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募资近百亿元!动力电池巨头赴港IPO

   2022-03-11 起点锂电大数据
68
核心提示:3月9日,据市场消息称,动力电池大厂中创新航计划最早将于本周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拟议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可能筹集高达1

3月9日,据市场消息称,动力电池大厂中创新航计划最早将于本周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拟议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可能筹集高达15亿美元(约94.8亿人民币),有望成为今年迄今香港最大规模的IPO。

据此前报道,2021年12月29日,证监会披露已接收中创新航赴境外上市的审批材料。

据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1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I、三星SDI、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其中,中创新航去年全球装机量达9.1GWh,位列第八,国内排名第四。

作为前十中唯一一家尚未上市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中创新航此次赴港上市是其向第一梯队企业冲刺、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

乘用车市场“朋友圈”加速扩容

从2018年的715.8MWh装机量到现在的国内第四,中创新航于2021年按下了动力电池业务的快进键,迅速成为锂电行业一匹“黑马”。公司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重生,主要源自于其在乘用车市场的开拓和产品力的提升。

从2018年8月开始,随着中创新航将三元锂电池产品推向市场,公司相继成为东风、长安、广汽等车企主力车型的电池供应商,并在2019年成为广汽乘用车动力电池的最大供应商。

2020年全年,中创新航已将合作领域扩大到长安新能源五款车型和广汽新能源四款车型,全年订单稳定。至2021年,中创新航在广汽乘用车、长安汽车单月渗透率提升至90%以上,同时公司乘用车“朋友圈”进一步扩容。

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中创新航成为上汽通用五菱、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旗下重要车型电池供应商,且在公司全年装机量中占比不小。

2022年1月,中创新航单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再度突破1GWh,成为国内第三家稳定在月度GWh+的电池企业。据悉,中创新航1月单月对小鹏P5车型的渗透率达70%以上,小鹏P7车型的配套也在迅速增加,公司逐步成为小鹏的最大电池供应商。

在国际客户开拓上,中创新航已通过了Smart的量产定点,并开始广本、广丰配套电池的批量供货,同时将持续打入国际一流主机厂供应链,扩大市场份额。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中创新航在乘用车领域的配套客户已涵盖了自主、合资、新势力多个阵营的知名汽车品牌,后续潜力十足。且2022年,中创新航还将批量供货多家国内外新能源车企,其装机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能规模、产品差异化、供应链”的角逐

行业人士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刚刚开始,动力电池需求量爆发,高端电池产能紧缺,市场格局尚未稳固,给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崛起提供了机遇。

一方面,为了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充足的电池产能是未来开拓市场的基础。

去年11月,中创新航规划产能从原来的2025年实现300GWh的目标提升为500GWh。先后宣布常州/厦门三期扩产项目,新建成都、合肥、武汉生产基地项目的消息,仅2021年为止,中创新航已签约落地产能达到250GWh。

今年1月25日、26日,中创新航再度于广州、江门两地投建新的生产基地,两大基地合计投资达400亿元,规划新增100GWh产能。

截至目前,中创新航已经规划8大生产基地,推动形成珠三角、长三角、西南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五大产业基地集群。

与此同时,为提供充足的粮草弹药,去年11月,为上市铺路,中航锂电更名为中创新航,完成股份制改造。

目前中创新航已历经数轮融资,其投资者包括国投创合、创合鑫材基金、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基石资本、红杉中国、广汽资本等等。最新一轮股权融资是在2021年9月,募资规模为120亿元。此轮融资中,新进驻武汉、成都等政府国有投资公司、国家制造业转型基金等国有资本。

而对于渴望上位的二线厂商而言,借助产能和订单的增加完成资本的积累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成为一家有行业话语权的电池厂商,还需要在产品的成本、安全性、差异性等方面下苦功夫。

目前来看,电池技术还有很大创新空间,这也是二线电池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创新航自2018年迅速“转身”,其推出的差异化产品打法功不可没。

比如公司首创的高电压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高电压三元化学体系的安全性难题,兼顾高安全、高能量、强动力和长寿命等多个指标,通过广汽、长安等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验证,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同时,其全球独创的One-Stop电池技术与产品,高度功能集成、结构极简、高安全、高可靠,也将引领TWh时代的电池技术革新。

此外,动力电池迈入TWh时代,锂电池原材料涨价的态势似乎难以改变,稳定供应链的构建关系着电池企业的降本增效。自去年开始,头部电池企业均在上游材料端布局,以长单、合资建厂、入股等方式保障原料供应安全。

中创新航跟紧行业步伐,材料端,去年年底,中创新航10万吨正极项目落户眉山;今年1月,又向上海恩捷采购不超过25亿元隔膜,预付1个亿。

可以确定的是,为实现500GWh的产能目标,中创新航在登陆资本市场后在上游产业链的布局还将持续深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