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宁德时代携手两桶油上汽布局换电赛道,半年营收超千亿连续五年市占率全球第一

   2022-09-23 长江商报
71
核心提示:随着换电站风口再起,宁德时代携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布局。9月21日,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上汽集

随着换电站风口再起,宁德时代携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进行布局。

9月21日,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上汽集团、中国石化、宁德时代、中国石油、上海国际汽车城、闽东时代(宁德时代持股)共同成立。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与政策的倾斜,换电赛道二度火热。目前,无论是新能源企业还是车企均想从中分一杯羹,此次各大龙头企业合资成立换电站公司,也正是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换电站”的商业模式生态布局。

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创造了两个里程碑,一是半年报营收首次超过千亿元,二是净利润突破80亿元。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上半年全球市占率达34.8%。

“老伙伴”再度合作布局换电赛道

9月21日,上海捷能智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上汽集团、中国石化、宁德时代、中国石油、上海国际汽车城、闽东时代(宁德时代持股)共同成立,持股比例分别为37.50%、25.00%、15.62%、12.5%、6.25%和6.25%。公司注册资本总共40亿元。

资料显示,捷能智电将以动力电池租赁业务为核心,开展换电技术研发推广、电池运营管理、大数据服务等,构建车电分离完整生态。

在网络方面,捷能智电将依托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遍布全国的5万余座加油站网络,升级打造“可换电、可充电”的综合能源服务站;在车型方面,上汽集团旗下飞凡、荣威、MG、大通等品牌,即将陆续推出换电车型,覆盖SUV、轿车、MPV及商用车等全部品类。

据悉,新能源汽车有充电和换电两种补能模式,由于换电投入建设成本更大,2018年以前换电领域入局者大多黯淡退场,坚持较久的仅有蔚来。

2021年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纳入11个换电试点城市。在该政策推动下,预计2025年全国换电站将新增1.6万座,对应市场规模2638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力与政策的倾斜,换电赛道二度火热,目前,无论是新能源企业还是车企均想从中分一杯羹,此次各大龙头企业合作也正是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动力汽车-换电站”的商业模式生态布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几个巨头都是宁德时代的“老伙伴”。8月1日,中国石化福建石油与宁德时代在福建合作建设的首个“光伏充检”加能站项目,在福建宁德闽东路加油站建成投营;去年中石油集团与宁德时代合作负极材料项目实现对接;而上汽集团更是早在2017年就已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展开合作。

连续五年市占率全球第一

随着新能源赛道的高景气,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业绩再创新高。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129.71亿元,同比增长156.32%;归母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半年报创造了两个里程碑,一是半年营收首次超过千亿元,二是净利润突破8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

分产品来看,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储能系统分别实现营收791.43亿元、136.70亿元、127.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8%、175.88%、300.54%,均实现了大幅上升。

不止如此,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上半年全球市占率达34.8%,比去年同期提升6.2个百分点。

业绩与市占率的快速上升,自然离不开高研发的支持。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投入达57.7亿元,同比翻倍增长,涨幅达到106.5%,并在报告期内发布第三代CTP——麒麟电池。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宁德时代上半年业绩相当优秀,但其所有产品毛利率均有所下降,下降最厉害的也是营收增长最大的储能系统,毛利率同比下降30.17%。

不过在目前,宁德时代产品境外毛利率高于境内毛利率,为此,公司也加快境外布局。

7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福特汽车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为其提供涵盖北美、欧洲及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9月6日,宁德时代宣布投资505亿元人民币在匈牙利建造工厂;9月21日,宁德时代与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达成合作协议并签下大单,将为后者供应高达10GWh的先进储能产品。这些海外业务的发展,或可改变宁德时代目前毛利率的困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