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新兴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比例,继风电和光伏大规模爆发后,业界越来越关注储能领域,将储能视为新能源产业的下一个机遇,而一个产业的兴起与爆发,是与政策发展、技术进步,社会意识和需求分不开的。
当前,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新的能源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储能作为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码
国内储能市场在等待,一旦有相关政策出台,今年下半年储能市场将会有大的突破。储能发展的关键在政策,目前国家顶层设计方面已经自上而下的细化对储能产业的支持,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都把储能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位置上。
《“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发储电、储热、储冷、清洁燃料存储等多类型、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储能产品及系统”。“推动在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基地配置适当规模的储能电站,实现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
《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算是与储能最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通知》的出台,实质上给了储能正当的身份,可以参与“三北”地区调峰调频服务,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探索电储能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调峰调频作用及商业化应用,推动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
《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将“先进储能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要求研究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及微电网、电动汽车应用、电网调峰提效、区域供能的物理储能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大容量储热(冷)等方面的储能技术,重点布局的先进储能技术,实现不同规模的示范验证,同时形成相对完整的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储能技术产业链,实现绝大部分储能技术在其适用领域的全面推广,引领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我国储能发展的路径及应用场景。
按照“储能指导意见”,未来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研究出台针对性补偿政策,出台纳入补偿范围的先进储能技术标准并实施动态更新,研究建立分期补偿和补偿退坡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将研究推动储能价格政策。
“储能指导意见”还提出了10 年发展时间表:第一阶段是“十三五”期间,建立试点示范项目,研发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初步建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探索一批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推动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是“十四五”期间,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成为能源领域新增长点。
未来还将有更多储能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出台,储能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国储能市场在政策扶持下渐渐发展。如何借力国家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发展引发业界思考。
钛酸锂储能电池及装置示范已开始
《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中曾明确将“掌握低成本长寿命储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建成 20MW/10MWh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系统,并投入示范运行,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达到 10000次,成本低于3000元/kWh”作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包含了“研究长寿命钛酸锂材料、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设计及工艺、电池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钛酸锂电池模块结构设计、系统结构、散热设计方案、模块成组及连接技术,以及低成本、高可靠性储能系统管理控制设计技术;开展20MW/10MWh 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系统的建设;研究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联合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
去年,钛酸锂电池迅速成为了锂电池行业的重量级巨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银隆新能源作为钛酸锂电池的典型代表,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布局在储能领域迅速发展,接连荣获国家和储能行业大奖。
自2009年投资实施产业化以来,银隆新能源力于打造以锂电池材料为核心,以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整车制造、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能源闭合式循环产业链。目前为止,已经完全掌握了钛酸锂材料及电池制造工艺,银隆钛电池可实现6分钟快充放、耐宽温(-50℃—+60℃)、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高安全性、高效率的技术优势,银隆推出的银隆钛˙储能器系列革命性储能产品,不仅在构建现代家庭、楼宇建筑储能方面具有广阔市场与前景,同时,银隆先后完成了与南方电网合作的国家储能电池标准联合制定、南方电网深圳宝清调频调峰站的示范工程,以及国家电网张北的风光储示范项目,具备了产业化、经济化与效益化。对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高效储存和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智能化,实现多能协同和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层面,政策指导政策在不断出台,需求方面,能源转型迫切需要储能的支持,技术方面,已经有像银隆新能源这样的实力企业摩拳擦掌,准备在储能领域大干一番,我们有理由相信储能产业化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