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李先锋团队在锌基电池的膜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通过膜材料的结构设计,实现了高面容量、高电流密度条件下锌均匀沉积过程,并对膜结构调控锌沉积过程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和探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锌化学为基础的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开发和研究。锌二次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等优势,且与水性电解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储能领域特别是用户侧储能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锌在沉积过程中容易产生锌枝晶,且在高面容量、高电流密度条件下这种现象更明显,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寿命。”李先锋研究员说,经过多次实验,该团队研发出一种具有表面有序波动条纹的新型聚合物膜——图灵膜,可以实现高面容量、高电流密度下的锌均匀沉积。
李先锋研究员介绍,在图灵膜的设计中,膜表面条纹的波峰和波谷可以通过控制微区载流子通量,从而有效调节锌酸根(Zn(OH)42-)的分布,并提供更多的锌沉积空间。同时,膜形成过程中,表面配位的铜离子与Zn(OH)42-相互作用,进一步诱导了锌的均匀沉积。
据悉,在较高电流密度下,采用图灵膜组装的碱性锌铁液流电池可以在超高面容量条件下稳定工作,这为高稳定锌基二次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