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高速领跑临近关键拐点 储能待加速商业利用

   2017-08-07 中国环保在线
68
核心提示: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我国储能技术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众多业界人士指出,密集释放的政策红利再定

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我国储能技术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众多业界人士指出,密集释放的政策红利再定调储能战略地位的同时,也再次提升其发展重要性。但从目前的市场趋势看,储能仍然处于发展示范期,仍待加速市场化进程。

在经历了此前一轮小高潮后,我国储能市场商业模式逐渐成形。

众所周知的是,储能在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电力市场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被称为能源转型变革最后一公里的储能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的各个环节。在电网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分布式能源发展以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等重要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储能的发展愈发引起各方关注。

2016年被视作是储能的发展元年,而这与密集释放的新政密不可分。《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中就曾明确提出,储能装备入选15个领域的能源装备发展任务之一。当年中旬,国家能源局出台的《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更加速了储能市场的形成。

随即,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提出未来10年储能领域的发展目标并强调了储能的五大任务。此外,在加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中,要积极开展储能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储能系统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

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大规模储能建设已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难题的重要手段。据中国产经新闻近日报道,截至2016年底,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4.3GW,同比增长4.7%。其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最大,为59%,同比增长78%;熔融盐储热在国内的应用还比较少,去年底仅有在青海投运的10MW熔融盐储热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公布的28个新能源微网示范项目中,就有近9成项目用到储能,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和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中分别有60%和30%用到储能。另据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锂离子电池占新增储能方案的半壁江山。据预计,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占全球电力电池储能部署近78%。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随着储能技术的示范项目越来越多,不少企业开始加大力度布局,开拓储能市场,进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业模式。但从储能发展目标和任务来看,行业依然处于发展示范期,商业化亟待加速。可以说,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距离真正爆发仍缺乏“临门一脚”。

对于国内储能行业而言,市场需求乏力,限制了装备制造业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而过高的成本、无法落地的政策以及欠缺的市场机制,也一并成为储能产业前进的“拦路虎”。具体来看,原产品的原地踏步导致投资成本居高不下,与低回报一同构成了投资者难以跨越的鸿沟,融资难、融资贵的境况更对应地冻结了市场快速发展。

储能系统如何做到高安全、低成本、智能化和模块化,并从中找到正确的市场方向,是摆在储能企业面前新的课题。业内共识是,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和风电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因并网消纳困难导致的弃风、弃光等问题。而储能在能源革命和能源结构转型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低成本储能将会改变整个电力行业的格局。因而,储能未来发展仍被业界看好,并预测储能市场的爆发应该在2017、2018年实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