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蔚来汽车正在自研磷酸锰铁锂和4680电池,并计划量产这两种电池,供给蔚来及子品牌阿尔卑斯(ALPS)。阿尔卑斯定位20-30万市场区间,预计2024年上市。
资料显示,4680圆柱电池最早由特斯拉提出,和传统锂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量密度提高5倍,续航里程提高16%,且成本降低14%。继特斯拉美国得州超级工厂开始生产并交付搭载4680电池的Model Y之后,今年7月,特斯拉德国柏林的超级工厂也生产出第一辆搭载该电池的Model Y。
磷酸锰铁锂是在磷酸铁锂的基础上,添加部分锰元素而获得的新型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和磷酸铁锂相比,不仅保留了磷酸铁锂电芯的安全性及低成本特性,且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能量密度比后者高出15%左右。
01早已入局自研电池
种种迹象表明,在自研电池方面,蔚来早已做好准备。
去年4月29日,由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共同规划建设的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NeoPark)正式开工。园区初期投入500亿元,规划整车产能100万辆/年、电池产能达100GWh/年,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超5千亿元。
今年5月,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显示,蔚来汽车计划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新建研发项目,包括从事锂离子电芯和电池包研发的31个研发实验室,以及1条锂离子电芯试制线和1条电池包pack线。项目拟投资2.185亿元,预计今年8月至10月期间施工。
之后的6月,在蔚来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蔚来董事长李斌透露,蔚来现已拥有超过400人的电池研发相关团队,正在深入参与电池材料、电芯与整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等研发工作,并计划将在2024年推出自研的800V高压平台电池包。据报道,上述800V高压电池包将采用4680圆柱电池,计划将搭载到蔚来第三代平台(NT3)的车型上。
蔚来还同时试水多个技术路线,总共推出过5种电池:宁德时代提供的70KWh、84KWh、100KWh三元锂电池,与宁德合作研发的75KWh三元铁锂电池,以及与供应商卫蓝联合研发的150KWh半固态电池。
02自研电池成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带来对于动力电池的巨大需求,为了保证稳定的电池供应,近年来,多家国内外整车厂和车企选择自研自产电池,除了蔚来,还有国内的广汽、一汽、吉利、长城,国外的特斯拉、宝马、大众、通用等。
国内开展自研自产电池的整车厂有广汽、一汽、吉利、长城等。广汽埃安已推出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及超倍速电池技术和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其自研电池大型试制线也于今年3月打桩开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36亿元,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入运营,将用于自主生产包括海绵硅负极片电池在内的自研先进电池。而在7月举办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透露,广汽埃安自研电池量产线建设正在谋划中,未来甚至会考虑购"买矿"。
今年5月,哪吒汽车官方宣布,哪吒S将搭载哪吒汽车自主研发的“天工电池”,目前天工电池已完成测试工作,重点对电池安全、热管理系统、智能云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国外开展自研自产电池的车企有特斯拉、宝马、大众、通用等。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特斯拉交付了首批搭载自产4680电池的电动车,这是重要的里程碑。预计今年其得州工厂将能够同时生产4680结构电池包、2170非结构电池包的ModelY,柏林工厂也将实现2170和4680共线生产。今年7月,据Digitimes报道,宝马集团正准备自产全固态电池,于德国慕尼黑总部附近建立试产线,潜在合作伙伴除了三星SDI,也包括多家韩国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03自研电池一定会成功?
自研电池固然有降低整车和电池的成本、有利于掌握核心技术等优势,但是,对于其将来是否能成为趋势,业内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认为“锂电池是技术快速推进的产品,所以整车企业未来必然会延伸到电池领域”,持反对看法的人则认为“整车厂和电池厂的侧重点不同,在产业链分工越来越专业的今天,还是应该从事自己熟悉和擅长的东西”。
对于蔚来自研电池,有媒体分析,自产电池后,蔚来将实现从电池制造到充换电、电池回收全生命周期的布局,这意味着蔚来有机会在动力电池除原材料外的每个环节都获得收益。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与动力电池公司相比,车企自产电池最大的难点在于规模小,无法有效降低成本。目前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厂商的产能都超过150GWh,蔚来虽然也规划了100GWh电池产能,但要充分利用这些产能,需要卖出100多万台汽车。
总之,蔚来自研电池最终能否取得成功,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不过,该企业或许还是会从其他企业采购电池。有报道称,蔚来的新品牌“阿尔卑斯”已经施行了开放的动力电池采购策略,其与中创新航和比亚迪弗迪电池等确定了电池供应合作,且还在和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公司接洽。消息人士表示,蔚来阿尔卑斯将采用中创新航的三元One-Stop电池方案,目前已经进入前期的开发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