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指引和降成本的推动下,储能未来势必还将加速普及。
7 月23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GW,而截至2020年底,国内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只有约3.27GW。也就是说,未来五年,我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将有八倍的增长空间。
根据光大证券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约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万亿元左右。
喊了多少年的大风口,这一次储能终于可以说自己是万亿赛道了。
刚需
发展新能源是全球各国都绕不开的一场能源革命,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此前给出的数据,如果中国可以建成67%的高比例风、光电,将有能力实现1.5℃温控目标和碳中和目标。这意味着,到2050年,中国的风、光发电量将达到11.1万亿度,未来还有十几倍的增长空间。
不过要想轻易的使用风、光电却并没那么容易,原因在于其不稳定性。
对光伏而言,日内出力受到日照条件、天气影响,更长时间尺度的出力具备一定规律性,但仍不稳定,此外,夏季和冬季的发电特性区别明显。对风电而言,日内出力表现具有极大的随机性,更长时间尺度的出力具备一定规律性,但也仍不稳定。
电力系统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对稳定性要求很高,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其和负荷的有效匹配,提高了高比例大规模并网的难度。储能系统不同程度上具备平滑可再生能源出力、使其和负荷相匹配的能力,具体来看,高频响应能力可以满足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的需求,能量时移、削峰填谷能力可以满足电力系统日内调节的需求。
在用户端,储能还可用于峰谷电价套利,用户可以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利用储能装置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使用存储好的电能,减少使用高价的电网电能,从而降低用户的电力使用成本。
以美国加州为例,一天中峰谷价差近30美分/KWh,价差约合人民币1.73元/KWh。国内市场同样具备套利空间,目前峰谷价差最高的地方是北京,价差约为0.95元/KWh。
储能还有一个用处就是避免停电带来的损失,最有感触的当属美国人。2020年,44%的美国公司经历了每月停电一次或更频繁的停电频率,相较于2019年翻了一倍还多。有2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一次典型停电的成本在10万美元以上,每年损失达到120万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储能可在停电时提供紧急离网支撑,降低停电带来的损失。
政策与成本并行
2009年,我国首个大型储能示范工程“张北风光储一体化”由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电网共同启动,总投资约150亿元,开发规模为 500MW风电、100MW光伏、110MW化学储能,2011年底在河北省张北县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储能技术真正进入产业化应用探索阶段。
过去十几年,国家层面和各地方出台的政策林林总总,但翻阅这些文件政策发现,重复性、雷同性过多,缺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递进性和持续性。大多只是明确了储能的“重要性”,没有配套出台可操作的“实用性”政策。
相比之前,这一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具有历史性的突破。
储能的价值主要是调峰、调频等,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服务。但我们国家现在基本没有辅助服务市场,更不要说有辅助服务的价格了。储能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传统的电力体制下储能的定位并不明确,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储能规模化的发展。
而最新的政策明确提出,下一步要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建立完善“按效果付费”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深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
此外,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官方规划提出要在未来几年把储能拉伸或控制在怎样的规模。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还表示,为了配合我国风电、光伏高增长目标,储能配套已成刚需,在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5吉瓦,最近5年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也将超过50%。
短期看政策,长期看成本。
解构储能系统成本构成可以发现,目前电池成本约占60%,PCS占比15%,BMS占比10%,EMS占比5%-10%,其它配件5%。各个环节都有降价空间,显然,电池成本的下降对整个度电成本的下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BloombergNEF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十年间,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平均价格从1100美元/kWh降至137美元/kWh,降幅达89%,在过去十年,整个储能从设备的角度来看,储能系统的成本下降了75%。
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理论上,钠离子电池的BOM成本将比锂电池低30%左右,储能系统迎来了降成本的另一条路线。
从产业链来看,2020年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宁德时代名列第一,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为力神、 海基新能源。在储能逆变器市场排名中,阳光电源名列第一,科华、索英电气分列二、三名。在系统集成商市场排名中,海博思创名列第一, 第二名第三名分别为阳光电源、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
我国储能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全球新增储能占比从2018年的第二名跃升至2020年首位,所占份额达到33%,在政策指引和降成本的推动下,未来势必还将加速普及,一个真正的万亿级别赛道正在形成,相关企业真正腾飞的时刻已经不远了。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