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宁王”的脱困之路

   2021-12-31 能源圈
72
核心提示:近期,宁德时代被唱衰的论调甚嚣尘上,这位万亿的锂电池王国到底陷入了什么困境?12月23号下午五点,36氪发布了一篇文章《宁德时

近期,宁德时代被唱衰的论调甚嚣尘上,这位万亿的锂电池王国到底陷入了什么困境?

12月23号下午五点,36氪发布了一篇文章《宁德时代,万亿电池帝国的裂缝》,这篇文章把宁王推上了风口浪尖,24号,宁德时代股票大跌,还带崩了一众小弟的股价。之后,市场上都是一片唱衰的声音。

 

01 裂缝的来源

宁德时代的出事不是偶然,其实早有预谋。

其真实原因是宁德时代和中航锂电之间的专利大战。今年7月,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专利侵权。涉案专利涉及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涉嫌侵权的动力电池已搭载在数万辆车辆上。

按理说,这两家体量相差如此巨大的企业根本不应该交手。但是,市场就这么大,宁德时代占了三分之一的江山,不捋虎须怎么分一杯羹?

根据市场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的装机量是中航锂电的7倍左右,毫无可能威胁到宁德时代。

 

但在资源方面,中航锂电却奋起直上,抢走了宁德时代两个大客户。

2019年宁德时代供应广汽电池装机量为1136.56GWh,中航锂电则为595.34GWh,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到2020年,宁德时代供应广汽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为824.69GWh,中航锂电却实现了2033.65GWh的供应量,中航锂电抢走了宁德时代大量的市场份额。

广汽乘用车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汽车在去年上半年申报上市的63个车辆型号中,有30个型号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连续一年多未申报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车型,但是,电池供应商名单中却有中航锂电的名字。

与广汽乘用车相同的是,长安汽车在选择宁德时代作为电池供应商的同时,还选择了中航锂电。

宁德时代发起专利战,大概是为了“报仇”,报中航锂电“撬走”两家大客户之仇;还顺便抑制行业后起之秀的快速成长。

中航锂电们的反击也不可谓不犀利。这一次直击七寸,暴露了宁德时代市场上的“霸王条款”以及成为市场“一哥”后的种种弊病。

 

02 市场的出逃

这篇文章陈列了很多宁德时代的发展的沉珂。

据文章曝光,车企要想从宁德时代拿到电池,除了要支付电池费用之外,还要提前支付与5-10年预期电池需求相对应的保证金,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车企只有按照预期完成每年的采购量,宁德时代才会逐年、分批返还这笔保证金。随着车企的需求量增大,支付20亿保证金的也不少见。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十分看重效率,忽视创新,将多数车企的创新驳回,拒绝生产。如蔚来在年初发布ET7时亮相的150KWh半固态电池包,但因为设计不符合宁德时代的标准方案而遭到后者拒绝生产。

因为在宁德时代看来,执行一项新工艺,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甚至拖慢交付节奏,宁德时代客户众多交付压力巨大,不可能满足车企一项项差异化的需求。

蔚来无奈之中,只好找到卫蓝新能源合作,最近与比亚迪交往甚密;而近三个月实现交付量连续破万的小鹏汽车,近期也被传正与中航锂电展开合作,小鹏汽车还打算与韩国动力电池厂商SKI合作;广汽,则明显疏远了宁德时代,而选择了中航锂电和孚能科技。

 

03 脱困之路

市场的洪流从来不会等谁半步,时机转瞬即逝。宁德时代抓住了前半场的市场政策的机遇,但在后半场的角逐中,如果还是沉溺于快速膨胀的订单,对创新需求的忽视,技术上的不思进取,服务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它终将被时代所抛弃。

目前来看,宁德时代的裂缝填补主要有两点:

第一,技术上创新。从年报中可以看出,宁德时代科研投入逐年增长,2020年投入35亿,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7.94亿元。但是,光养鸡没用,让别的鸡不下蛋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让自己的鸡下蛋才是重点。宁德时代应该专注目光于差异化,而不是体量化,毫无新意的批量生产只能带来短期的收益,于长远并没有益处。

第二,摆正心态,别飘。从历史来看,还没有大获成功之前的趾高气昂都是愚蠢的。君不见,李自成即使进入北京也还是被多尔衮赶出去了,一没有稳固的根据地,二得罪了整个官僚和读书人的系统,落败也是枉然。目前的巨头只是暂时的,当市场涌入新鲜的血液,谁能继续稳住市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如果曾毓群能跳出安逸,重新做回敢“赌”的创新者,在技术上攻克难关,加上这些年在产量上的的扩张,还能维持头部的地位,否则,只能被小弟们追赶,“泯然众司矣”。

长远来说,这次的反击对宁德时代只是小打小闹,市场的震荡起伏只是必经的颠簸。只希望宁德时代打正方向盘,不要跑到岔路上去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