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如潮的掌声中,全球第一列新能源空铁试验线在蓉成功投运。这种以锂电池动力包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新型交通系统。
回忆起半年前这一幕,项目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大首席教授翟婉明语出惊人,“其实搞(空铁)技术还是相对简单。”此前,全球新能源空铁还是空白,该项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简单”从何讲起?
“空铁列车从设计到成型只花了4个月零10天,正常情况下这种研发至少需要大概2年。”翟婉明说,如此高速度得益于两件事:一是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空铁的专有技术从一‘出生’就进行了确权。”翟婉明笑言,这是团队“拼命加班”的关键动力。
二是产学研合作的实现。他说,此次在政府部门主动牵线引导下,项目一开始就整合了国内优势力量。7个合作伙伴都是业内“大牛”——中铁六院负责桥梁,中车负责车辆生产,西南交大团队是技术总负责……合作各方攻关最擅长那一点,技术瓶颈被逐一攻破。
“对我们在实验室搞技术的人来说,产业化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太复杂了。”翟婉明坦言,项目落地需要多方支持。这种支持也的确变为了现实,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始终跟进空铁进度,成立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申请相关产业化项目。
如今省内已有多个市、区政府在接洽空铁落地。翟婉明介绍,新能源空铁第一条商业化线路长约10公里,今年就会在家乡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