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1990年至2017年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柳叶刀》,论文标题为“Mortality,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人群前五位主要死亡原因为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肝癌,而1990年为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中风、COPD和交通事故。尽管中风年龄标化死亡率自1990年下降33.5%,但其仍为影响我国人群寿命的“头号杀手”,而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排名分别由1990年的第7、13位跃升至2017年的第2、3位,其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增加20.6%和28.2%。同时,在排名前25位的疾病中,与1990年相比,COPD、新生儿疾病、下呼吸道感染、自残、肝硬化、其他慢性肝病、先天性出生缺陷和溺水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50%之多。研究还发现,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空气污染、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体重指数、谷物蔬果摄入不足和饮酒是位列前十的死亡危险因素。此外,疾病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经济发达省份疾病负担较小。
该研究结果反映,近30年我国与传染性、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状况相关的疾病负担呈大幅下降趋势,而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疫病负担日益凸显,提示未来公共卫生政策应优先关注慢性疾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