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德国储能市场迎来新一轮爆发

   2017-04-17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83
核心提示:德国是欧洲重要的储能市场。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德国的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近205MW

德国是欧洲重要的储能市场。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德国的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近205MW。其中户用储能是德国储能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

据BSW-Solar数据显示,目前德国与户用光伏配套的储能系统安装量已达到52000套,对应总容量接近300MWh。仅2016年德国户用储能的安装量接近20000套,增长主要来自系统成本的快速下降和日益强烈的自发自用需求。CNESA研究部从公共事业侧储能发展的障碍、价值分享方式和储能项目三个方面对德国储能市场动态进行了梳理。

一、德国公共事业侧储能发展仍存在的障碍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扶持政策,德国公共事业侧的储能项目多为示范项目,且发展较为缓慢。业界对于大规模储能在德国电网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不明确!谁应该拥有和运营储能,是输电网络运营商还是配电网络运营商?是公共事业公司还是发电公司?也不清晰。另外,在辅助服务中,技术规范,如调频时对响应时间和储能时长的要求等也不够清晰。

不过德国已有一些公司已经在公共事业侧储能项目方面做出尝试,例如Younicos为电网运营WEMAG提供的欧洲第一个商业电池园区就验证了如何将应用合并获得效益叠加,还通过仔细管理电池的SOC显著降低了运营支出。

二、目前终端用户和能源系统之间的价值分享模式

欧盟国家终端用户和能源系统之间的价值分享模式大致有三类:

(一)共享收益

提供给用户额外的收益的商业模式。通常通过将用户侧的电池储能容量集合起来,提供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服务。该模式已在欧洲市场中实现了快速增长,如德国的Fenecon或Senec.IES。

(二)社区储能

公共事业侧的储能能给输电网络运营商,能源供应商,用户和发电企业提供价值。

(三)免费存储

这是一个克服前期成本障碍的新的融资模式。作为降低先期成本的一部分,储能资产旨在为用户提供价值,并挖掘辅助服务市场或容量市场。该模式曾经在美国加州的商业用户中风靡一时,目前,欧洲也在家庭用户中萌发了这种模式,例如NorthStarSolar针对英国的社会福利住房的住户开展的业务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三、近期开展的储能项目

(一)传统煤矿区被改造成巨型蓄电池项目

德国莱茵河北部的Westphalia将要在Prosper-Haniel煤矿区设置成抽水蓄能电站,并开展一个小规模的飞轮储能示范项目,名为QUIRINUS项目。

其中抽水蓄能项目规模200MW,参与方包括煤矿运营商RAGAG,采煤服务提供商DMT以及UniversityofDuisberg-Essen。该项目利用26千米的矿井的一部分来储存一百万立方米的水,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以储存附近多余的光能和风能。到2018年,德国将关闭许多煤矿,意味着将煤矿改造为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将越来越多,且能够做到经济可行。

QUIRINUS飞轮储能项目来自Stornetic公司。飞轮将被用于平滑当地电网的风电和光伏的波动,与四个配网相连帮助维持电网稳定。该项目预计将花费600万欧元(649万美元,),North-RhineWestphalia政府和欧盟的EuropeanRegionalDevelopmentFund为该项目共提供280万欧元的资助。

(二)混合电池储能系统示范项目

近日,NEDO、德国下萨克森州经济、劳动与运输部、EWE(管理下萨克森州17个区、4个城市的电力供应)、EEW(EWE的私人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在德国下萨克森州联合开展大规模混合电池储能系统示范项目。下萨克森州是德国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州,储能项目位于该州的Varel,将在未来三年内开展,目的是通过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稳定配电网络,从而控制电力供需平衡,并建立一个用电池储能进行电力交易的新的商业模式。项目的总预算为28.8亿日元(约1.79亿人民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