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陈萍、吴国涛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成果发表在德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氢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载体,能够使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得到有效的储存与利用。氢气在凝聚态物质中高效存储目前仍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研究团队设计的金属氨基化合物储氢体系中,Mg(NH2)2-LiH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较好的可逆性,被认为是最具车载实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三种轻质元素氢化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成功将Mg(NH2)2-LiH储氢体系的脱氢反应焓变降低,并使热力学可行工作温度降至室温(25℃)以下。在180℃时,材料的脱氢平衡分压达到约100大气压。实测的最低脱氢和吸氢温度分别降至98℃和53℃,是目前已报道的Mg(NH2)2-LiH材料所能达到的最低工作温度。机理研究表明,LiBH4起到了类似于“溶剂”的作用,稳定了材料吸脱氢反应中的中间体及产物,改变了反应机理,有效降低了反应焓值和动力学能垒。为储氢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