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抑制锂电池涨价:一个系统工程

   2022-04-08 中国电子报
97
核心提示:需求结构变化的背后,是动力电池需求量的激增。眼下原材料价格暴涨是需要克服的挑战。4月1日,电池大王、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年

需求结构变化的背后,是动力电池需求量的激增。

“眼下原材料价格暴涨是需要克服的挑战。”

4月1日,“电池大王”、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上这样说。

锂电池产业全线涨价已经持续近一年的时间。从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到动力电池,涨价风已波及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除“汉”之外的汽车全线涨价,涨幅达到3000~6000元。而这场涨价风波的始作俑者,产业链通通指向了上游原材料:碳酸锂。

同样,“电池大王”王传福在年度报告会上也将矛头指向碳酸锂,大概比亚迪也深受锂原料涨价影响。

碳酸锂是何方神圣

所谓锂电池,即为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移动进行工作的电池。而在此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锂离子,需要从盐湖卤水或者硬岩矿中提取。碳酸锂,就是锂矿加工后的初代产品。电动汽车电池需要的锂材料主要有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和六氟磷酸锂等,其中电池级磷酸锂的用量最大。

作为一种大宗原材料,碳酸锂的生产往往在原材料产地进行。开采公司在盐湖或锂矿采得原材料后就地加工,选择沉淀、萃取、吸附、膜分离等多种方法,生产得到工业级碳酸锂或者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可直接成为电池厂商原材料,而工业级碳酸锂则还需要经过锂电池原材料加工厂商的二度提纯,才能够成为进入锂电池生产线。

去年,工业级碳酸锂价格实现了连年上涨。自年初的5万元每吨,上涨至年末的26万元每吨。今年以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继续攀升,三月下旬,碳酸锂峰值价格甚至超过每吨50万元。最近两日,碳酸锂价格稍有回落,但仍处于接近50万元的高点。

国内某知名盐湖锂供应商告诉记者,去年三月,碳酸锂出厂价在三万多元。去年至今,该公司锂提炼技术一直保持稳步创新,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近一年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锂产品价格急速攀升,是下游需求量持续走高所致。

下游需求攀升,果真能带来上游材料价格十几倍的增长吗?

供需失衡严重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和传统工业是锂产品的四大主要应用市场。其中,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资源的需求量约占锂资源整体需求量的70%。而从2020年至2021年,全球锂产品需求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动力电池在全球锂产品中的需求量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32%激增至2021年的47%。

需求结构变化的背后,是动力电池需求量的激增。

Canalys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50万辆,同比增长109%。由此,全球动力电池对锂的需求量由2020年的8万吨左右激增至2021年的20.7万吨。进而使得全球锂资源需求量由2020年不足40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56.7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全球锂需求量走高的主要推动力。

从这组数据来看,下游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增长似乎不至于导致锂原材料10倍涨价。但对于锂电池来说,其需求自消费端向上游传达将历经整车厂、电池厂、电池原材料厂、锂原材料厂等多个环节,其中还有可能存在贸易商的参与。在电动汽车市场行业被整体看好的情况下,各个环节都希望能够掌握足够的原材料保证其出货,由此便可能出现多报需求、抬高进货价以取得产能供应的情况。

而包括碳酸锂在内的锂原材料,属于一种大宗产品。其产能供应能力是相对固定的,市场供需关系对其产能的短期影响有限: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锂原材料生产企业即便有意于扩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产能增加。

这样一来,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猛增的情况下,包括电池厂商、电池原材料提供商在内的企业,便面临着“僧多肉少”的情况,对锂原材料价格反而变得不敏感,也能够承受一定数量的涨价。是否能够购买到满足生产需求的原材料,成为中下游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也是包括碳酸锂在内的锂材料价格一涨再涨,似乎没有天花板的原因。

产能释放为何难

原材料市场价格高涨,提高产能便能够应对需求了,原材料厂还能借此多盈利,何乐而不为?

需求提高—产能扩充,这一过程对于大宗矿产来说,似乎需要更长的传导周期。锂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其生产能力取决于原材料所在地的矿产资源禀赋及采矿证等开发手续许可的规模。简言之,每个锂资源产地,每年能够提取多少数量的锂盐、能挖掘多大规模的锂矿,都有着严格规定。

从资源开发者来看,提升产能固然能够实现盈利提升。但产能的提升将受到当地资源承载能力、企业开发能力等多种条件的限制。与消费产品不同,原材料的产能调整并不能仅仅依仗市场需求。

需求量旺盛势必将带来原材料厂商扩产,但结合现实条件来看,锂原材料能够扩充的产能有限。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姚垠国称,2021年上半年碳酸锂仅有4万吨新生产线投产,其中有3万吨是试生产。从数量上来看,并不能应付下游市场猛涨的需求。

西澳、南美洲提供了约占全球60%的锂原料产能。其中,全球最大的矿石锂源Greenbushes锂矿,2021年提供了约合6万吨碳酸锂的产量,约占全球锂供应量的11%。集邦咨询分析师锂电分析师曾佑鹏对未来全球锂供应能力做了预测,他认为该锂矿将有希望在2022年将产量提升至约合10.2万吨碳酸锂产量。作为国内最大的锂资源供应来源,青海察尔汗盐湖项目在2021年提供了约3万吨碳酸锂,曾佑鹏认为今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5万吨。

然而,以上扩产,大都是企业之前便在筹备的产能。若是从现在开始筹备扩产,则需要3~4年才能形成供给能力。

保障战略锂资源

“有锂走遍天下”是锂资源猛涨情况下,投资者们的一句玩笑话。

然而这背后也蕴藏着双碳背景下,在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猛增的情况下,锂资源所具备的重要战略意义。磷酸铁锂电池因其高性价比日益成为行业主流,而1台车以60kWh的磷酸铁锂需求量计算,便需要30kg碳酸锂。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约为全球产量的一半。然而,我国锂资源产量仅为全球的30%左右。我国锂资源自给率仍然很低。这也是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争相海外投资锂矿的关键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与锂原材料产能扩充空间有限的矛盾,过度竞价势必将使涨价风险传导至下游厂商,直至由消费者买单。

与石油之于传统油车的战略资源相匹配,锂资源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普及过程中新的国家战略资源。如何缓解锂价,如何保障锂材料正常供应?这是需要政策制定者、产业链参与者共同思考的问题。这背后不仅影响到产业链企业的利益,更关系我国在锂资源领域的战略地位。

提高供应能力是解决供需失衡的根本之策。而在供给问题暂时难以实现解决的情况下,姚垠国认为,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减少交易环节,对上游原材料进行锁定、预付,或许可以缓解由供应链导致的价格攀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