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宁王(300750)入选了美国《时代》周刊(TIME)“最有影响力的100家企业”榜单。上榜理由是,宁王革命性地推出了钠离子电池,并将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所谓钠离子电池,就是利用钠替换了锂。由于钠资源丰富,且容易获得,再加上目前碳酸锂价格稳定在高位,所以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明显(理论上)。
不过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只适合用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比如储能。
而如今,在双碳背景下,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受此影响,钠离子电池也一直站在风口上。5月11日,该板块整体涨幅达4.28%。其中鹏辉能源(300438)和欣旺达(300207),作为两大人气龙头,备受投资人追捧。
来源:5月11日热点涨幅数据
那么,钠离子电池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乘着储能这阵春风,鹏辉能源和欣旺达,能走多远?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远未成熟
对比来看,在钠离子电池的超前布局上,鹏辉能源略微领先。但从行业整体来看,所谓的市场前景,还停留在想象层面。
截至2021年年末,欣旺达的钠离子电池技术,还在开发中。而鹏辉能源则是实现了小批量生产,算是向实际应用迈近了一步。
来源:欣旺达2021年年报
来源:鹏辉能源2021年年报
但是,小批量生产与量产,完全是俩概念。
根据鹏辉能源董秘介绍,目前公司还无法量产。因为现在生产出来的钠离子电池,根本不具备成本优势。
来源:iFinD-鹏辉能源互动问答平台
虽然理论上,钠比锂便宜。但是综合成本,离不开规模效应。而如今这个行业,才刚起步。上游原材料都是小规模生产,导致材料价格居高不下。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培养上游材料行业,尽快成规模化。但矛盾点在于:
上游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下游得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而下游有市场需求的前提,是钠离子电池具备成本优势。而钠离子电池降成本的前提,是上游规模化生产。
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原点。由此可见,钠离子电池产业链距离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鹏辉能源和欣旺达,现在能够做到的,仅仅是研发或者生产出了钠离子电池,而且技术水平究竟如何,还未经过市场检验。
锂离子电池,储能赛道景气
综上来看,现在谈钠离子电池,概念炒作大于实际应用。翻开财报,钠离子电池也尚未有任何业绩体现。欣旺达和鹏辉能源,角逐的战场,仍然是锂离子电池赛道。
从业务规模来看,欣旺达遥遥领先。但比较发展前景,鹏辉能源或许更值得期待。
1、欣旺达:消费型电池走衰
2021年度,欣旺达营收373.59亿。这个体量,比锂电龙头亿纬锂能(300014),还要高出一倍多。
但欣旺达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消费型锂离子电池,下游主要应用于手机数码、笔记本电脑,以及一些智能硬件设备上。这三类营收占比高达80%以上。
来源:欣旺达2021年年报
而近十年,由于手机电脑市场日趋饱和,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已从曾经的绝对主力,降到了如今的1/3。取而代之的是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来源:赛迪智库
而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赛道,比亚迪(002594)和宁德时代两家独大。欣旺达虽然也有布局,但是2021年度该业务营收只有29.33亿,营收占比还不到8%。
至于储能型锂离子电池,欣旺达在年报中甚至都没有单独列报营收规模,其对业绩的贡献程度可想而知。
2、鹏辉能源:储能型电池走强
再来看看鹏辉能源。2021年,鹏辉能源营收只有56.93亿。这个规模,还不到欣旺达的1/6。乍一看,二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鹏辉能源业务总规模虽然不大,但储能电池营收占比高达31%(2021年度数据)。2021年度,鹏辉能源储能电池出货量,在top10中国企业中,已排名第二。
最关键的是,从图【2013-2020我国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变化情况】来看,储能型电池才刚起步,虽然总规模还不大,但占比在逐年增加,增量明显。
这就好比鹏辉能源当下的处境,规模不大,但潜力不小。而欣旺达则正相反,规模不小,但消费型电池,已走出颓势。
业绩表现,百亿营收不赚钱
最后,回归财报,再来看一下业绩表现。
2022年一季度,鹏辉能源营收16.62亿,净利润9057.81万。欣旺达营收106.21亿,净利润9492.32万。
这俩公司,营收差了6倍多,但是净利润竟然不相上下。
分析背后,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是偶然性因素。一季度,欣旺达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6亿。据其财报解释,主要是炒股亏损所致。
来源:欣旺达2022年一季报
第二,剔除偶然影响,从历年数据来看,欣旺达毛利率都要低于鹏辉能源。
来源:同花顺,欣旺达(上)鹏辉能源(下)
从业务结构来看,二者最大的差异是,欣旺达以消费电池为主,动力电池为辅。而鹏辉能源,储能电池正在逐渐成为关键业绩支撑。
而从欣旺达披露的明细数据来看,动力电池虽然增量可观,但并不赚钱,2021年毛利率-0.87%。
欣旺达最赚钱的,是包含储能电池在内的其他业务,毛利率高达33%,是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据此推测,储能电池的利润水平,很可能要高于动力电池,甚至高于消费电池。
来源:同花顺-欣旺达2021年度数据
而这个问题,或将导致欣旺达和鹏辉能源的毛利率,出现更大的差距。
第三,欣旺达研发支出,远高于鹏辉能源。
2021年,欣旺达研发投入23.27亿,营收占比6.23%。而鹏辉能源只有2.82亿,营收占比4.95%。
这算不上欣旺达的缺点,只是确实会影响其利润水平。
不过这个数据,倒是暴露出了鹏辉能源的短板。虽然鹏辉能源,已经在储能电池赛道走在了前列,但是其研发投入还不到欣旺达的1/8。
另外,欣旺达23亿研发全部费用化,而鹏辉能源2.8亿研发,其中还有12.55%资本化。
说到底,鹏辉能源依然是个不太成熟的小规模企业,或许前景可观,但是前路漫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