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动力电池企业如何“无缝对接”21700?

   2017-07-24 电池中国网
43
核心提示:随着近日亿纬锂能和力神电池21700电池项目的正式投产,国内生产企业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21700电池。我国作为锂电产业大国,在21

随着近日亿纬锂能和力神电池21700电池项目的正式投产,国内生产企业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21700电池。

我国作为锂电产业大国,在21700电池的研发生产方面,也算是走在了世界前列。除了亿纬锂能、力神电池这两家近日投产21700的锂电企业,根据记者的调研走访,国内企业如比克电池、福建猛狮新能源、远东福斯特、天鹏电源等也都表示了将要布局21700的计划。

为何是21700?

相对于目前普遍使用的18650电池,21700单体体积更大。这也就意味着,在同等能量密度的情况下,使用21700电池成组的电池系统将比使用18650电池系统使用更少数量的电池。

从特斯拉披露的电池价格信息分析,21700电池的动力锂电池系统售价为170美元/Wh,而18650电池系统的售价为185美元/Wh。在Model3上使用21700电池后,仅电池系统成本就可以下降9%。

从目前斯特拉披露的数据来看,其生产的21700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比原有18650电池系统约250Wh/kg的能量密度高出20%。而从松下的动力锂电池单体测试数据来看,其21700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远高于18650型电池单体。单体容量提升后,PACK所需要的配件将大大减少,PACK成本也将大大下降。

同时,特斯拉21700电池的单体容量约为3~4.8Ah,比18650提升约35%。搭载21700电池组的Model3,和使用18650的ModelS相比,减少至少三分之一的电池用量,电池包成本缩减数额相当可观。而车体的重量随之减轻,也带来性能各方面的提升。

是否盲目看好21700?

今年年初,特斯拉宣布其与松下联合研发的21700电池开始量产,并表示21700型电池是目前可量产电池中能量密度最高且成本最低的电池。伴随着特斯拉Model3的下线,以及亿纬锂能和力神电池率先投产21700电池,国内众多企业将21700作为自己的战略布局,动力电池界似乎刮起了一股“21700风”。那么在国内18650技术成熟的当下,这会不会成为盲目跟风呢?

作为国内第一家投产21700电池的企业,亿纬锂能相关负责人认为,选择不同的技术,主要是源于市场的需求。亿纬锂能布局21700电池,完全是考虑到未来可能形成的21700应用市场。

除了市场,21700被看好还有一个原因。相较于其他电池型号,21700从电池原材料选用、制作工艺和技术流程等方面,都和技术较成熟的18650电池相似。因此18650与21700的产线大部分可以兼容,部分企业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在生产线上做文章,将生产线向21700和18650兼容上靠拢。一些企业的生产线从国外进口,但组装上都是自己进行,因此可以投入较少的成本实现18650向21700的转化。

由于市场的驱动力,让国内企业看到了21700光明的未来;同时也因为设备转换较为方便,国内众多企业对投产21700充满信心。

看好21700看似合理,但真正投产并非易事。首先,由于21700对壳体材料的要求比18650提高不少,因此只有更高质量的壳体材料才能确保电芯性能。据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只有国外的高端进口壳体材料可以满足21700的要求,国内企业要想涉足21700,这部分成本投入显然必不可少。

此外,18650和21700之间的生产设备转换,往往仅限于高端生产设备,对于中低端产线而言,顺利转换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之前在设备投入上不多的中小企业,如果想涉足21700,恐怕还需要重新购买设备。高昂的成本投入恐怕也将会减弱这类企业的热情。

通过对国内50家主流电池企业电池技术路线和封装类型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除了圆柱电池外,软包电池和方形电池同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21700电池仅是圆柱电池中的一个型号,其在整车上验证仍需时间检验,已下线的Model3尚无大规模运行数据,国内相关整车数据恐怕要等待更长的时间。

除了下游市场,。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也是对于布局21700电池的考验。企业整体的生产设备、人员调配能否适应21700的生产需要,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

此外,电池材料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在目前三元材料价格普遍较高的情况下,采用富锂锰的锰酸锂软包电池,在材料成本上比三元材料便宜30%-40%。这也会对21700电池会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21700时代何时到来?

要想真正让21700在圆柱市场上站稳脚跟,国内电池企业还有很长的要走。目前国内18650电池的良品率距离日韩产品98%的良品率还存在很大差距。技术较为成熟的18650尚且如此,对于还有些“陌生”的21700,良品率的提升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

而且,就算21700占据部分圆柱电池市场,18650也不会就此“消沉”。在A00级轿车市场,较小的车内空间让18650依旧适用,而传统3C电子产品领域,成熟的18650技术依然会受到青睐。

21700对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它将开启动力电池界“百花齐放”的未来。能够实现对21700的“无缝对接”,既考验国内电池企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也考验企业对动力电池产业的整体判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