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补贴退坡,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形势严峻,但不乏亮点。时至年中,我们盘点上半年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跨国巨头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探寻规律,总结经验。
北汽新能源:销量遭遇滑铁卢
2019年还风光无限的北汽新能源,却在2020年出现了销量断崖式下跌:1月销量2006辆,同比下滑55.54%;2月销量1002辆,同比下滑65.05%;3月销量5992辆,同比下滑66.13%;4月销量586辆,同比下滑88.3%。
如果说1—4月产销惨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疫情,那么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后,北汽新能源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似乎也被扯了下来。据中汽协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32.5万辆和23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11.6%,均刷新了6月份产销量历史新高,回暖趋势明显。但作为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的北汽新能源却并未跟上回暖节奏。据北汽蓝谷对外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月份销量为3008辆,而上年同期为26072辆;1-6月累计销量为14700辆,同比下降77.44%。
业内普遍认为,北汽新能源在销量上的滑铁卢,恰恰证明了政策红利正逐渐消失。此前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一直是依靠企业客户及政府采购的订单支撑,而今年上半年市场低迷,导致订单骤降,北汽新能源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有评论认为,究其根本,其实都源于北汽新能源的故步自封。近年来,北汽新能源多次因研发费用投入过少而被诟病,质量也时常出现“翻车”状况。在此背景下,想要继续保持住市场份额,北汽新能源最终还是得积极提高实力,积极研发新技术,毕竟对于制造业来说,在技术上想“以小博大”,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
比亚迪:多点布局新技术
疫情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自2月开始,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降至冰点,此后数月更是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连“电动之王”比亚迪也无例外。
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6月销量为14165辆,相比去年同期的26571辆下降了约46.69%,依然没有摆脱负增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共60677辆,同比下降58.34%。
但比亚迪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疫情带来的车市“寒冬”,还有来自外来的压力。国产特斯拉的来势汹汹、宁德时代在电池业务上的强势扩张,无一不使比亚迪“疲于奔命”。为保住市场份额,比亚迪不得不积极布局,使出“杀手锏”——3月,比亚迪对外发布“刀片电池”,成功实现了口碑与实力的双重逆袭;6月,比亚迪又“乘胜追击”推出了新款汽车比亚迪汉。据统计,该款车型在短短20天的预售期内,订单数量就突破了1.5万台。此外,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唐EV也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市场期待值同样较高。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比亚迪今年4月不仅拆分了多个零部件业务,还将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重组并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公司,在强化业务能力的同时,也给其股市表现助了一把力。
比亚迪目前的成绩显然在众多新能源车企里走在前列,业内也普遍认为其后劲十足,但面对特斯拉的“围攻”和科技创新浪潮的洗礼,比亚迪想要继续保持头部企业的地位,除了要兼具实力派的技术能力外,完成科技创新转型,恐怕也是其未来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
江淮汽车:拥抱大众谋出路
今年前6个月,江淮汽车在纯电动乘用车方面的产销量同样不乐观。其中,6月共生产纯电动乘用车4525辆,销售4394辆,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46.02%和55.35%。前6月累计生产17621辆,销售17104辆,同比下滑54.87%和56.22%。
面对陷入困境的江淮汽车,5月29日,早已瞄准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集团向其伸出了“橄榄枝”:先是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后又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随着大众的入股,江淮汽车与大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已有了进一步加强。业内普遍认为,得益于大众集团旗下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许可,江淮新能源下半年的产销量有望得到提振。
然而一个企业的发展,过度依赖合作伙伴无疑不是长久之计。江淮新能源的当务之急是把大众抛出的机遇尽快“变现”,并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吉利汽车:细分市场巧定位
用“积极扩张”来形容今年上半年的吉利汽车恐怕再恰当不过了。
为加速电动化转型,吉利此前已发布了领克、极星、宝腾和几何等多个新能源品牌,但吉利汽车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今年4月,吉利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枫叶汽车。这个年轻的品牌瞄准的是吉利此前未曾布局的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已推出首款量产车型枫叶30X,新车计划在7月上市。
事实上,吉利汽车6月的销量数据非常“漂亮”。几何A、帝豪EV、帝豪GSe等几款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在6月的总销量为8750辆,环比增长约43%,回暖趋势十分明显。
得益于“给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日前,吉利汽车也正式开启了登陆A股科创板的“征途”。根据其6月24日发布的公告,在科创板所募集的资金中,预计15%会投向新能源、车联网、智能驾驶等前瞻性技术,进一步开拓新能源汽车业务。
可见,进一步完善品牌在新能源矩阵上的多元化和细分化是吉利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增长的有力武器。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如果能真正挖掘好细分市场,吉利或能走得更远。
上汽乘用车:冲刺品牌高端化
在疫情影响下,上汽集团也难逃挑战。当部分新能源车企及整体市场开始回暖时,上汽的表现却相对迟缓,被上汽作为“新四化”之一大力推进的“电气化”进展也不及预期。1-5月,上汽新能源的批发销量同比下滑57.1%,其中,荣威新能源汽车销量仅2700辆,同比降幅高达63%,且延续了上月的下降态势。
虽然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但作为上汽集团品牌升级的发力点,上汽显然不可能放弃新能源汽车这块“蛋糕”。5月7日,上汽乘用车对外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品牌荣威R标,重点推出了配备全新智能网联功能的车型Marvel R,希望可以打造具有科技感的电动汽车,并以此再次冲击品牌高端化。7月4日,上汽大通MAXUS更是为了应对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出了EUNIQ 6以及EUNIQ 5两个车系的4款新能源车型,力图把EUNIQ打造成大通旗下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品牌。
事实上,此前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有些“剑走偏锋”。荣威新能源一度“重插混而轻纯电”,在私人市场逐渐启动的背景下,荣威新能源仍专注发力出行市场。如今,众多跨国巨头、造车新势力都瞄准高端市场,上汽新能源想要凭借荣威“R标”和大通EUNIQ挽回其在纯电动车市场的荣光,恐怕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奇瑞新能源:成绩惨淡寻出口
在今年上半年的车市中,几乎没有哪家车企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有的车企却仍然能够负重前行,而有的车企却在车市“寒冬”中遭遇了“致命一击”。
从乘联会披露的5月销量数据来看,奇瑞新能源近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哪怕是奇瑞eQ这样的品牌“扛把子”选手,下滑幅度也十分惊人。数据显示,奇瑞eQ 5月销量为2563辆,同比下滑32.9%;1-5月累计销量为7156辆,同比暴跌58.7%。而刚于去年上市的奇瑞瑞虎e,5月销量仅为84辆,更不要说此前主打的瑞虎3xe,5月更是仅售出3辆。
惨淡的成绩,并不能影响奇瑞新能源在电动领域发力的决心。日前,奇瑞新能源再次对外披露了一款新产品S61,并计划在近期上市。消息显示,S61采用了两台不同功率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电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20kW(163PS)和130kW(177PS),官方公布的NEDC综合续航为510公里,售价或在20-25万元区间。
然而,对比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主流产品可以发现,S61不论是续航里程、售价还是“颜值”,都不具备太大优势。奇瑞新能源想要凭借该款新品从困境中解脱难言乐观。
广汽新能源:后来居上气势足
成立于2017年的广汽新能源却有着后来居上的架势,不仅放话要“对标特斯拉”,行动上更是半点都不含糊,推出新车的节奏十分迅速:2019年4月,首款车型埃安 S上市;同年10月,埃安 LX上市。今年6月,埃安 V正式发布;7月2日,埃安S的年度升级车型也正式上市。
如此年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却轻松向市场展示了不俗的实力。数据显示,广汽新能源5月销量为4100辆,同比增长110%,1—5月累计销量为16231辆,同比增长100%。新品广汽新能源埃安S 的5月销量在纯电动车销量排行榜上更是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排名第二,成绩十分亮眼。
但作为一个新品牌,广汽新能源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目前产品线还略显单薄。目前,广汽新能源旗下仅有紧凑型纯电动SUV、中型纯电SUV以及A级轿车,推出的车型并不多。另外,销量“扛把子”埃安S近期也遭遇了来自市场的质疑,多位车主反应埃安 S冬季电池掉电过快,如果该问题不解决,难免影响其品牌形象。
总体来说,广汽新能源的实力与缺点一样明显,未来如果想要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是要努力把“盘子”做大。
长城汽车:销量增长存隐忧
尽管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形势不太乐观,欧拉ORA作为长城控股旗下的电动汽车专属品牌,在近期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数据显示,欧拉ORA在4、5月的销量分别达到了1765辆和2333辆,其中5月销量环比劲增32%,创今年销量新高;6月销售新车2635辆,环比增长12.9%。同时,长城汽车旗下另一款新能源汽车WEY VV7新能源,近期在市场的接受度同样较高,5月共销售了1240辆,成绩可圈可点。
在尝到了销量上涨的甜头之后,长城新能源本月又再接再厉推出了一款十分“接地气”的新品——新能源欧拉R2,官方命名“欧拉猫”。据悉,该款车型外观造型与长城此前停产的酷熊相似,虽然动力方面还是偏弱,NEDC续航里程仅为401km,但瞄准的销售市场是三四线城市,在对应的市场也具备一定竞争力。
除了汽车市场,长城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也有所布局,旗下的蜂巢能源今年高调推出了无钴电池,超长续航剑指880公里,在业内掀起了一股“无钴”热。
然而目前的长城汽车仍有“隐忧”。比如今年发生的两起欧拉自燃,官方都未给出正式调查结果,安全隐患仍需要进一步消除。而在实践上,蜂巢能源的“黑技术”如何与新能源汽车进行有效结合,更是需要长城汽车认真探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