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锂电隔膜疯狂扩产:星源材质想要重夺C位?

   2021-11-18 全天候科技
67
核心提示: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下,隔膜,作为电池的四大材料之一迎来发展良机。2008年至今,中国隔膜经历了从无到有、进口替代以及出口全球

在新能源汽车的热潮下,隔膜,作为电池的四大材料之一迎来发展良机。2008年至今,中国隔膜经历了从无到有、进口替代以及出口全球的过程,在海外巨头的技术封锁下,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当下的行业疯狂扩产背后,是机还是危?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让其产业链公司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电池企业,今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企业,都享受了股价暴涨的红利。

而隔膜,作为电池的四大材料之一,其相关企业却并不为人熟知。更不用说,中国隔膜产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心酸历史。

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混合了大量的偶然,中国第一卷隔膜的诞生,和一个叫陈秀峰的年轻人有直接关系。

这个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客家人,很早就展现出了做生意的禀赋。早年在武汉上大学时,因为家里给的生活费不多,他就在学校里卖自行车,或者在舞会上卖奶粉兑牛奶。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下海淘金者络绎不绝,陈秀峰也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去到这个当时“找工作很容易”的城市闯一闯,首先做起了矿产出口的生意。“自己跑到河南去,把货发到天津,天津又把货发到湛江,然后从湛江再出口到日本。”第一单生意,陈秀峰就赚了30多万元。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他说。

但仅仅两年后,陈秀峰又了解到银行可以分房,随即从蛇口到了深圳市区入职银行工作,做遍了会计、外汇、信贷等各个岗位,直到1998年和哥哥陈良成立了贸易公司,开始从事电子元器件、布匹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在此时的中国,隔膜还是一个相当少见的词汇,几乎鲜有人从事相关贸易。2003年的一天,有人找到陈秀峰,希望进口一种“白色塑料纸”——隔膜。来人告诉他,“这东西可以卖到十几美金一平米。”

陈秀峰随后了解到,隔膜原材料PP、PE等的价格约在2万元每吨,而隔膜成品的价格每吨则超过了300万元。中间的价格差了150倍,这让他原本的贸易事业顿时黯然失色。

无论是对于陈秀峰,还是中国的隔膜产业来说,这一天的意义都非比寻常。

 来源:星源材质官网

5年之后,陈秀峰创建的星源材质,搭建起中国第一条干法生产线,并由此开启了中国隔膜的进口替代。如今,较之当年的进口隔膜,国产隔膜的价格便宜了几十倍,供应也不再需要看人脸色。国产隔膜的产能更是远超国外厂商,全球市占率突破60%。中国市场,已成为隔膜消费和生产的主战场。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当下的全球隔膜市场,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和风险?

后发制人

伴随着“蔚小理”等新势力的崛起,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由此也带动了对锂电池,以及上游原材料的需求。

锂电池由四大材料组成,隔膜、负极、正极和电解液,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即便到了2002年,后三种材料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时,隔膜还被日本和美国所垄断,一货难求。

从成本来看,隔膜在电池中的占比并不高,一般在10%左右,相比之下,正极材料则超过了40%。但这并不意味着隔膜的技术含量不高。

作为一层多孔薄膜,隔膜的作用在于隔离正、负极,在不影响锂离子通过的前提下,防止正负极反应造成短路。隔膜的性能、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电池充放电的效率、使用寿命,更关系到电池容量以及使用安全。

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隔膜可以简单划分为两种,干法和湿法。在当前的锂电池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大多采用干法隔膜,三元锂电池则大多采用湿法隔膜。

在中国,这两种隔膜都诞生于星源材质。

 隔膜 来源:星源材质官网

和日韩相比,由于国内的动力电池起步较晚,其上游产业链隔膜的发展也相对滞后。日韩则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发展隔膜产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在海外高端市场谋得了一席之地。

以日本为例,早在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就推出了商业化锂电池,其政府也在随后制定了锂电池研究计划。2000年时,日本就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不仅能生产隔膜、电极、电解液等主要电池材料,包括组装、测试以及相关制造所需的设备,也都能自给自足。

日本的旭化成,作为全球最早的湿法隔膜生产商,1998年就开发出了性能优异的锂电湿法隔膜产品Hipore。2016年完成对Celgard的合并后,旭化成将其在全球隔膜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30%,位居全球第一。

早期的锂电池,由于替代了镍氢电池在3C等产品上的应用,需求广泛,行业得以迅速发展。日韩的电池产业便乘风而起。相比之下,国内的锂电池产业,则错过了3C带起的浪潮,直到新能源汽车开始兴起,才点燃了发展的小火苗。

如今新能源汽车成为风口,国内车企和特斯拉展开PK的背景下,拥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不被人卡脖子,显得更为重要。加之这一时期国内相关政策开始不断倾斜,资本终于看到锂电池市场的机会。

和3C产品相比,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需求更高。一部手机只需一块电池,而一辆电动车一般需要上千块电池。这意味着,隔膜行业也因此迎来了巨大的风口。

但从依赖进口到逐步完成国产替代,甚至出口海外,中国的隔膜产业一路发展起来却并不容易。

在国内隔膜发展的早期,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如日韩,国产隔膜往往只能在低端市场生存,高端市场难以染指。

而隔膜又恰恰是毛利率较高的行业,随着市场需求增加,部分企业盲目扩产,内卷之下,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一些中小企业因此被淘汰出局。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以星源材质为代表的隔膜企业,不但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封锁,实现从无到有,引领中国隔膜产业的发展,而且后发制人,在细分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最终成为了一方龙头。

星星之火

从决心进入隔膜行业,到生产出中国第一卷隔膜,陈秀峰一共花了5年时间。听起来耗时不短,但事实上,这个速度已经足够快。

在陈秀峰的星源材质成功之前,体制内已经对锂电池隔膜研究了多年。星源材质生产出隔膜后,有新能源领域的权威专家为了到现场确认,不惜特意从北京飞往深圳,其意义由此可见。

事实上,在启动对隔膜的研究之前,陈秀峰对隔膜行业并不了解。在决定自研隔膜后。他找到擅长高分子研究的四川大学助阵,自己则押上身家,并四处筹款。

由于过往的银行经历,找钱的事情难不倒陈秀峰。难点在于,此时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制造隔膜的相关设备,这意味着,星源不仅要自研隔膜的技术工艺,制造的相关设备也需要自己设计,然后再找国外厂家代工生产。中间的曲折可想而知。

“到2006年我们掌握了湿法生产线技术,但湿法生产线投资很大,我们钱不多,所以就决定先上干法。”陈秀峰说。

从2003年到2008年期间,星源材质几乎只有投入没有收入,只能靠两兄弟拿贸易赚的钱来养。直到2008年,星源搭建好了第一条单向拉伸干法生产线,并在8月生产出了第一卷干法隔膜,中国的隔膜产业由此告别了空白。

此后几年,星源持续扩大产能,并逐步获得了包括比亚迪、中航锂电等重量级客户的认可。2010年之后,星源的干法隔膜工艺,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为国产隔膜走出国门提供了可能性。

2013年,星源在和美国同行Celgard的竞争中胜出,成为LG化学干法隔膜的全球独家供应商,并此后合作多年,由此成功开拓国际市场。

从中国隔膜的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010年以前,国内企业势单力薄,几乎所有隔膜都依赖进口。2010-2012年,新能源汽车的萌芽,带动了行业的需求,中国隔膜企业的制造工艺和产能,都有了一定提高,但要满足庞大的市场缺口,依然有很大距离。2012年之后,伴随着较为慷慨的补贴力度,新能源汽车开始爆发,相关上游产业也开始迅速扩产,隔膜的进口替代逐渐得以实现。

如今,干法隔膜几乎不再需要进口,只有少部分高端湿法涂覆隔膜还需要进口作为补充,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20年,国内93%以上的隔膜都实现了国产化。从全球市场来看,国产隔膜的产能已经超过了海外厂商。根据GGII数据,2019年时全球锂电隔膜中国占比已达55.9%。由于国外需求旺盛、较早锁定产能,一定程度上还加剧了国内隔膜供应紧缺。

这一点,从星源材质的销售情况也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根据财报,从2016年到2020年,星源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均超过25%,其中 2017-2019年,这一比例更是在4成左右。

从2016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星源材质经历了一个爬坡阶段——除了2017年产能提升了不到10%外,其余年份都在以40%-60%的速度扩产。但受制于隔膜价格的下降,其营收长期维持在5亿元水平,直到2019年才首次突破6亿元。

 来源:华福证券

2019年之后,隔膜价格止住跌势开始回转,再加上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带来的订单增长,星源加快提产速度。2020年,星源材质生产隔膜7.4亿平方米,同比增幅112.52%,营收接近10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星源材质的营收就已经达到了13.14亿元,同比增长115.2%,2.12亿元的净利润更是同比翻倍。市场预期,2021年其营收也将翻倍增长。

而市场上也有更多的隔膜企业涌现出来,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湿法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其营收从2016年的11.46亿元,一路增长到2020年的42.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9%。

经历了漫长的徘徊后,中国的隔膜市场,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

“跃进”背后

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周期内,和锂矿、动力电池等产业链的情况一样,隔膜行业也进入了疯狂扩产的阶段。

星源材质目前已计划在江苏南通和瑞典新建两个扩产项目。作为干法龙头,这两个新项目都瞄准了公司较为薄弱的湿法和涂覆产能。

按照星源的规划,瑞典项目的总投资额为19.72亿元,分为三期建设,达产后其湿法基膜年产能可达7亿平方米,涂覆可达4.2亿平方米,二者合计11.2亿平方米。

相比之下,其南通项目的投资更加激进。该项目的拟投资总额100亿元,同样分为三期,达产后其湿法隔膜和涂覆隔膜的年产能合计将达到30亿平方米。

2020年,星源材质总的出货量大约在7亿平方米左右。新建项目产能释放后,星源的产能或将提高6倍。

同时,根据GGII数据,2020年中国锂电隔膜出货37.2亿平米。由此看来,仅星源材质宣布的产能扩张计划就接近去年我国隔膜总出货量。

想要赶赴这场新能源盛宴的,当然不只是星源材质。

今年年中,中材科技宣布计划投资37亿元,在南京建设年产能10.4亿平方米的隔膜生产线。11月9日,中材又发布公告称,拟投资8.95亿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建年产能为3.2亿平方米的湿法隔膜项目。而2020年,中材科技在国内湿法隔膜市场的占有率就已经达到18%。

作为湿法龙头的恩捷就更不用说了。11月11日,恩捷股份发布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公告称,双方将携手投资80亿元设立平台公司,规划湿法隔膜产能16亿平方米/年,干法隔膜产能20亿平方米/年。恩捷股份预计,公司到2022年,产能将达到70亿平方米。

和电池的其他材料相比,隔膜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更大。从项目建设到投产,一般需要2年左右,而且为了保证良率,调试设备往往还得花费不少时间。较长的时间成本,反过来也增加了隔膜企业进入高端客户供应链的认证期。

近年来,中国隔膜行业小企业出清,寡头效应越发显现。尤其是湿法隔膜,从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CR3从81.10%进一步提升至84.90%,其中恩捷股份的份额超过了一半,几乎一骑绝尘。

不过,扩产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由于将较多精力放在提升湿法隔膜产能上,2020年-2021年上半年,星源材质在干法隔膜的市占率明显下滑,从45%下降到了26.2%,与第二名沧州明珠的距离已不到3个百分点,后者已经开始挑战其干法龙头的地位。

另外,扩产也导致星源材质资金周转愈发紧张。

2021年三季度星源材质经营现金流2.8亿元,投资现金流-5.7亿元,筹资现金流8.4亿元。

而在今年5月,其在南通项目的投资公告中也提到,项目投资资金较大,远高于目前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水平,同时支付期间较长,资金能否按期到位尚存在不确定性,如遇资金紧张的情况,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投资金额及投资进度。

为此,星源材质或许后续还将通过资本市场增发、债券等形式再融资。

产能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多的库存压力。财报显示,2020年星源材质的库存为0.4亿平方米,较2019年同比增加45%。

产量的提升虽然能带来规模效应,以进一步压低成本。但从星源材质过往的财务数据来看,其毛利率并未因此得到优化。2016-2020年,其毛利率从61%下降到35%,营业利润率也从35%下降到了10%。

虽然扩张了产能,提升了营收,但从资产收益来看,星源材质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数据显示,其2019、2020年的总资产净利率ROA仅为3%和2%,2016年刚上市时,这一数据为11%。

扩产带来的效益将在未来几年才逐渐释放,但与此同时,在头部玩家疯狂扩产的背景下,隔膜的价格能否稳住,本也是未知的问题。

只是为了奔赴这场新能源盛宴,包括星源材质在内的头部玩家,不得不都下了重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