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储能“十三五”:向经济性迈进

   2015-02-03 中国科学报
47
核心提示: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来形容储能产业颇为贴切。根据几家国际知名研究公司的预测报告,到2020年全球电网级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0

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来形容储能产业颇为贴切。

根据几家国际知名研究公司的预测报告,到2020年全球电网级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以上。但目前,全球储能项目总装机容量仅有不足1000兆瓦,我国只有几十兆瓦。而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预测,我国2020年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36吉瓦,占全国总装机量的7.6%。

短短6年之内,储能市场能否迎来爆发式增长?

具体到我国,在路线图尚不明晰的情况下,能否按时完成时间表,其关键落在了能源“十三五”规划上。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获悉,国家能源局已委托中科院物理所、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储能“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研究报告将于6月上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在1月26日举行的相关筹备会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储能行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应是从功能性示范向经济性考察过渡,从而真正走向市场化。

政策挑战待破解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储能技术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方式促进其发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在《全国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专题建议(初稿)》(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储能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初期阶段,技术成本高、运营模式不成熟、经济性难以衡量是阻碍其产业化的主要原因,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体系和价格机制。

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网稳定性的挑战是其发展瓶颈,储能技术则能完美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提出,应在规划新能源和电网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相匹配的储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立法提高发电企业的新能源发电配比,从而促进配套的储能系统的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首席专家冯庆东也表示,由于可再生能源短期内不会取代传统能源,因此储能的需求也将是长期的。他建议对储能进行适当补贴,同时将其纳入国家能源应急体系建设以促进其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国外的各类储能政策中,除了产业发展规划、示范项目等,还包括峰谷电价政策、阶梯电价政策、调峰调频电价补贴等。而这些价格政策在我国则较为缺乏。

据悉,目前国外的峰谷电价差为5~7倍,而我国仅为2~3倍,这使得储能项目在现在的技术成本之下,难以体现出其经济性。冯庆东指出,我国峰谷电价还有很大调整空间,将给储能项目带来经济效益。

“发展储能技术不能按照发一度电、储一度电算账,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健康等因素,否则5年之内都看不到经济效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直言,由于电价高,在国外推广储能要比国内容易得多。

技术路线交市场

实际上,行业翘首以盼的补贴政策之所以迟迟不能出台,同储能技术本身路线图不清也有很大关系。

“储能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路线图不清晰,因此在争取国家支持时难度较大。”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坦言。

据悉,在各种化学电池中,我国目前只有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基本完善,可以实现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其他电池则不行。因此,李泓预计,在科技部的“十三五”支持项目中,锂离子电池仍将占大头。

“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至少需要15年时间,指望某技术一出现第二年就改变市场版图是不可能的。”李泓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则提醒道,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我国的基础和现实条件,“片面考虑‘新’会走歪路”。他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应把近期作为考虑重点,长远也要纳入考虑视野。

例如,铅酸电池由于存在污染隐患,已经被标上了“淘汰落后”的标签,但杨裕生指出,许多电池如果回收不好都会产生污染,关键看能否控制。而铅酸电池经过几年的技术发展,在比功率和寿命上都有较大提升。

他还指出,储氢技术也有一定潜力,如将氢用于煤制油很有前景。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岳建华也表示,蒙西地区2013年弃风率为17.7%,大量弃风非常可惜。最近发现,利用弃风电发展氢能大有可为。

“不管如何,储能技术应在发展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走不通的退下来或降为非重点,不能一条道走到黑,最终由市场做裁判,进行淘汰。”杨裕生说。

示范项目须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13年底,我国共有76个规划、在建和已投运的储能项目(不含抽水蓄能、储热及压缩空气储能)。其中,已投运的项目在电力系统的累计装机量为53.7兆瓦,占全球装机规模的7%。

《建议》指出,兆瓦级以上储能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考虑不同技术模式和经济模式的组合,通过成本分析来选择恰当的技术方案,为激励政策的出台提供依据。因此,有必要开展在运行储能示范项目的综合评估。

2011年12月2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河北省张北县建成投产。作为行业标杆,该项目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但其在储能方面的具体表现却未有详细披露。

负责项目运营的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所长来小康曾在多个场合被问及张北项目的具体运行数据。1月26日,来小康再次明确表示:“所有项目都在正常运行,储能功能都已实现,但全国的项目都有同样的问题:不可能划算。”

来小康指出,当初在项目规划设计时是以储能功能的实现为主要目标,并没有考虑技术经济性评价。

“如果当时考虑经济性那显然不合适,干脆别干了。”来小康认为,储能技术发展到现在应该往前走,下一步示范应该调整目标,在评价指标上从功能实现向技术经济评价过渡。

对此,杨裕生表示认同:“储能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经验,‘十三五’储能示范项目应考虑经济性分析和数据积累。”

《建议》也指出,目前储能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完全满足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的电网储能要求,需要重点支持适合电网的前沿储能技术研究。建议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运用现代金融手段拓宽资金来源。

李泓则认为,未来5年仍然是储能产业打基础的阶段,应尽快找准商业应用,使其性价比被电网所接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