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及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情况。受消费电子产品增速进一步趋缓影响,消费型锂离子电池正进入低速增长新常态。与此同时,在各国大力支持下,尤其是我国出台一系列电动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电动汽车市场一片火热,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逐步成为驱动锂离子电池产业的主要力量。
201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至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2013年下滑9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动力电池驱动效应显现;二是产业发展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三是技术创新步伐逐步加快;四是产业整合力度持续加强。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715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比2013年提高6个百分点,增速进一步回暖。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国家高度关注,电动汽车迎来春天;二是政府职能转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三是布局速度加快,锂离子电池企业忙转型;四是资本市场活跃,产业整合势头凸显。
2014年,锂离子电池企业呈现两种发展状态:以动力型电池为主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以消费型电池为主的企业普遍出现下滑。全球企业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三星SDI位居首位;LGChem和松下继续位列全球第二、第三,与三星SDI的差距在缩小;索尼和ATL依次位列第四、第五,两者差距甚小。相较而言,我国企业格局变动较大,排名前两位的是比亚迪和天津力神,与其他企业的差距在拉大,光宇国际和海特电子分别位居三、四名,2013年还位居第五的深圳比克2014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而2013年位居第六的海霸则宣布破产。
2014年,在电动汽车产量井喷式增长的带动,以及各方关注和炒作下,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投资热情迸发,投融资行为十分活跃,投资规模明显扩大。特斯拉、三星SDI、LGChem等国际巨头和比亚迪、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国内龙头企业加快布局动力电池,万向集团、洪桥集团、众和股份、鑫科材料等企业则通过收购方式进军锂离子电池领域。
在政策大力推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投资规模快速扩大,但赛迪智库认为存在着三大隐患:一是动力电池性能不足,难以满足电动汽车需求;二是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危机显现;三是行业三角债危机加重,造成行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
展望2015年,赛迪智库认为,全球经济仍将延续疲软态势,消费电子产品将继续在高基数上保持低速增长,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增速步入低速增长新常态;各国刺激政策的存在,尤其是中国要实现2015年50万辆推广目标,将使电动汽车和锂电自行车持续快速增长,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整体看,赛迪智库预计,201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280亿美元,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将达到850亿元,增速均较2014年有所上升。
结合我国锂离子电池发展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赛迪智库建议从四个方面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创新投入,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二是强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三是坚持从严控制,加强事前、事后管理;四是创新方式方法,培育多元化商业模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