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投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10月18日,龙蟠科技发布公告,旗下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拟以1亿元收购全资孙公司四川锂源100%股权。龙蟠科技表示,常州锂源将成为公司体内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的唯一主体,便于公司进一步增强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链上的项目研发、市场拓展、产品量产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这之前,龙蟠科技于8月24日公告称,常州锂源与鄄城县人民政府签署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回收利用项目和磷酸铁前驱体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投资约8亿元在鄄城新建“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回收利用项目”和“10万吨磷酸铁前驱体项目”。
而在此前一周,龙蟠科技公告常州锂源拟与新洋丰签署《关于磷酸铁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投资2亿元在湖北荆门市成立合资公司湖北丰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建设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
除了龙蟠科技外,港股环保龙头海螺创业10月10日公告称,公司已与芜湖经开区管委会就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签订投资协议,规划建设年产50万吨高性能磷酸铁锂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及配套设施,计划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年底前投产。
更早之前,8月30日湖南宁乡高新区与湖南邦盛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磷酸铁锂项目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建设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将布局40条生产线,产品市场主要面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主流电池企业。
01 装机、产量继续超三元
磷酸铁锂掀起产能“军备竞赛”源于下游需求的火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分别达到35.3万辆和35.7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5倍。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增长1.8倍和1.9倍。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延续了高速增长势头。
在装机量方面,今年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5.7GWh,同比增长138.6%。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6.1GWh,同比增长45.6%;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9.5GWh,同比增长309.3%。这是磷酸铁锂电池连续3个月装车量超过三元电池,且增速明显高于三元。
在产量方面,磷酸铁锂也超过了三元。今年9月国内动力电池总产量共计约23.2GWh,同比增长168.9%。其中,三元电池产量9.63GWh,占总产量 41.5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 13.51GWh,占总产量58.31%。这已经是磷酸铁锂电池连续5个月产量超过三元电池。
国内最钟情磷酸铁锂电池的厂商莫过于比亚迪,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不无得意地表示:“比亚迪刀片电池以一己之力把磷酸铁锂从边缘化拉了回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声称,宁德时代在未来 3~4 年间将逐渐增加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占比,三元电池的产能占比则会逐渐减少。
02 未来需求增长明确
事实上,磷酸铁锂电池需求上的强劲在终端车型的配套上已有明显体现。2020年中国市场销量前10的新能源车型中已经有6个车型均推出磷酸铁锂版本。目前国内市场销量排名靠前的车型,如宏光mini、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汉、奔奔、奇瑞eQ1、小鹏P7等车型皆有配套磷酸铁锂电池。
前不久,特斯拉在三季报中表示,对于标准续航版Model 3和Moderl Y,全球范围内都在改用磷酸铁锂电池。这至少代表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技术方向。特斯拉CEO马斯克声称,自己更喜欢磷酸铁锂电池,他表示,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充电到100%,而三元锂电池只建议到90%。
除此之外,一直装配三元电池的大众汽车在3月份举办的首场Power Day上透露,将在入门车型上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现代汽车今年上半年已着手研发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此前现代仅在中国生产销售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汽车,而其他地区所售车辆均采用三元电池。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特斯拉、戴姆勒、现代、大众等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在其电动化路径中选择磷酸铁锂方案,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实现全球配套。随着更多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车型的推出,磷酸铁锂的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磷酸铁锂是当下锂电主材产业链中需求逻辑最强的环节,2021年国内铁锂产量、装机均在年中突破50%大关,预计国内在2021-2023年乘用车用磷酸铁锂占比或将超过50%,海外磷酸铁锂的应用有望在2023年前后加速,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占比有望趋于40%。
该机构还称,磷酸铁锂方案循环寿命更长、安全性更优,因而在储能领域占比提升的趋势,相较于动力电池市场更为明确。其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储能需求有望达到180-200GWh,相较于2020年20GWh左右的出货量,或将实现五年十倍的高速增长。
考虑储能行业的增量,预计2025年全球铁锂电池出货将达到770GWh,较2020年实现约70%的复合增长,磷酸铁锂正极需求接近180万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