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电网投资连续第三年下降,与2018年相比下降7%,降至2800亿美元以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急剧下降,超过了美国的强劲增长,而美国则是十年来首次成为电网投资的头把交椅。
然而,对于这些趋势在2020年如何发挥作用仍存在疑问,公用事业面临着减少连接新一代和资金限制的需求;另一方面,在Covid-19大流行之后,公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激励措施可能会为支出提供支持。
全球输配电支出减少了10%,降至900亿美元。中国和印度推动了这一趋势。中国对输电的投资减少了近100亿美元,这是因为人们更加关注农村电网的升级和配电网络的建设。在印度,尽管过去五年大力推动州际和州内输电能力建设,但建设步伐在2019年放缓了20亿美元。此外,管网上的几个可再生项目正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和延误,因此对传输连接的需求压力较小。
售电方面的资本支出也有所减少,但幅度较小(6%)。一方面,在监管机构和公用事业机构不断关注提高电网弹性和可靠性的推动下,美国的投资连续第五年增长。另一方面,除欧洲和中国保持稳定以外,全球的分销投资均下降。这是由于电力需求的增长率较低。
随着电网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分布式和智能化,投资不再依赖传统设备,而是更多地依赖新的驱动器。智能电表、公用事业自动化、和EV充电基础设施目前价值400亿美元,占总支出的15%以上。尽管智能电表和公用事业自动化的支出在2019年持平,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支出增至50亿美元以上,公用事业、石油和汽车公司以及政府宣布了新的扩张计划。例如,中国南方电网最近宣布计划在未来四年内投资超过30亿美元用于充电基础设施。
借助这些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电力系统提高了其弹性和使用更多可变可再生能源份额运行的能力。当监管条件和市场设计合适时,此类投资将支持集成商将新的商业模式整合到电网中的小规模可再生能源、需求响应、和其他分布式能源。它们还可以促进电力系统与更多本地化电网的集成以供热,这是另一个灵活性来源。
当前的电网支出轨迹可能无法支持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和电气化所需的轨迹。为了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十年全球电网总支出将需要增加约50%。数字网格上的支出也需要激增。
储能投资超过40亿美元,总支出首次下降,成本下降起了很大作用
电池储能的投资首次下降了13%,尽管在2019年仍保持在40亿美元以上。电网规模电池的支出下降了近15%,而用户侧储能的投资下降了5%,原因是成本继续迅速下降。
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成本继续下降,因为电池组价格下降并且开发商继续降低系统平衡成本(例如,安装设备,电缆和人工)。这种趋势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之间有所分歧,电网侧储能减少了8%,而用户侧储能成本却降低了近15%。随着市场的发展,提高工程和施工效率,在系统设计方面达到更高的标准化,利用成熟的供应链优势以及与新进入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实现了用户侧成本的更大降低。但是,按每千瓦时美元计算,用户侧储能的价格仍约为电网侧储能的两倍(四小时电池低于350美元/千瓦时,而两小时为700美元/千瓦时。一)。
在电网侧储能市场中,除了澳大利亚和中东(后者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开发的几个钠硫电池推动)外,几乎每个地区的2019年支出均下降。在韩国,2018年储能系统发生的火灾导致更高的安全性和监管标准,而在中国,由于储能不被视为国网固定资产而导致的监管不确定性恢复,因此电网公司对使用储能替代其他点电网投资的兴趣下降。部署连续第二年超过了1 GW的壁垒。新容量的一半用于混合动力电池存储项目(与发电资产结合)。其中,将近300 MW的电池储能与太阳能PV相结合,而风电则为115 MW。
预计到2020年,随着电力活动的进一步放缓,电网侧处就能投资将减少,但是鉴于这种放缓在系统安全性和灵活性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这种现象可能将是短暂的。最近宣布了一些大型项目,例如来自南加州爱迪生公司(该公司已签署合同购买770兆瓦)或位于拉斯维加斯的Solar Partners XI,LLC项目,该项目旨在开发一个690 MW太阳能光伏电站以及380 MW储能。
全球表外电池存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市场,该市场在2019年投资放缓。在中国和韩国的投资几乎都减少了一半,主要是由于成本降低,因为新进入者和制造商正在进入市场。随着对2019年大火的调查于2019年中期结束,韩国的储能也受到打击,采取了更强的安全措施。尽管如此,在美国,由于加州为该州遭受野火威胁的地区提供的防灾应用的资金支持,电池的支出几乎翻了一番。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费者支出可能会放缓,原因是消费者安装的分布式资源数量减少了。
在性能方面,电网侧储能的放电持续时间(储能容量[kWh]与额定功率[kW]之比)连续第五年增加,达到1.8小时,比2015年提高60%。这种趋势得到了更多项目的支持,这些项目超越了诸如频率控制之类的短期应用,还包括更广泛的服务范围,例如能源套利,公司能力或可再生能源整合,这些服务也增加了收入来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