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球单机功率最大“华能上都35kV级联型高压储能设备”正式下线

   2023-05-23 china5e
76
核心提示:5月21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光储能)、上海

 
5月21日,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清能院”)、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光储能”)、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三方联合研制的华能上都35kV级联型高压直挂储能项目设备正式下线,该设备PCS单机容量25MVA,具备有功20MW及无功15MVar输出能力,配套安装电池容量为40MWh,为迄今为止全球电化学储能领域单机最大容量储能系统,且实现35kV高压直接并网。
 
下线仪式于当天上午在智光储能云埔产业园区举行,项目联合研制单位华能清能院储能技术部刘明义主任,智光储能董事长姜新宇、总经理张锐,智光电气技术总经理张瑞红以及上海交大蔡旭教授、李睿教授等相关领导及嘉宾出席本次仪式,共同见证了35kV级联型高压直挂储能项目设备下线亮相。

 
智光储能作为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的行业倡导者与引领者,下线仪式上,技术总监汤旭先生代表项目组汇报了该设备相关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级联型高压储能技术的五大明显优势:
 
一是单机储能容量大。该项目PCS单机容量达25MVA,在不考虑无功输出情况下,100MW储能电站只需4台PCS并联即可,每套储能系统可单机独立接受电网调控,大大简化储能电站二次系统并提升响应速度,是大型共享储能电站理想技术路线;
 
二是电站综合效率高。无需变压器升压/降压,可直接实现6~35kV高压直接接入电网,按照电站长期累计充放电量计算,电站综合效率超过90%。以100MW/200MWh储能电站为例,按每年330天及平均每天充放次数1.5次计算,每年可节约运行电费415.8万元;
 
三是经济性好。储能系统内无电池簇及电芯并联,各电池簇独立控制运行,完全杜绝电池或电池簇间环流,运行一致性好,无短板效应,电池堆实际运行寿命整体延长,全生命周期内并网电量可提升23%以上;
 
四是安全性高。储能电池簇实现一簇一管理,各电池簇运行电流严格控制在额定电流之下,不存在过倍率风险;因直流侧解耦设计,即使簇内电芯产生故障,不会发生其他电池簇向故障簇传递直流能量从而加剧故障电池簇损坏的情况,有效控制并限制故障范围及故障程度;
 
五是总造价低。采用该技术路线的大型储能电站,工程施工造价可降低8%;以并网电量计算,储能电站整站EPC造价能减少13%以上。
 
 
紧接着智光储能公司研发中心总监石本星先生详细介绍了本设备经中国电科院专家组检测的情况,检测结果显示项目设备所检内容全部检测合格。

 
会议最后项目研制组负责人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刘明义博士回顾了项目立项背景及研制过程,对项目研制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围绕项目研发目标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研发工作表示赞赏,并同步对项目的交付及现场调试工作进行了安排。

 
与会项目组领导及主要人员还就智光储能所投产的级联高压储能项目运行情况进行了探讨。目前,智光储能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产品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性已得到客户广泛认可,并已成为大型储能电站备受欢迎的技术路线。截至2022年12月,智光储能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华电集团、三峡集团等大型央企集团客户20多个项目,总功率已超过800MW。
 
作为三方联合研发的大成之作,本次下线的华能上都35kV级联型高压直挂储能设备,是至今为止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级联型高压储能项目。本项目的成功下线,标志着级联型高压大容量技术在电压等级、系统单机容量、系统效率等核心技术得到进一步的突破和验证。
 
当前,我国正加速建设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全新能源体系,以助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在这一过程中,储能作为一种柔性电力调节资源,将发挥出长期的、正向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后续,华能清能院、智光储能、上海交大将继续加大合作力度,树立产学研合作典范,为新型储能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