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全球最大的材料供给端,坐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端,再加上政策和资本的助推,中国的锂电产业发展狂飙突进。
作为最早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国家,日本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长期处于锂电行业的领跑位置,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和韩国的快速崛起,日本在行业中的位置开始不断受到挑战,曾经的锂电霸主地位已开始摇摇欲坠。
“针对未来中日韩锂电行业发展的格局,中国肯定是一个强大隐形的对手。” 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总经理Sachiya Inagaki认为,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政府层面的支持,中国将会引领动力锂电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Sachiya观察中日锂电行业多年,对于两个国家和企业在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选择上有深入的对比分析。在他看来,产业集中度、材料和电池的技术开发与应用是日本在锂电产业的最大优势,而中国的优势则体现在规模、市场、资本等方面。
与此同时,日本和中国也有较为明显的短板。在市场的开拓上,日本企业的布局普遍偏保守,规模不大,考虑到技术泄密等因素,核心技术环节都没有放到中国,与此同时,在中国布局的日本企业本地化不够,与国内企业及产业链缺乏交流,导致他们的产品定位和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只能满足部分高端需求,而在中低端市场并不受青睐。
而中国锂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是集中度明显偏低,且缺乏技术积累和创新,有规模的企业就有几十家,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上百家锂电池企业,导致资源严重分散,市场无序竞争。这使得中国锂电产业始终大而不强,无法优化资源配置,无法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无法在与外部强敌竞争时形成合力,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
12月7-9日, 2016高工锂电暨电动车年会将在深圳举行。在海外专场,高工锂电再次携手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邀请来自海外的研究机构及企业就锂电池四大材料、设备、电池、电动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探讨。
在海外专场开幕式上,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总经理Sachiya Inagaki将作开幕致辞,和与会嘉宾分享国际最新锂电产业研究成果。
在年会开始前,针对中日锂电产业发展的差异,以及双方存在的优势和不足,Sachiya Inagaki与高工锂电进行了深度对话。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三星SDI、LG化学、松下等巨头纷纷瞄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加快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产业布局,如何看待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Sachiya Inagaki:事实上,真正想到中国市场布局的日本企业还是很少的,其中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规模太大,真正有能力投资的企业并不多。
而从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来看,他们并不是追求规模效应,去大规模投资扩产,而是走集约化的技术路线,把产品做精做强,然后以技术基点来切入中国市场,这个是日本企业的发展思路,也是区别与韩国企业的一个不同点。
此外,日本企业如果要进入中国,可能不会是单单依靠自身,一般是会考虑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开拓市场。
高工锂电网:自2000年以来,先后已有包括户田化学(已撤资)、森田化工、清美(已撤资)、三菱化学、日立化成等日本企业在中国以独资或者合资的形式设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日本企业的进展并不乐观,无论是产能规模还是产品定位都面临一定的现实瓶颈,因此多年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都比较小。
与韩国相比,日本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普遍偏保守,规模不大,考虑到技术泄密等因素,核心技术环节都没有放到中国,与此同时,在中国布局的日本企业本地化不够,与国内企业及产业链缺乏交流,导致他们的产品定位和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只能满足部分高端需求,而在中低端市场并不受青睐。
这些策略直接导致了日本在中国市场上比韩国企业落后一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这种差距还将会越来越明显。
矢野经济研究所对于中国和日本的锂电行业都有长期的研究,您如何看待中国与日本企业的在市场、投资、技术等方面的差别?
Sachiya Inagaki:第一,日本和中国市场大环境不一样,宏观数据会不一样。中国的市场要远大与日本的市场。
第二,两国对于锂电行业的投资战略也不一样,在中国很容易找到资本进行投资,而在日本,找资本投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即便融到了资,如何使用也会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第三,对于前景的判断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有一块大蛋糕,到底怎么吃会面临无力下手,也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布局上都会很保守,但对于中国企业则很少犹豫,他们的判断是在行动中做出决定的,效率会很高。
第四,日本企业在投资中注重技术研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电池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这点是日本企业比较专注的。而中国企业则更侧重于规模,在技术研发上的积累不够。
高工锂电网:与日本相比,中国锂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是集中度明显偏低,有规模的企业就有几十家,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上百家锂电池企业,导致资源严重分散,市场无序竞争。这使得中国锂电产业始终大而不强,无法优化资源配置,无法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无法在与外部强敌竞争时形成合力,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
从政策层面,政府应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通过政策和法规形成较高的准入门槛,优胜劣汰,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国内的锂电池企业,应该理顺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和管理制度,避免技术团队出走,不断耗散企业有限的资源。
在锂电行业的国际版图中,呈现出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何看待未来锂电行业中日韩三国的市场格局?
Sachiya Inagaki:针对未来中日韩锂电行业发展的格局,中国肯定是一个强大隐形的对手,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中国市场的规模,另一个是基于中国政策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大力支持。因此,我认为中国会引领市场整体发展的趋势。
除过中国市场之外,日韩会成为主导全球市场的两大国家,未来三到五年,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竞争会不断深入,随着行业发展的推进,竞争也会逐步激烈,最后会彼此深度融合发展,不分彼此。
高工锂电网:目前,国内锂电池供应商能够进入整车厂供应链的只有少数几家。随着国际电池巨头在中国大规模量产,国内企业必然会受到冲击。未来,国内企业更重要的是在研发技术的投入上下功夫,提升自身的品质和品牌认知度才是硬道理。
一方面背靠全球最大的材料供给端,另一方面则坐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端。未来几年,国产锂电产业需要不断合纵连横,依靠相互之间的技术、市场、资本的深入合作,同时,要在供应链深度协作、生产制造优化升级等环节做出改变,才有机会真正实现与日韩企业抗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