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光伏、风电、电动汽车、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等一系列热门概念之后,资本又将目光聚焦到储能上来。尽管目前仍旧存在掣肘因素,但总的来说,我国储能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已经站上“风口”。
储能产业市场关注度攀升 或迎商业化运营新纪元
热播美剧《灭世》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忽如一日,地球能源枯竭、电力丧失,人类陷入混沌、哀鸿遍野。为了活命,一队强人走到一起,排除万难,打败邪恶势力,找到传说中的“能量棒”,最终拯救了全世界。
回归现实,没有大英雄,也没有“能量棒”。有的仅是一群怀揣的同样科幻梦想的人,并肩奋斗并组成了一个产业,而这个产业的名字叫“储能”。
储能产业市场关注度提升
储能产业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目前已发展成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储热、储氢等在内的多种技术类型,在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家庭储能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等不同应用场景下发挥着其价值。
最近国家出台的多项能源规划政策,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等,都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
可以说,自从2016年以来,储能产业利好政策不断,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尽管短时间内储能产业难以真正爆发,但政策层面的主力是储能爆发的前奏,且正成为能源转型和国际化的新亮点,未来前景可期。
业内专家一致表示,加快中国储能技术的商业化,还能激励中国企业开展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充分挖掘储能技术的市场价值,以此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激发更多的主体开展以技术创新引发的创业行为,促进储能创新链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推动关联企业、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以此增强社会就业的吸纳能力,有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产业发展掣肘因素仍存在
但目前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仍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行业发展缓慢。新技术,特别是新能源的发展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发展初期,通常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给予扶持。其次,经济成本较高。在现有电价机制和政策环境下,单就储能技术的成本而言,远不能满足商业化应用的要求。再次,政策补贴不到位。我国电力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储能的价值收益无法体现,储能的买单机制尚未形成。最后,社会认识有待提高。社会对储能产业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效益的认识有待提高,需把储能定位为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因此,虽然现阶段中国的储能产业仍面临政策缺失、技术指标尚待提高、系统容量较小、成本过高、应用价值不明晰、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作为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提高用电侧能效的有利手段,未来储能产业的快速应用发展已成定局。
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是储能实现价值突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新纪元。从短期来看,需要扶持政策的刺激;从中长期看,技术突破方是唯一路径。放眼全球,特斯拉已经让我们频频仰视,而Sonnen、AquionEnergy又走在了特斯拉前面,我们没有理由在风中放慢脚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