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储能产业格局的标杆及走向

   2023-05-16 Mr蒋静的资本圈
89
核心提示:去年以来,储能很火。景气度太高,高处不胜寒,作为从未经历过周期跌宕的产业新星,储能的产业格局将走向何处?有哪些相对成熟的

去年以来,储能很火。

景气度太高,高处不胜寒,作为从未经历过周期跌宕的产业新星,储能的产业格局将走向何处?有哪些相对成熟的产业标杆可以参考?

这是目前储能行业普遍关注的话题。

亲兄弟可参考?

看看当下热闹的锂电储能。

储能系统业务与动力电池系统业务,同根同源,都是锂电行业的下游,只是应用领域不同,属于典型的“亲兄弟”。

兄弟俩的发展路径会一样吗?“小弟”储能会重走“大哥”动力电池系统业务的旧路吗?

我们知道,动力电池业务经历经多个周期,成长道路极不平坦,行业老人对行业发展历史记忆犹新。

那么,作为“亲兄弟”的储能系统业务,在产业路径上是否会有相似性或者是否会重走动力电池系统业务的复辙呢?

答案是不会。

一方面,当年动力电池业务高度依赖政策补贴,而政策补贴的扰动成为行业周期的重要因素,而如今储能业务已然市场化,政策因素不再是行业跌宕的决定性因素,外部环境已然不同。

另一方面,在微观商业层面,储能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业务面临的客户及市场群体不同:动力电池系统下游客户是电动汽车主机厂,主要是大B,市场集中度较高,客户群体数量不多,竞争惨烈;而储能系统业务下游面临的是大型及分布式储能投资商,主要是小B,市场比较分散,客户群体数量庞大,长尾突出。

我们知道,大B业务和小B业务的市场模式不同:大B业务其实就是大客户策略,更加关注性能和价格,以及长期战略关系,甚至通过合资合作形成共同体;小B业务不仅要求产品端具备一定竞争力,还要强调销售触达、售后服务,品牌和渠道也很重要,尤其是代理商模式普遍,分布式业务尤为明显。

从微观商业层面来看,其实储能业务和动力电池业务虽然都是锂电下游应用,但是商业模式存在很大差别,大B业务和小B业务的市场模式相差甚远,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产业生态,并最终影响产业格局,尤其是竞争格局。

表兄弟更相似

实际上,从商业形态来看,储能跟光伏组件更相似。

本公众号在上周的文章《光伏组件的“妖娆”之处》中,分析了光伏组件的业务模式和产业格局。

光伏组件的市场端多元、分散,对于独霸全球的中国组件企业而言,不仅有国内市场,还有国外市场;国外市场遍及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地区;不仅有大型集中式市场,还有工商分布式和户用分布式市场。

相对而言,上游硅料、硅片及电池片的下游客户比较集中,也就是面向大B;而组件业务下游客户更加多元、分散,也就是面向小B。

光伏组件也是典型的小B业务。

可见,在市场端,储能和组件比较相似,都是面向小B而非大B,同时作为光储一体化的黄金搭档还面向相同的市场甚至相同的客户,无论是大型集中式光伏的发电侧储能,还是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配套储能,亦或是户用光伏配套的家庭储能,储能在市场端与光伏组件基本一致甚至雷同。

不光市场端,从整个产业链结构来看,储能和组件都是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品牌商的角色,都具有系统集成商的基因,也都是链接制造端和市场端承上启下的枢纽环节。

正因为储能和组件在市场端的同质性,我们可以把储能和组件看成“表兄弟”。对储能而言,组件的产业格局很有标杆意义。

储能产业格局的走向

如果说,储能产业格局的标杆是成熟的光伏组件,那么参考组件行业的产业特性,我们就可以对储能行业的未来走向,有个大致的认识,这里分享几个重要的观点。

一是储能品牌商会占据产业链主导权,并成为一体化的堡垒,对此我们在2023年3月《储能的终局》中进行了系统分析。

二是海外市场的含金量将更高,包括海外大型储能和海外家庭储能,为此拥有这类市场份额的品牌商可以获得更高估值,对此我们在2021年8月《再谈储能实践,哪些储能业务相对成熟?典型玩家是哪些?》中也进行了系统分析。

三是储能品牌商的整体集中度将逐渐走向更高。储能业务由于近年才开始爆发,目前仍然处于群雄逐鹿的草莽阶段,产业格局混乱,但是随着供给端产能逐渐提升并过剩,优胜劣汰,产业格局也将逐渐走向稳定。

四是光储一体化将成为重要的产业联盟,光伏组件企业包括逆变器企业在储能业务拓展上有望拔得头筹,对此我们在2021年12月《储能战场,锂电系与光伏系是竞争还是合作?》中也曾做分析。

五是储能系统集成本身的创新有限,主要还是依赖上游核心的电池环节,也就是核心技术的迭代,包括技术路线的选择,而储能系统的关键还是市场端,尤其是应用场景的拓展和纵深。

对于突飞猛进的储能行业而言,尤其是储能品牌商,历经数轮周期起伏的光伏组件或是值得参考的标杆,在未来产业格局走向上或有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