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千年老二”LG化学上演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三国演义”

   2021-04-21 GPLP
77
核心提示:2021年4月15日,LG化学动力电池宣布,2025年前公司将在美国投资逾5万亿韩元,与美国通用汽车新建汽车电池合资工厂。新厂建成后,

2021年4月15日,LG化学动力电池宣布,2025年前公司将在美国投资逾5万亿韩元,与美国通用汽车新建汽车电池合资工厂。

新厂建成后,运营将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将增加70GWh以上的电池生产能力,在增加电动汽车(EV)电池的同时,增加临时存储电力的储能系统(ESS)的产量。

作为全球电池产业中唯一一家基于化学业务的公司,尽管在韩国本土一直号称“千年老二”,然而LG化学一直以来都是野心勃勃,自从其在2015年进入中国之后,一直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演了动力电池“三国演义”。

在这场三国演义竞争当中,结局如何?

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LG化学动力电池能否实现其称霸的野心?

“千年老二”LG化学

在韩国,LG与三星并称韩系双雄,也号称“千年老二”。

LG集团成立于1947年,由乐喜化学工业公司(现LG化学)、金星公司(现LG 电子)、LG TELECOM(现LG U+)三部分组成,LG化学是三部分中最早成立的公司,自1947年至今发展了70余年。

LG化学动力电池也是历史悠久,甚至可以在动力电池历史当中具有浓重的一笔。

纵观动力电池的全球历史,国际动力电池企业大都从20世纪初开始加速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积累。那时候动力电池行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此后,随着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的不断出炉,新能源汽车开始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也开始崛起,于是,早些年,日本企业如索尼、松下等电池生厂商巨头开始在先发优势下成为市场的巨头。

不过,这些先发优势并未使他们一骑绝尘,韩国引进锂电技术后,以LG、三星为代表的企业利用财团优势和国家支持,充分发挥纵向产业链优势进行扩张,成为锂电全球化的推广者。

与此同时,从技术上来说,当松下等其他巨头在研制方形、圆柱电池时,LG化学选择了软包电池,2010年LG化学研制成功世上首批PHEV软包电芯,2011年开始生产BEV软包电芯,并在美国建设综合制造中心。其软包路线在电池发生隐患时不易爆炸,安全性能更高,逐渐引起车企的重视,这使LG化学动力电池业务开始加速扩张。

直到今天,LG化学的软包电池依然是全球的软包巨头,全球市占率约16%,与此同时,LG化学电池业务布局相当丰富,涵盖电池基础材料、移动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LG化学动力电池可以提供电芯、模组、PACK、BMS、技术支持等全部产品组合,并在上中下游多方布局。

2005年1月,LG化学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做为LG化学中国地区新事业开发及商业贸易的主导成员,LG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1日,并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烟台等城市设立了分公司。

不过,除了LG化学之外,包括LG电子在内的业务中国的发展并不顺遂,几年前就步入下滑通道,几乎成为了“失去的LG”,目前,LG旗下的几乎所有电子、电器业务,均被挤出中国主流市场,近日更是被证实将关闭全球智能手机业务——2021年4月初,LG电子宣布退出智能手机业务后,在不久的将来关闭其所有智能手机工厂,并寻求找到接手的买家。

LG化学动力电池也在与中国的电池玩家如宁德时代的竞争当中短暂败北。

其实,自从2015年起,中国就反超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目前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全球争霸战的主战场——据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6GWh,同比累计上升2.3%。

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

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LG化学动力电池不敌宁德时代,排名第二。

2020年第一季度,LG化学动力电池装机量曾一度反超宁德时代,夺走全球霸主地位,彼时,志得意满的LG化学动力电池表示:目前我们拥有价值150万亿韩元(约合8700亿人民币))的订单,在未来5年将保持忙碌状态。我们需要继续扩大产能,以应对积压的订单。

然而,这种反超势头仅维持到2020年7月,从2020年8月开始,宁德时代成功实现逆袭。

而且,让LG化学动力电池电池更为恼火的是,不仅被宁德时代实现逆袭,而且其多年的“伙伴们”也正在远离自己,投入中国电池厂商的“怀抱”,特别是在多家中国电池厂商先后发布了“超长续航”、“不起火”等电池新技术后,这让LG电池一时愁云满布。

作为一家老牌企业,LG电池历史悠久,而且一度辉煌,这是其不服气的理由:

20 世纪 90 年代,锂离子电池被发明出来,1992年,日产开始研发电动汽车。日产与其他汽车企业不同的是,在研究电动汽车的同时,也在研究电池,这或许是历史上第一次专门为车辆研发动力电池。

1997年,日产制造出汽车世界上第一辆使用圆柱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Prairie Joy EV,自此,锂离子电池汽车正式登上舞台,开启了它在乘用车上的商业化道路。

1995年,在化学材料深有布局的 LG 化学敏锐地察觉到锂离子电池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 LG 化学决定开启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不过,LG 化学的动力电池项目一开始就遇到阻碍,尽管LG 化学可以从日本带回电极,但是没有人能对其进行分析,而且,即便LG 化学尝试与日本企业建立合作,但是无论是设备还是材料资源的合作都遭到了拒绝。

无奈之下,LG 化学开始一边开发一边测试——“苍天不负苦心人”,四年后,即1999 年,被用于笔记本 PC 等的小型电池终于被 LG 化学试产成功,LG 化学成为韩国首个成功量产小型锂离子电池的企业,2000年,LG化学也在密西根研发基地开始研发动力电池。

2001 年,LG 集团最高经营者会议上,因为一场决定电池业务去留的讨论争议很大:如果留下电池业务,可能要面临10年的连续投资而不见回报,双方争执不下,最终 LG 的第二代掌门人具本茂表态:"我认为继续电池事业是正确的。抱着必成的信念重新开始。不放弃,向远看,更专注研发。自此,LG 化学的电池业务得以保留,并开启长达10年的动力电池研发之路。

动力电池行业具有三大特征: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迭新换代快,这导致要在这个行业做得好,并不容易。

对此,LG化学将研发人员扩大至 100 多名,并投入超过1万3000亿韩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资金,但没有换来任何可见性成果。

LG化学内部忧虑增加,不断探讨着项目的存亡。

2006年,LG化学动力电池参与通用电动车项目,但提交样品出现问题惨遭落选,但LG 化学没有放弃,因为他们深刻明白进入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厂家的供应链意味着什么。

2007 年 LG 化学动力电池获得现代汽车订单,LG 化学的第一款动力电池就是与现代起亚共同研发。

同一年,2007年,通用正式开启Volt电动车项目,LG化学动力电池又抓住机会绝处逢生——于是,经过一年的共同开发才得以确立最终的电池方案。2010年,LG化学动力电池成为量产电动车雪佛兰Volt电池的唯一供应商。

与现代起亚和通用的合作,这让LG化学动力电池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其实,整车企业非常喜欢跟这类有强大集成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合作,因此,从2015年开始,LG化学就开始逐步获得欧美主流车企订单,并以软包世界第一的荣耀主导市场,深入合作的客户主要有:戴姆勒、现代、GM、奥迪、福特、沃尔沃、雷诺等。

这段时间,正处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爆发的前夜,渗透率稳步提升但总体不足1%。此后,2015年后全球新能源市场出现了阶段性的增长高峰,这个主要有赖于中国市场的崛起。

LG动力电池在中国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演“三国演义”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

这一年,中国超越美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赶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

于是,中国成为LG化学动力电池的下一个焦点——2015年末,LG化学南京工厂建成投产。根据当时产能规划,计划在2016年为全球5万辆电动车配套,到2020年产能将扩增至为20万辆电动车配套。

在中国市场上,宁德时代、比亚迪并未进入LG动力电池的视线当中。

此时,宁德时代刚刚从ALT剥离。ATL一直专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而宁德时代大部分员工和技术研发人员都是来自ALT,因而在建立之初就有了技术与质量的保证,因为这背后是ATL十几年的积累。

比亚迪则是国内锂电行业的一个另类,从做电池起家,2003年就是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2007年生产出全球第一款可用于汽车的磷酸铁锂电池时,韩国人在这个领域还没有建树。后来通过收购有资质整车企业进入汽车行业,虽然一开始造的是燃油车,但心念所系,就是要做电动汽车。

敢将电池用于纯电动汽车上进行商业化,是如今天下皆知的特斯拉。2008 年,特斯拉Roadster 跑车面世,这应该是锂电池首次进入商用纯电动汽车。

这三家企业,在LG化学动力电池进入中国后,开始上演了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三国演义”:

在中国市场,LG化学动力电池曾表示,南京工厂是其继韩国梧仓工厂、美国霍兰德工厂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工厂,也将是LG化学全球最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不过,LG化学动力电池的宏伟设想很快就破灭了。

2016年初,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补贴试图与动力电池目录挂钩,遗憾的是,LG化学一直未能进入动力电池目录。

关于LG化学、三星SDI等韩资电池企业一直未能进入动力电池目录,管理部门和企业有不同说法,管理部门强调这些企业有未达标准之处,而企业则表示不知为何不能进目录。

在该现实情况下,LG化学南京工厂陷入困境。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4月,LG化学与吉利集团达成协议,吉利集团全资收购了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随后,吉利集团把该工厂的生产设备拆迁至旗下衡远电池基地。

与此同时,比亚迪与ATL则先后崛起,带领中国力量在全球消费锂电市场拿下大量份额。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也随之突飞猛进。

2016年全球锂电企业销售额十强,中国公司占据六席。专注于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的宁德时代,2017年装机量跃至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而这时候的LG化学只能徘徊在第三至五名左右。所以,锂电市场起源于日本,由韩国发扬光大,但却正在中国大肆发展。

2018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建立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以规范行业发展,并明确表示不与补贴挂钩。与此同时,工信部取消了动力电池目录。

2019年5月,在公布的第一批动力电池行业白名单中,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等韩资企业上榜。

随着中国政府计划于2020年以后完全取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LG再次迎来机会,并开始提前布局。

2018年10月23日,总投资20亿美元的南京LG化学滨江电池工厂开始动工,远期目标产能为32 GWh。

2019年1月,LG化学投资1.2万亿韩元(约合10.25亿美元)扩大其南京新港的圆柱电池工厂,此举是为特斯拉供货做准备。

面对颇见成效的欧洲工厂,LG化学在波兰新增一座工厂,并将全球产能调整为2022年达约110GWh。

2019 年 6 月 12 日,LG 化学与吉利汽车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合作成立合资公司, 双方各出资 50%,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动力电池业务。

2019年12月5日,通用汽车与LG化学宣布,将联合投资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62 亿元)在美国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合资企业,双方分别持有50%股份。合资公司将新建电池产能将超过30GWh。

扩张产能一向是LG化学的核心竞争策略。为了应对庞大的产能建设,LG化学计划到2023年资本支出10万亿韩元(约合602亿元)投资到电池业务领域。

除了靠近下游客户建厂,疯狂地扩产产能之外,LG化学动力电池给上游供应商的预期也非常之高,为了保证供应安全和降低成本,LG化学动力电池采用了三种方式并举:

1、和主要的上游材料供应商签订长单供应协议;

比如,LG化学与中国的锂矿两巨头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分别签订了长单采购协议。LG与世界上最大的正极材料商优美科也签订了正极材料长期采购协议,双方的供应重点将主要在欧洲。

为了保障在中国市场的正极材料供应,LG化学与华友钴业2018年在中国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分别生产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

2、大量地接入本地供应链;

2020年1月2日韩媒报道,中国锂电设备厂商先导智能已经开始为LG化学南京圆柱电池工厂供应卷绕机,除此之外,双方还将就软包电池所需求的叠片机设备展开合作。?

3、必要的材料自产。

LG化学如此今疯狂的布局源自对其电池业务有超高的预期:2020年电池销量将增长79%至15万亿韩元(约合882亿人民币)。

而2018年至2019年 LG化学电池销量分别为393亿元、499亿元,同比增长20.2%,到2020年则要实现近80%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目标。

在此之前的7月,LG化学还制定过一份5年计划,到2024年锂电池销售额将增加约5倍至31.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38.3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50%左右。

LG化学丝毫不掩盖自己的野心:全球称霸。

LG化学现任电池生产负责人、CPO金明焕则称:2020年是和宁德时代竞争的关键一年。

LG化学动力电池能否如愿全球称霸?

伴随着LG化学动力电池在中国业务的重启以及全球业务产能的扩张,LG化学动力电池能否全球称霸?

众所周知,随着“白名单”的放开,LG化学重获角逐中国市场的机会,再加上2019开始的补贴退坡导致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下滑,认为抓住机会的LG化学几乎是同时在中国、美国、欧洲三地拉开阵势,向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发起冲击。

在LG化学动力电池看起来是重要机会的同时,其实,如果从内部原因来看,伴随着LG电子的全面败北——对于信息技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误判,LG集团近年接连错失半导体、小型OLED、智能手机等掘金的机会,最终魂断半导体,折戟面板,错失移动互联网。

从集团层面来看,化学业务作为集团的起家业务,如今已经成为以石油化工为核心的综合化工材料集团,2018年LG化学的石油化工业务占比达到了63%。

但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石油化工业务显然不可能是LG化学的未来,更不可能是LG集团的未来。在LG化学核心业务石油化工趋冷的情况下,电池业务几乎成了LG集团面对未来增长的唯一。

按照韩国SNE研究的数据,全球动力电池到2025年将达到1670亿美元的规模,比届时预计1500亿美元的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还要大。

因此,LG化学动力电池成LG集团的希望——2019年,LG化学电池业务已经超越比亚迪,上升到了全球第三。LG化学上一次进入前三名还是在2015年。

在LG化学动力电池看来,动力电池符合“第二半导体”的特征: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成本要占到整车BOM成本的35%以上,这比半导体在手机和PC上的占比还要高;

其次,车规级的动力电池已经在向半导体行业的制造标准靠拢,俨然已经属于高精密制造行业,打造可靠动力电池的技术门槛是极高的,而LG化学在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关键材料领域均有技术储备,在全球专利数据库中占比19%,领先松下、宁德等竞争对手。另外研发人员数量6000人左右,仅有宁德时代与其相当。

同时动力电池有一个复杂的客户认证过程,整个全过程基本需要2~3年时间,并且就因为认证复杂,通常车企选定了供应商就不会轻易更换,新企业想进入这个行业很难。

这也导致动力电池和半导体业务一样,制造特别是电芯制造非常依赖规模经济,最终也会形成强者恒强的局面。

2019年10月15日,韩国政府发布“2030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计划大幅度提升新能源车在未来新车中的占比。韩国政府认为,若将韩国在电池、半导体、IT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势相结合,韩国将领跑未来汽车市场。

2019年12月9日,LG化学与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签署了产业金融合作。通过该协议,到2024年,韩国金融机构向LG化学提供50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其在电池业务方面的全球投资。

与此同时,伴随着欧洲电动化迎来爆发式增长,这让LG化学动力电池开始与宁德时代针锋相对:

2020上半年,由于新能源补贴力度加大,多个纯电车型集中上市等多个原因,欧洲电动化迎来爆发式增长。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2%,为40.33万辆。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4%至33.5万辆。

在这个关键时刻,LG化学多年经营的客户派上了用场:在全球20大汽车品牌中,已与其中13家展开合作,几乎囊括了所有欧洲主要的整车厂。

2020年1月29日,LG化学与特斯拉就电池供应达成合作获得大额订单,为其上海工厂的model3和Y 供应电池。LG 化学动力电池也没让特斯拉失望,用在Model3车上的NCM811圆柱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排名世界第一。

多种因素作用下,2020年一季度,LG化学反超宁德时代,2020年7月份,LG化学以24.6%的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一,击败宁德时代和松下。

但到了2020年8月份,LG化学动力电池又被宁德时代反超,最直接的因素是,宁德时代已于2020年7月份对国产特斯拉供货,?至少拿走特斯拉上海工厂一半的订单,并随着国产Model 3热销量迅速起量。

而大众在中国的两家MEB工厂,也将由宁德时代供应。尽管LG化学在欧洲供应大众全新电动车ID.3一半以上的电池,但在中国市场,大众MEB选择了宁德时代。

LG化学的老朋友通用汽车在中国选择的供应商也是宁德时代,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上汽集团和宁德时代已经有电池合资公司时代上汽。

2021年1月13日,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2020年宁德时代全年装机量达34GWh,同比增长2%。排名第二的LG化学全年装机量仅比宁德时代少3GWh,达到31GWh,较2019年增长了19GWh,涨幅达150%。LG化学2020年电池业务实现营收1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15亿元),同比增长48%。

至此,LG化学全球登顶的目标落空,当然,在中国外的其他市场,宁德时代也并不轻松,二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的竞争。

不过,2021年对于LG化学动力电池来说也并不轻松:

其一、2020年初,由于LG化学动力电池供应出现短缺,包括捷豹、奥迪、奔驰等多家主机厂都被迫停产或削减其电动车产量目标,这意味着LG化学需要持续投入巨额资金,使其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据悉,产能扩张模式下LG化学的净债务已达到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5亿元),其债务对权益比率已超过100%,或将对其能源业务的盈利情况产生极大影响。

其二、大幅扩充产能将对LG化学在保障上游原料供应稳定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

据业内人士表示,为保障电池供应稳定和进一步降低成本,主流主机厂基本都制定了多元化供应策略,在电池供应方面选择2-3家核心供应商。

如果这样的话,这给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一个进入全球主机厂的机会,也意味着LG化学未来的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可能将被蚕食和挤压——在欧洲市场,为摆脱对亚洲电池的进口依赖,当前欧盟正在加大对本土电池产业链的投资,要求尽快实现动力电池自给自足。

更重要的是,在LG化学动力电池多起着火事故面前,LG化学电池无法回避自身的安全及质量问题,这使其全球称霸的野心面临阴影,质量问题不仅对LG化学的品牌形象形成了一定冲击,而且导致LG化学丢失了大量在手动力电池订单:

2020年10月,现代汽车宣布召回从2017年9月29日到今年3月13日生产的25,558辆KONA EV电动汽车。韩媒还报道称,该召回可能还将延伸向海外5.1万辆KONA EV。

最新消息称,目前已有 200 名车主起诉现代汽车。

2020年11月,通用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召回6.9万辆于2017-2019年生产的Bolt电动汽车。目前这款车型在全球至少发生了5起火灾事故。

现代和通用都表示,召回的车型均搭载了LG化学生产的电池,这批电芯存在制造缺陷可能导致电池短路,存在起火风险。

除了电动汽车起火召回以外,LG化学的储能产品也因电池存在质量问题起火而大规模召回——仅从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韩国就发生了将近30起ESS火灾事故,其中有17起装置了LG化学生产的锂电池。

2020年12月,LG化学动力电池宣布在美国召回其部分Resu 10H家用型储能系统产品,原因是内部搭载的电芯存在发热起火风险。该储能系统产品在美国发生了五起起火事故,此次召回的储能系统搭载的是LG化学在2017-2018年生产的一批电池。

上述一系列起火召回事故表明,金冠LG化学对2021年的动力电池业务充满信心:预计LG能源2021年销售额有望实现占总收入的50%以上,达18.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93亿元),同比增长52%,然而,LG化学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也并不乐观,上述一系列起火召回事故或对其2021年动力电池业务和储能业务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其能源子公司IPO的重大阻碍。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12月1日,LG化学全资子公司LG能源解决方案正式成立,计划于2021年年底前IPO,募集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85亿元),以扩大其产能并加大研发投入:

2021年前将电池年产量从100GWh增加至120GWh,可满足240万辆电动车需求。

对于该公司,LG化学充满期待,希望到2024年实现30万亿韩元(260亿美元)的销售额,并成为全球基于电池的最佳能源解决方案公司。

目前,这一情况还在恶化当中:

据大众官方信息显示,大众汽车将生产方形电池,可以更灵活地将其直接集成到汽车底盘中。而LG化学,以及大众汽车另一家韩国电池供应商SKI,则生产的是软包电池。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这两家韩国企业将在技术层面上被排除在大众汽车电池采购名单之外;

2021年2月,据韩联社报道称,宁德时代已拿到现代汽车订单,将向其E-GMP平台打造的两款车型供应动力电池,另一款车型由SKI供应,中标规模或逾百亿元人民币;

如此看来,LG化学要实现其全球野心,似乎还要经历更多风浪。

而在LG化学动力电池及宁德时代、比亚迪之间的三国演义还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