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日初资本完成对海辰储能的上亿元B轮投资 探索绿色储能解决方案

   2022-10-18 china5e
61
核心提示:近日,日初资本完成了对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或海辰)的B轮投资,投资金额上亿元。本轮融资总金额超20亿

近日,日初资本完成了对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或“海辰”)的B轮投资,投资金额上亿元。本轮融资总金额超20亿人民币。海辰储能是福建省和厦门市双重点建设项目,入选厦门市“三高”和市重点工业企业。公司专业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安全、高效、清洁、可持续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表示:储能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扮演着关键角色,海辰一直坚定选择并深耕储能电池赛道。我们认为,实现储能规模化落地的核心要素在于持续降本,因此海辰投入了大量资源,从材料、工艺、装备、电池、系统等各个层级布局前瞻技术,致力于开发极致低成本储能产品,从而解决市场痛点,推动储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感谢日初资本对海辰的支持,日初资本已在新能源领域有多个重点布局,对于储能及锂电池产业链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希望携手日初,展望储能赛道的未来,共同创造价值,全力将海辰打造成为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

日初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峰表示: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发电端能源结构已出现深刻变化,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提升是大势所趋,这为储能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包括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都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而作为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核心,储能电池将充分享受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增长红利。海辰团队在储能电池领域有丰富的产品技术积累和生产制造经验,对行业趋势及用户需求有深刻的洞察,凭极高的执行落地能力拥抱行业大发展,在公司成立后短时间内迅速跻身储能电池第一梯队。日初愿意与海辰携手,探索更高效的储能方式,让绿色能源惠及全人类。

日初资本合伙人杨凝表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的占比逐步提高对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宏观、地方政策辅助新能源发电配储快速铺开,国内储能市场将在未来迎来重大机会窗口。同时,在海外,居民电价上涨、政策补贴与光储产品的持续降本促进户用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海辰在过去几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推出了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的280Ah储能专用电池,并赢得了华能集团、东方日升等头部客户的订单。借助行业春风,公司预计产能会持续释放,相继落地厦门锂电一、二期项目等电池生产基地,到2025年满产产能将达135GWh。日初高度认可海辰在产研和制造端的执行落地能力,很高兴能陪伴海辰一起拥抱行业趋势、持续发展壮大。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逼近500GWh,到203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00GWh,市场规模将超3万亿。从选址布局来看,相对于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传统储能来说,新型储能在配置方面具备更高灵活性,因为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均可布局,并可选择大规模或分布式布局,在近两年得到了飞速应用。新型储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设备厂商、中游系统集成及安装、下游终端客户。其中设备包括电池、BMS、EMS、PCS等多个部分,电池是核心部分,占总成本近70%。

自2019年成立以来,海辰储能仅用不到3年时间就实现了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及交付,并且在产品创新、产能部署、海内外市场开拓等环节都获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内储能赛道备受关注的行业“ 黑马”。 海辰研发团队深耕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成熟的锂电技术沉淀,,已布局知识产权超1700项。目前,公司在核心材料、电池设计、系统集成、智能装备及信息化、材料回收、前沿材料研发等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今年8月22日,海辰举行线上发布,发布业内首款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和大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聚焦电力储能和户用储能大赛道,抢占储能电池制高点。未来,海辰储能将在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效率、极致成本上持续挑战,开发差异化的储能产品,推出专用储能电池的规模化制造,全力打造全球储能电池第一品牌。

日初资本投资人于京竹表示:在这场双碳战略驱动的能源革命中,“可再生能源+储能”将在电力系统的保障和调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锂电为核心的电化学储能迎来大规模成长期。在经济性这一核心诉求下,不同于动力电池,需求端对于储能电池产品的循环次数、电池的日历寿命以及极致成本有更高的要求。海辰自成立之初便坚持以产研及制程创新驱动下的持续降本,在产品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循环寿命方面持续打造护城河。日初期待海辰在未来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成长为全球储能电池的第一品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