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储能成本或降至1.5元/瓦;“光伏+储能”经济效益显著

   2018-07-30 光伏头条
82
核心提示:编者按:2018年是储能行业爆发的一年,尤其随着新电改、微网示范项目的推进执行,将会催生出更多储能应用新模式的出现。531新政

编者按:2018年是储能行业爆发的一年,尤其随着新电改、微网示范项目的推进执行,将会催生出更多储能应用新模式的出现。

531新政的下达,使得整个光伏行业遭受到了猛烈的震荡。尤其对于冲在光伏阵营一线的光伏企业、经销商而言,更是苦不堪言。据新政发布已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控制光伏新建规模、降低补贴强度”等政策要点已经落地执行,成为无法改变的事实,光伏人士都在积极主动的寻找出路。

对于光伏与储能的结合应用是否能成为下一个行业发展风口,成为光伏企业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现阶段从短期目标来看,单一的光伏加储能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还有一定的困难,对于长远规划而言,光伏加储能应用是促进两大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出路之一。”日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在2018光伏领袖峰会·黄山光伏大会二十年纪念论坛上表示。对于用户侧储能发展现状、分布式光伏如何与用户侧储能结合助推商业化应用等问题,刘为进行了深入分析。

1、“光伏+储能”登上风口储能价格政策或有望出台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8》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175.4GW,同比增长4%;其中以抽水蓄能为主,其次是电化学储能项目。按照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排名,列入前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韩国、英国,中国位列第五,是业内公认的未来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28.9GW,与全球储能现状相同,我国抽水蓄能的装机占比最高,其次是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389.8MW,与上年同比增长45%。

从储能的应用领域分布来看,全球范围内辅助服务领域的装机规模最大,其次是集中式能源并网和用户侧,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刘为表示,我国的储能发展现状略有不同,用户侧的装机量占比最高,主要是受到北京、上海、广州、江苏、浙江峰谷价差比较大的区域,目前用户侧的储能发展非常快;其次是集中式能源并网和辅助服务,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在我国户用光伏市场的爆发及电价改革的推进,国内户用储能将紧随其后。

伴随着储能的成本逐步下降,国外已经实现光储在用户侧的平价上网。刘为以德国户用储能市场发展为例,提供了一组数据:2016年德国新增了2万套户用储能电池系统,到2017年其户用储能系统安装量为52000套。

纵观我国用户侧储能市场,近些年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00年至2016年应用于用户侧的投运储能系统累计装机量为107.9MW,占全部装机比例的57%。2015年下半年至今,储能产业又经历一个增长小高潮。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储能装机的新增规划量约为740MW,其中,安装在用户侧的比例占全部规划的54%。

在7月2日,国家发改委下达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加大峰谷电价实施力度,运用价格信号引导电力削峰填谷;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可在销售电价总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峰谷电价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扩大销售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峰谷时段,扩大高峰、低谷电价价差和浮动幅度,引导用户错峰用电。

此外,国际能源网也了解到,从国内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项目的效果来看,山西从去年10月启动电储能调频,早期的项目中标价格较高,尽管随着竞价规则启动,中标价格开始降低,但目前两三年的时间可以收回项目成本。

对于未来储能发展产业的新趋势,刘为简要总结了两点:其一,现阶段整个储能领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建设持续增速,在各个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下,储能会与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和备用系统深度融合;其二,各类储能应用逐渐由示范项目向商业化应用转化,降本增效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努力方向。

2、2020年储能技术成本或降至1.5元/瓦

无论是光伏行业还是储能行业,都属于政策导向性市场,其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17年光伏产业迎来爆发年,同年10月份,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储能产业发展指导纲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也是中国储能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

刘为表示,《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未来十年储能的规划目标,“十三五”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十四五”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现阶段,“十三五”期间,储能产业的工作重点诸如建立储能技术标准体系、探索一批可推广的商业模式等,其产业发展有三方面需要思考:第一,储能产业关注度提高,定位逐步清晰,快速发展成为必然;第二,储能市场发展增速,经济性是持续发展的关键;3)储能产业发展初期,政策是重要驱动因素。

刘为表示,储能成本下降也是助推储能商业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2013年时锂电池每千瓦时的建设成本为4500-6000元,到了2017年已下降到1600-2000元,虽然这一数据仅是平均值,但不同的厂商其具体报价不同,但也可作为参考。”近几年锂电池的建设成本以每年20%的速度下降,到2020年其成本价格将达1000-1500元。另外,自2013年至今,各类储能技术成本都有40%-70%的降幅,预计到2020年,各类主流储能技术成本将会下降至每千瓦1500元,接近商业化应用的拐点,一度电成本在2毛左右。

因此,随着储能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储能+”应用领域打开,储能商业化有望提前到来。

3、青海光储典型案例:经济效益显著

“我们坚信光伏和储能是推动两种产业快速市场化的途径之一,建议今后两个产业之间可以开展一些更为密切的合作,开拓更多市场机会,实现电力市场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回报”,刘为强调,当然关键问题还是离不开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探索模式创新,实现更大盈利。

2018年是储能行业爆发的一年,尤其随着新电改、微网示范项目的推进执行,将会催生出更多储能应用新模式的出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