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储能更多机会或在海外市场

   2017-08-08 南方能源观察
63
核心提示:我们想做先驱,但又不想做先烈!做先驱是因为我们非常看好储能技术,不想变成先烈是因为短期内追求回报还存在困难。一家布局储能

“我们想做先驱,但又不想做先烈!做先驱是因为我们非常看好储能技术,不想变成先烈是因为短期内追求回报还存在困难。”

一家布局储能业务的电力电子上市公司负责人说。

有这种想法的储能企业不止一家。现在的问题是,谁也没法清晰判断谁会是先驱,谁会是先烈。

这个行业的乐观者预判,储能将和光伏的发展轨迹类似,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但规模化将最终带来价格降低和市场爆发。和光伏相比,储能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财政支持,但对于企业来说,“尽管没有补贴,还是要有所尝试。”

1 用户侧:需求与痛点并存

用户侧储能一般被认为最具有商业化潜力。在用户侧,工商业企业对于电能质量和电费节约有实际需求。一家光伏组件生产企业负责人提到,即使是计划停电,停一两天也可能带来几百万的损失,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实在吃不消。

科陆电子是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他们从售电侧改革中看到储能的机会。科陆电子副总裁鄢玉珍表示,售电公司已经不可能仅仅赚一个电费差价,还需要帮助用户管理负荷,否则将面临巨额的偏差考核。未来如果推进现货市场建设,采用实时电价交易,负荷管理和需量调节将变得非常重要。这正是储能的价值所在。

但储能电站目前成本偏高。储能是重资产项目,企业希望借助金融机构的力量来解决融资问题。鄢玉珍表示,融资上的痛点主要是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不符合资方的期望。不过根据他们的测算,储能项目已经开始达到盈亏平衡点。

一家融资租赁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对于储能技术的前景很看好,但融资租金对行业规模有一定要求,单个项目质量高还不够。需要达到一定规模,融资租赁企业才愿意全面介入,提供融资服务并获得合理回报。

不过就算钱不是问题,你敢不敢在市中心的一栋大厦下面建一个储能电站呢?用户问储能企业,储能企业自己也问自己。

至少在目前,人们对于电池安全性的疑虑还没有完全打消。储能电站的电池组规模要比手机电池和汽车动力电池要大得多。储能电站寿命也是用户关心的,一座电站、或者一个集装箱储能柜能够稳定运行10年以上吗?业内对此观点不一。

2 服务电网:道阻且长

把储能电站纳入电网内部也是一部分储能人士的观点,但要如何实现,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比亚迪在其深圳坪山工业园内建有一座20MW/40MWH的储能电站,由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承建,储能电站可实现工业园用电负荷自主调节。目前这座储能电站根据深圳市的峰谷电价和园区用电特征,每天分三个时段充电三个时段放电,已经运行三年。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子峰曾经与他在供电局的朋友闲聊:干脆我们把储能电站租给你们来调度好了?但对方回应,20MW对于电网来说实在太小了。

在一些电网人士看来,这可能确实是原因之一。相较于中国的电网规模,现有的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也算不上大。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大连市热电集团合作建设的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设计规模为200MW/800MWh,目前正在建设中。今年7月,特斯拉宣布竞标成功,将在南澳大利亚州建设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其功率是100MW。而在电网系统之内,传统抽水蓄能电站的功率要比它们高出一个等级。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的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是2400MW,单台发电机组就有300MW。

天能集团技术中心总监侯国友认为,在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四个环节中,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储能在发输配环节难以有竞争优势,目前最有商业化前景的还是在用户侧。但电力体制改革正在向前推进,未来可能出现大量机会,企业需要做好技术储备。

3 政策:须符合电改方向

对于国内市场的推进,储能企业寄希望于政策支持。在这一点上,青海省政府最先采取行动。

6月底,青海省发改委发布了青海省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这一方案在全国首次提出,各风电项目应按照建设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文件一推出就引起风电行业的激烈反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发文严厉批评这一政策,认为对于解决弃风问题,储能在目前并不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风电行业也没有理由背负如此负担。

一些反对的文章列举了储能技术的诸多缺点并提出现阶段仍有很多常规消纳手段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出来。一位储能领域人士半开玩笑地说:“不就是谁出钱的问题吗?要是没有钱的问题,他们自然觉得储能这好那好了。”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也普遍感到这项政策初衷虽好,推行效果却很难说。

对于补贴和价格政策,不少人态度谨慎。在7月底举办的中国储能价格创新发展论坛上,从事压缩空气技术研究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蔡茂林表示,促进储能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电力体制的顶层设计。对于补贴政策的设计,他觉得很有难度,“如果有的技术本来应该淘汰,因为补贴反而留了下来,那将是很麻烦的事情。”

国网能源研究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所长李成仁则在会上表示,对于储能产业,首先还是要落实抽水蓄能的价格政策,充分挖掘抽水蓄能电站的潜力。因为即使是最为成熟的技术路线,抽水蓄能的价格政策的执行情况也不够理想。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是出台储能价格政策的关键部门,此次会议上,价格司调研员唐瑱做主题发言,从她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价格司对于储能政策的态度倾向。

唐瑱表示,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手段很多,比如财政、税收、价格,都是比较普遍的政府支持的几种方式。“我们赞同综合采取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来支持储能发展。”对于储能产业,她认为,最有效率的支持应该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证明和发挥储能自身的优势。

此前一些企业建议参照分布式光伏给予储能度电补贴,并根据不同的技术类型制定不同的补贴标准。对于这样的思路,唐瑱表示;“我们总体上不太赞成专门对某一种技术类型实行政府的价格支撑政策。”她表示,价格政策的制定十分复杂,也非常有难度。目前储能共有几十种技术路线,单独为每种技术制定政策,或是制定一个适合每种技术的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她介绍,目前电力行业正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方向改革,电力市场化交易在不断扩大,价格司为某个发电类型或者某种技术专门制定价格政策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

4 海外市场环境利好

尽管国内市场还存在诸多难点,但在海外,一些储能企业还是有所斩获。在电力市场最发达欧美国家,和电力基础设施最薄弱的非洲地区,储能技术都有其用武之地。

来到比亚迪坪山工业园区时,工作人员正在园区的一角,为一批即将出货的集装箱式储能电站做检查工作。集装箱外部印着英国公司ANESCO的标志。ANESCO是英国一家能源效率解决方案提供商,从事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储能项目开发、低碳解决方案等业务,为用户降低能源消耗和费用支出。

在此之前,比亚迪已有一批集装箱式储能电站已经进入英国,参与英国电力市场的调频服务。在美国PJM调频市场上,比亚迪的储能电站也占有超过一半的份额。

张子峰介绍,在英国,调频电站的收益主要来自调峰调频收益和备用容量费。储能电站由英国本土公司投资运营。资金可以借助基金来募集,公司向资方保证一定的投资收益率。运营公司与电网签订合同,承诺储能设备提供辅助服务的内容与时间,接受电网的调用,由电网向该公司付费。“如果中国的电力市场开放了,这样的模式也就会顺理成章。”

建设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在此之前,辅助服务被视为所有并网电厂都应承担的义务,电厂接受调度指令参与调峰调频一般没有直接回报。

在非洲、东南亚的一些电力系统不稳定的地区,以光伏+储能替代原有的柴油机发电也成为企业看中的机会。英威腾光伏执行总裁吴建峰介绍,在这些地区,柴油机发电的成本在人民币3到4元的水平,而储能技术的成本目前已经降低到这个数值以下,因此光伏+储能系统替代柴油发电是具有经济性的。也是因此,业内人士调侃,大概是中国的电网非常稳定可靠,储能技术反而机会不多。在电力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储能的价值更为明显。

5 户用储能群雄逐鹿

同时,不止一家企业在已有业务和规划中提及澳洲的家庭储能市场。

来自澳洲的光伏经销商Peter Song向来访者介绍了澳洲市场的情况。他认为,论体量,澳洲和中国相比是小市场,但对于国内供应商来说已经不算小。澳洲户用光伏的普及程度全球最高,市场接近饱和。据统计,澳大利亚的屋顶光伏系统超过170万个,约有15%的澳大利亚家庭拥有太阳能系统。

户用光伏市场饱和以后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存量替换市场,而这正是储能产品的机会,用户可以将原有的光伏系统升级成为光伏+储能系统。澳大利亚电价水平总体较高,而且有明显的上涨趋势,一些地方的峰谷电价差距有6倍之多。因此,澳大利亚的居民有动力在白天将多余的光伏发电储存,晚上储能系统放电供负载使用,充分实现自发自用,节省用电成本。

说起这些,他显得很有信心。“事在人为。澳大利亚的销售人员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对财富有极强的渴望,销售的压力和动力非常强,逐户敲门推销。”他判断,如果未来市场一旦打开,家庭储能系统将以很快的速度铺开。

在Peter看来,澳大利亚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澳大利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十余年,在他的接触中,就有一家西澳大利亚州的火电企业收到配额制的冲击,难以维持最终破产关停。关停之后,当地的电力供需平衡格局立刻打破,供电出现严重短缺,电价飙升。上涨的价格又吸引了光伏风电企业,他们立刻前来投资,为当地供电。

但他也有一个担心,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谷时充电,澳大利亚的电力公司很有可能调整电价,缩小峰谷差,从而降低储能系统的收益。

目前,已经有多家国内企业面向澳大利亚等国家推出家庭储能系统。2016年,协鑫集成与澳大利亚批发商合作伙伴One Stop Warehouse达成交易,向其供应1,000台储能设备E-KwBe。2017年,科陆电子与澳洲合作伙伴Hope New Energy联合推出了户用储能产品——Power Tank。比亚迪也有家庭储能产品进入澳洲和德国市场。

在国际上,他们的对手既有松下、LG这样的电池巨头,也有特斯拉这样的新锐力量,甚至还有奔驰、日产这样的老牌车企。各路玩家正在此聚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