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CNESA2018年储能产业盘点

   2019-01-31 中国能源网
56
核心提示:写在开头: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自2010年起开展全球储能项目数据统计、全球储能市场追踪以

写在开头: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自2010年起开展全球储能项目数据统计、全球储能市场追踪以及中国储能产业推动以来,至今有已经九年的时间。这期间CNESA见证了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等市场的崛起,在羡慕别国拥有成熟电力市场的情况下还能收获储能项目安装补贴、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政策"照顾"的同时,也焦灼于中国储能市场一直处于"外热内冷""步步坎坷"的艰辛状态,不仅市场规模徘徊在"MWh"阶段,源网荷任一领域的盈利模式也始终未能清晰与稳定。2018年,在电网侧储能大规模爆发的带动下,储能市场呈现转机。CNESA认为,目前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在可再生能源没有出现"阶跃式"发展之前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刚起步的阶段,未来1-2年储能的发展路径对市场格局重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储能产业正站在"十字路口",在"冰"与"火"的裹挟中走向何方,需要每一位储能人的深思和努力。

全球储能发展提速,中国市场进入"GW/GWh"时代

2018年,在所有人都未曾预期到的情况下,电网侧储能应用规模爆发,将中国储能市场送入"GW/GWh"时代。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为1018.5MW/2912.3MWh,是去年累计总规模的2.6倍。截至2018年底,全球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868.3MW/10739.2M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65%,发展提速。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一些新兴市场的崛起推动了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除了中国,韩国在多项政策的激励下,储能市场高昂奋进,夺得全球储能市场规模的"头把交椅"。在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用户电价持续增高等多因素的驱动下,2018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用户侧储能市场也吸引了大批美国、中国等海外储能系统供应商和项目开发商的入驻。

电网侧储能项目激增,带动储能规模化应用

2018年,"电网侧储能"当数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CNESA储能项目数据库的统计,2018年新增投运(不包含规划、在建和正在调试的储能项目)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规模226.8MW,占2018年全国新增电化学储能投运规模的40%,占各类储能应用之首。

电网侧储能规模的爆发是偶然,也是必然。江苏率先发布百兆瓦级储能项目招标的起因固然是火电机组退役、夏季高峰用电以及高层推动等多个偶然因素碰撞的结果,但电网公司的兴趣被全面激发则存在必然性。从2011年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开始,电网公司从未停止对储能技术路线、应用场景以及模式的探索。如同多年前一位电网专家预言的那样"当储能系统成本低于1500元/kWh时,就会迎来储能在电网中的大规模应用",在动力电池扩产能导致电芯成本大幅下降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拐点已经到来。

2018年,江苏、河南、湖南、甘肃以及浙江等省网公司都相继发布了百MW级储能项目的采购需求(如表1所示);在中关村储能联盟去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大会上,有多家的省网公司向联盟表达对建设电网侧储能的意愿,根据联盟的初步统计,近期规划/在建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总规模已经超过1407.3MWh。而随着国家电网总经理寇伟的上任和国网1号文的发布,电网侧储能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方向性指导,预计未来1-2年电网侧储能还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储能在电网侧的快速应用将对整个储能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技术上,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电力系统用储能系统定义的参数或开发专用储能产品,传统的(动力电池的)测试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反映电力系统对电池技术的真实性能参数要求,随着首批电网侧储能项目投运以及相关测试评价体系的完善,未来电网侧储能项目的招标有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技术门槛和需求,带动储能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性能。

在运营模式上,目前国内电网侧储能项目大多引入第三方主体(电网系统内企业)作为项目投资方,负责项目整体建设和运营,储能系统集成商和电池厂商参与提供电池系统,电网企业提供场地并与第三方签订协议,协议明确定期付费标准或按收益分成方式付费。作为运营方,电网已经开始关注储能的多重价值实现,有利于倒逼储能各类管理与价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在市场机制上,国际市场中,由于各国电力市场结构以及电力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同,对电网公司拥有储能资产存在争议。我国正处于电力市场改革的起步阶段,电网侧储能项目的投运有助于探索和明确储能的属性,界定各个市场角色的界限,保证"过渡期"的充分有效竞争,使储能的应用与电力市场化应用高度融合。

火储调频市场竞争加剧,多项障碍亟需破除

作为最早出现商业模式的市场,全球范围内调频辅助服务领域的储能应用进展不大,已开发市场的"天花板"效应已经显现。南澳Tesla100MW储能项目的实践经验说明,最早进入市场的玩家才有钱赚,后进入者只能寻找新市场进行"区域复制"。

相比国外,国内储能应用于调频辅助服务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机遇"来看,在电改的大背景下,东北、福建、甘肃、新疆、山西、宁厦、京津唐、广东、安徽、河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区都相继出台了辅助服务市场相关文件,鼓励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等投资建设电储能设施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从实际效果来看,除了为业内熟知的山西"按调频里程和调频性能补偿机制"对储能的推动作用显著外,广东省也在新设计的调频市场规则中,合理地借鉴了华北调频补偿机制以及美国PJM的市场规则,即放弃原有依电量结算的方式,采用按照调节里程加调节性能计算补偿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储能进入广东调频市场。从2017年年底模拟运行阶段的调频市场规则颁布后,广东省内发电企业已经签订了6个火储联合调频项目合同。

从"挑战"来看,一方面、政策的推动带动了国内众多企业进入储能调频市场,除睿能、科陆等企业外,欣旺达、北控、智中、海博思创、万克、华泰慧能、道威储能和智光电气等储能系统集成商和项目开发商也在积极部署调频储能市场。众多的竞争者在有"天花板"的市场中,无疑会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惨烈。2018年,储能运营商和业主单位的分成比例不断下降,从"8:2"跌至"5:5",在有限的盈利空间中,价格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尽管公布的"火储"项目不少,但真正投运的却屈指可数,消防安全标准的缺失,也是横在所有储能调频项目面前的一道"鸿沟"。

2018年,"电池热管理"方面的研究与测试、灭火材料与设备的研发,以及消防标准的制定等均是业界对提升电池安全管控的工作的体现。中关村储能联盟联合会员企业制定的两项团体标准《电化学储能系统评价规范》、《储能系统火灾预警及消防防护系统》正在征求意见,标准发布后将有助于推动更多项目的落地。

最后,在向"辅助服务市场"过渡的过程中,竞价模式下初期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调频补偿价格不断下降,储能调频项目的投资风险日趋加大。而储能参与调峰、备用等服务的机制尚未理顺,尽管东北、新疆、福建、甘肃、安徽等地区对于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电储能调峰交易,提出了容量配置要求,江苏也明确提出储能可参与深度调峰,并计划设计补偿规则,但是独立储能电站并网的相关调度策略和技术规定、电力系统接入标准、储能系统的充放电价格、独立计量和费用结算等方式都尚无明确规定,短期内成为了储能实现多重价值叠加的障碍。

针对上述障碍,储能联盟结合会员单位的反馈需求,呼吁相关部门(1)尽快明晰电力现货市场中辅助服务交易机制的设定原则及相应机制的实施过渡路线图;(2)建立能够切实体现"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逐步向用户侧传导的可持续的市场化长效机制,降低规则调整带来的政策风险;(3)允许储能参与多类服务交易,充分发挥储能多重"功用"的特点,实现价值叠加,避免单一应用市场日趋饱和以及价格降低带来的市场风险。

有了奖惩分明,新能源加储能还需要哪些助力?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是电力系统应用储能的重要原因,但在国内二者的关联却始终不够密切。国内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的案例不多,去除个别风储示范项目,其他基本是上网电价较高的"老大"型光伏场站为了解决弃光问题而建的项目。2018年,随着新能源平价上网政策的推进,建立在"解决弃电"基础上的盈利模式将失去优势,未来还需探索新能源场站加储能的更多价值。

参考国外,在新能源比例日趋增高的情况下,电网对于不同性能的新能源发电机组的考核与奖惩也会日趋差异化。发电更稳定或者"信用度"更高的新能源机组会获得更高的上网价格,或者减少更多的"罚款"。

令产业期待的是,国内西北新版"两个细则"遵循了这个思路。尽管在现阶段,相对其他替代性方案储能成本较高、且缺乏其他获益渠道段,单靠避免罚款,无法给予新能源发电商安装储能的足够动力。但未来,相信随着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政策制定者将会在考虑新能源加储能的联合体电站优越性的同时,鼓励其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辅助服务,发挥联合电站带来的多重价值,并明确储能服务电价,给予其合理补偿。

海外用户侧储能市场活跃,国内放缓

2018年,海外用户侧储能市场依旧活跃。除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外,加拿大安大略省、韩国、意大利等成为2018年新晋热点市场,成为全球储能产品供应商争夺的新战场。而英国家用储能市场也被认为会在2019年出现爆发式发展,故而也受到颇多关注。

对比国外用户侧储能的蓬勃发展,此前一直引领中国储能产业发展的用户侧储能则在2018年放缓。

先是国家推行降价减负,各地落实政策后,部分地区峰谷价差缩小。如全国"一类"储能开发市场--北京,允许一般工商业用户选择执行大工业两部制电价,两部制电力用户可自愿选择按变压器容量、合同最大需量或实际最大需量缴纳基本电费。而工商业用户采用大工业用户两部制电价执行之后,尖峰和低谷价差将减少至0.7元(1-10千伏),高峰和低谷价差将缩减至0.61元(1-10千伏),单纯利用储能系统进行峰谷价差套利的收益模式已难以为继。

再是由于业主或相关消防机构对商业楼宇中,尤其是地下停车场安装储能设备带来的安全风险的担忧,以及相关消防安全标准的缺失,导致一批商业储能项目无限期延迟。2018年的用户侧储能市场似乎走的格外艰难。

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的调整触动着储能从业者的神经,现有技术成本下的规模化应用确有一定投资风险。但从项目开发商角度出发,储能是综合能源服务中的一类技术支撑,开放电力市场下仍存在潜在价值收益,而用户是实现服务增值的基础,扩展可实现的综合能源服务内容是未来绑定用户的关键。新经济形势下,政策导向关乎大局,但也要从整个能源变革和市场开放的角度出发,做全面设计和考虑,避免一方激励下所造成的他方抑制。未来,相关地方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绿色电价机制的实施,面向各类主体推行峰谷电价,以反映电力供需实际情况,引导用户科学合理用电。

展望未来

2018年,中国储能市场经历着"冰"与"火"的双重洗礼。电网侧储能的爆发为整个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还推动着储能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技术方向朝着更融合电力系统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将中国储能应用带入全球视野。但同时,市场机制建设和政策驱动力显著落后于产业应用的速度,电网侧倒逼下的输配电价核定机制还需要充分体现市场竞争和公平性、辅助服务市场规则和长效机制缺乏保障、用户侧价格机制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风险提高等问题都逐渐显现,关乎着储能产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生存,并迫切需要得到合理的疏导与解决。

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储能产业的快速进步有目共睹,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储能的发展也不会是一蹴而就。对可再生能源和新一代电力系统的支撑是储能的天然使命,也是其快速发展的基础。我们相信,在我国能源政策的大背景下,在产、学、研、用和政府职能部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储能产业必将突破"艰难困苦"的考验,成为推动我国能源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CNESA储能研究,现已推出"产业追踪"和"全球储能数据库"两大线上产品,欲了解更多储能产业信息和项目数据及免费报告,欢迎登录www.esresearch.com.cn,申请免费试用资格。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