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电动汽车革命难为无“锂”之炊

   2021-07-20 国际能源参考
86
核心提示:今年7月,碳酸锂最新现货价已高达1.2万美元/吨,较去年11月上涨了一倍以上,创下自2019年1月以来的新高。业界普遍担忧,由于锂矿

今年7月,碳酸锂最新现货价已高达1.2万美元/吨,较去年11月上涨了一倍以上,创下自2019年1月以来的新高。业界普遍担忧,由于锂矿扩产赶不上需求增速,正在全球兴起的电动汽车革命或将遭遇阻碍。

供应缺口高达数万吨

近日,国际金融机构瑞士信贷和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相继调高全球锂价预期,并表示因各国电动汽车需求高涨,全球金属锂供应很可能持续吃紧,锂价也将继续攀升。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至去年下半年,全球锂价因多国产量提升、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等因素缓慢下跌,从最高点的2万美元/吨跌至去年上半年5000美元/吨的水平,跌幅高达75%左右。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步复苏,同时多国也提出了长期气候目标,全球锂价也于近半年里迎来了新的上升动力。

瑞士信贷在一份报告中分析指出:“自今年2月起,全球锂价维持快速上涨态势,这应该不是短暂现象。在锂价走低期间,澳大利亚等主要锂生产国已相继实施了减产措施,但现在,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锂市场已经不再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

根据市场分析机构基准矿业指数发布的数据,将碳酸锂以及氢氧化锂折合按照碳酸锂计算,今年全球锂的供应缺口可能将达到2.5万吨,到明年,锂供应缺口或将进一步扩大。

麦格理银行也做出了类似的预测,认为锂的供应缺口规模将逐年上涨,到2023年,这一缺口甚至可能会超过6万吨;到2024年、2025年,全球锂的供应缺口更有可能分别达到11.7万吨、24.8万吨。随后,到2026年,麦格理银行认为,锂的供应端可能会迎来一波增长,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到2027年随着需求提升,供需缺口又将进一步拉大。

供需增长严重失衡

据了解,作为全球主要锂生产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已相继宣布将加大锂的生产力度,美国、加纳等也加大了对锂矿项目的投资力度,计划利用本土锂矿资源满足自身需求。今年7月,通用汽车宣布将投资“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加州索尔顿海区域投资地热卤水项目,一旦建成,到2024年该项目预计将成为美国最大的锂生产项目。

然而,包括惠誉解决方案、麦格理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均认为,即使建设完成或在建的锂矿项目全部满负荷生产,也难以满足全球高企的锂需求。

根据瑞士信贷的分析,到2025年,全球锂需求很可能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倍以上。市场研究机构Roskill发布的分析则显示,到2030年,全球每年对锂的需求将相当于200万吨碳酸锂的水平,较2020年的需求量翻4倍以上。

另外,除电动汽车行业外,固定式储能系统对锂的需求也不容小觑,全球储能需求或将成为锂市场的第二大需求增长点。

矿业分析机构BMI分析师George Miller指出,如果在短时间内行业没有向储量巨大且能够商业化开采的锂矿进行投资开发,全球锂市场供应不足的情况很可能持续到2030年前后。

路透社分析认为,虽然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高点,但由于目前锂的长期协议价格仍偏低,大量锂生产商仍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扩产投资,锂产量增长依然动力不足,这也将导致全球锂价持续走高。

钴、镍需求同步激增

另一重要的电池金属钴也面临着类似的境遇。近年来,由于环保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电动汽车行业已在不断降低钴的用量,但激增的电动汽车需求却推动全球钴的消费量不断上涨。

Roskill预测称,到2030年,全球钴需求量将增长至27万吨左右,较2020年的14.1万吨大约翻了一番。到2025年,电动汽车领域对钴的需求量预计将超过12万吨,占钴总体需求量的45%以上,较2020年3.9万吨的总需求量翻3倍左右。

路透社援引市场研究机构CRU分析师George Heppel的话称,钴通常情况下是其他矿开发的副产品,矿业公司难以单独投资钴矿业务,钴市难以直接响应需求增长。到2025年前后,要满足需要,全球很可能需要增加3万吨钴的产能。

另外,锂电池中另一重要金属镍的全球供应量预计将维持在260万吨左右,其中电动汽车行业对镍的需求目前不到镍总需求量的10%左右,但未来这一比例也将持续增长。

有业内人士发出警告称,高企的电动汽车需求带动相关金属市场持续火热,但是,重要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反过来可能会影响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普及,进而拖累全球交通、能源等领域的低碳转型。

油价网撰文指出,今年以来,用于电动汽车以及新能源领域的锂、铜等金属的价格均出现飙升,这都可能推高低碳转型成本。“支持净零排放的国家政府对电动汽车等低碳行业提供了大量补贴,但也十分有限。如果电动汽车的价格变得更贵,消费者将失去从汽油车转向使用电动汽车的动力,电动汽车行业可能将举步维艰,这对低碳转型十分不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