台正式投产前,ES8和ES6不会进行改款。
2021单品降本压力依旧突出显著
蔚来的财报还显示,蔚来在2021年的1月和2月分别交付了7225辆和5578辆车,同比增幅分别为352%和689%,不过这一同比增幅因为基数太小,并不具备参考性。但可以侧面印证一个情况,蔚来的交付几乎没有受到Model Y上市的影响。
对于2021蔚来交付量变化,蔚来也给出了乐观的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的交付在20000辆至20500之间,按照最低预计,蔚来将在3月实现接近7200辆交付。
而在行业人士看来,在新品未交付的情况下,蔚来的月交付量或将在7000-8000辆的区间徘徊一段时间。对蔚来来说,短期内将面临不小的降本压力,以维持毛利率为正。
有BBA的地方就有蔚来!
此前,特斯拉Model Y正式上市,价格相比预售价大幅下调。吸引了众多粉丝前去购车,特斯拉在一周内便斩获三至四万辆Model Y的订单。
“特斯拉经常搞这样的新闻收割订单”,3月2日,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对外表示,“Model Y降价确实会对短期需求有所刺激,但蔚来不会降价。”蔚来专注长期需求,通过服务网络、持续长期的用户发展战略,来稳步增加新能源市场对蔚来的需求。“我们不会跟随特斯拉进行降价推高销量”。
针对未来进入大众市场的传言,李斌并没有否认,而是表示,从可能性来说,蔚来公司做新品牌进入大众市场是有的。不过,不会使用NIO这个品牌。
对此,李斌表示:“我们在几年前做过尝试,比如与广汽、长安等做过尝试。我们正在积极看用什么方式更积极地进入大众汽车市场,这是我们的一个长期战略。但NIO这个品牌只会专注于高端市场。”
工厂已启动扩建,将达30万辆/年
销量的增加让蔚来体系当前承受着一定压力。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声称,今年(2021年)的第二季度会有压力(电池供应)。主要是供应商宁德时代产能更不上蔚来的需求(主要是100度电池)。按照当前产能推算,预计7月份可以满足。
在此次财报电话会现场,蔚来方面首次透露由于销量及产品的增加,当前产能面临着一定压力。
李斌现场表示,当前合肥工厂产能已经达到了10000辆/月。不过,受制于供应链的供给问题,今年2月份的产能仅能满足7500辆/月,预计今年7月份产能可以达到10000辆/月。
此外,据李斌透露,合作伙伴江淮已经启动了合肥工厂扩建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合肥工厂产能可以实现单班15万辆/年(双班30万/年),为ET7及未来新车型投产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