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

   2020-10-21 高工锂电
63
核心提示: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 10企业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时代上汽、力神、松下、孚能

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 10企业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时代上汽、力神、松下、孚能科技。

市场竞争加剧,2020中国动力电池变数丛生。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发布的《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约69.2万辆,同比下降17%,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4.15GWh,同比下降19%。

分季度来看,今年一季度影响最为严重,其中2月降幅超7成。二季度逐步回归正轨,5月环比轻微下滑后,在6月进入增长通道。三季度市场回暖,7月触底反弹后,8月迎来增长拐点同比涨幅超4成。

从车型类别来看,乘用车装机电量约为25.56GWh,同比降幅由半年度的41.4%收窄至16.46%,其中国产Model 3单车装机量占比19.4%,达到4.96GWh;客车装机电量约为6.18GWh,同比下降29.45%;专用车装机量约为2.4GWh,同比下降18.46%。

电池外观形状上,受国产Model 3强劲需求拉动,圆柱成为唯一增长的电池新势力。前三季度圆柱电池装机电量同比逆势增长87.25%至5.83GWh,占整体比例的17%。方形电池依然为主力,装机量为26.37GWh,同比下降25.79%;而软包电池降幅最狠近5成。

材料体系上来看,三元依然为主流,占比67.7%,而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提升至近3成,这主要得益于北汽、比亚迪、上汽、上通五等乘用车企加快LFP主力车型的布局,此外,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车型的已经上市,2020年乘用车领域的LEP装机占比有望提升。

从企业端来看,市场高度集中,动力电池分层加剧。前三季度装机量排名前十企业合计约31.4GWh,占总量的91.97%,其中前五企业装机量为29.02GWh,占总装机电量的比例高达84.98%。

TOP 10企业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时代上汽、力神、松下、孚能科技。

与2019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TOP 10排名变化较大,除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保持前二外,第3-10名的排名“换脸”,如卡耐、比克等跌出榜单,而LG化学、时代上汽、松下选手补位。

仅中航锂电、时代上汽两家国内电池企业保持正增长,增速分别为96.2%和76.34%,其中时代上汽为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的合资公司,主要服务上汽新能源车型体系,而中航锂电排名由去年同期第7提升了三个名次至第4,配套车型广汽AION 系列、长安逸动EV、奔奔E-Star等。

而LG化学、松下的上榜主要受益于明星车型国产Model 3的强劲需求拉动。需要说明的是,宁德时代已于9月正式供货特斯拉,抢食国产Model 3电池配套蛋糕,相信随着特斯拉新车型需求不断释放,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广汽AION S、上汽通用五菱宝骏系列及神车宏光MiniEV也表现出超强的增长势头,成为动力电池配套领域的“香饽饽”。如上市不足5月的宏光MiniEV 月销量已经超2万辆,拉动相应供应商需求的快速增长,如星恒电源8月借此跻身TOP 10等。

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其中既有外资电池企业的强势入局,也有本土电池新旧势力的市场“厮杀”。

此外,国际车企纷纷入局搅动市场,瞄准出货量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如本田认购宁德时代1%股权、大众入主国轩、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等等,新一轮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扑朔迷离。

以下是高工锂电梳理的2020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的整体情况:

宁德时代:产品覆盖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1-9月动力电池装机量16.24GWh,占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47.55%,市占率近5成,稳居第一。

其中乘用车装机量10.31GWh,配套国内主流车企及一汽大众、华晨宝马、上汽大众、广汽丰田、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装机量前5企业为蔚来、小鹏、广汽、理想、长城。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已于9月正式供货特斯拉。在国际客户开拓上,宁德时代已与本田、现代、丰田、沃尔沃、大众、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戴姆勒卡客车等国际顶尖车企达成动力电池方面的合作。

在产品技术实力上,宁德时代推出了不起火电池、16年或200万公里超长寿命电池、CTC电池等新产品技术,并与北汽、蔚来、哪吒等探索车电分离应用场景。

比亚迪:搭载刀片电池的汉EV车型5月量产并且产能逐步释放,尤其是9月快速提升拉动比亚迪装机量回升至第二。

比亚迪1-9月新能源共销售了11.09万辆新能源车型,同比下降42.4%,较前8月降幅有所收窄。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4.9GWh,挤掉LG化学重回第二,其中9月动力电池装机电量1.09GWh,位列当月榜单第二。

最新消息是,弗迪电池长沙基地首条刀片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年产能20GWh。

LG化学:借力国产Model 3配套装机显著攀升,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 4.75GWh,因去年同期基数较小,同比暴增753倍。9月被比亚迪赶超退居第二,前三季度装机量也位列第二。

LG化学目前动力电池配套集中为特斯拉,前三季度配套特斯拉4.69GWh,此外还有57.6MWh配套上汽通用新能源车型。

另据外媒报道,LG化学计划12月分拆电池业务,继宣布与通用、吉利成立电池合资公司后,其还在与几家汽车制造商洽谈成立合资企业以生产电动车电池。

中航锂电:进入2020以来,中航锂电装机量进一步攀升,当前已进入装机量排名前五,向一线梯队企业冲刺。

前三季度,中航锂电装机电量 1.69GWh,同比逆势增长96.2%,跃升至国内第4,仅排在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和LG化学之后。

当前,中航锂电配套客户主要集中为广汽和长安,并在主力车型的配套占比了不小的份额。前三季度,中航锂电电池配套广汽乘用车车型1.12GWh,占其乘用车总装机量的66.3%;配套长安汽车428.73MWh,占其乘用车总电量的25.3%。

此外,中航锂电还积极开拓了广汽丰田、吉利汽车、东风小康、金康、江铃等乘用车客户。并重回商用车配套,前三季度有4.5MWh装机量在该领域,8月其为东风汽车专用车配套,并在新车公告中为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厦门金旅3家企业新能源客车配套磷酸铁锂电池。

国轩高科: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 1.44GWh,位列国内第5。其中乘用车装机量 1.02GWh,配套前五车企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北汽、江淮、长安。

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已经成为其第一大客户,前三季度装机量272.86MWh,配套车型主要为宏光Mini EV神车及宝骏E300,其中为宏光Mini EV 神车配套1.34万辆,相应的电池装机量157.28MWh。

国轩还在柳州成立合资公司,布局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主要为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型配套。

在技术领域,国轩高科近期推出JTM (Jelly Roll to Module,从卷芯到模组)集成技术。据悉,该技术可以使得单体到模组成组效率超过90%。使用磷酸铁锂材料体系,模组能量密度可以接近200Wh/Kg,系统180Wh/Kg,可以达到高镍三元水平,且模组成本仅相当于铅酸电池水平。

亿纬锂能: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583.21MWh,动力电池客户集中在商用车领域,客车领域装机量228MWh、专用车装机量153MWh。

乘用车领域装机量202MWh,主要配套小鹏汽车G3、P7和哪吒N01等车型。

此外,亿纬锂能还将成为宝马中国市场第二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就在近期,其收到了德国宝马集团发出的供应商定点信,定点项目名称为“BK48V”,业内认为极有可能是48V电池项目。

时代上汽:作为宁德时代与上汽集团的合资公司,时代上汽前三季度装机电522.75 MWh,同比增长76.34%,位列第7。

除为上汽系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上汽大众等品牌新能源车型配套,还新增了新势力理想汽车。

今年1-9月,时代上汽为3040辆理想ONE配套,相应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17.04MWh。

力神:前三季度电池装机量497.76MWh,同比下降49.11%,排名第8。其中乘用车装机量 309.88MWh,占其总装机电量的62.25%。

其乘用车客户主要是江淮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及东风本田等,配套电量分别为 83.652MWh、80.57MWh和64.37MWh。此外,力神还加速储能、基站等领域的市场开拓。

松下:LG化学2月开始规模配套国产Model 3,丢失国产Model 3的配套后,松下前三季度装机量 407.17MWh,退居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电量第9

松下主要为特斯拉、广汽丰田和天津一汽丰田3家车企配套。其中配套特斯拉 263.87 MWh,占其总电量的64.8%;配套广汽丰田78.82MWh,另有64.48MWh配套天津一汽丰田。

有必要指出的是,8月,为提高特斯拉动力电池产能,松下计划对Gigafactory 1工厂投资超1亿美元(约和人民币6.9亿元),将其产能提升约10%。

孚能科技:登陆资本市场的孚能科技,前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 382.98MWh,均为乘用车配套,其客户集中为广汽乘用车、北京汽车、一汽、北汽等,其中广汽乘用车配套车型为广汽AION V,累计配套车型2989辆,相应的动力电池装机量 208.93MWh,占其总装机电量的54.55%。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