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占据着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份额。不过,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及对电池需求的大幅增加,为了解决电池供应问题,欧洲急需建立自己的电池产业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欧洲计划建设38个超级工厂
欧盟非政府组织运输与环境联合会(Transport & Environment,T&E)6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现有项目中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超级工厂总数达到38个,预计总年产量为1000千兆瓦时(GWh),相当于生产1670万辆纯电动汽车,成本超过400亿欧元。
外媒表示,随着这些工厂的相继建成,欧洲电动汽车电池的产量也会有明显提升,预计在2025年可生产462GWh,2030年增至1144GWh,是今年预计可供应的87GWh的13倍,欧洲自身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能力将明显增强。
欧盟于2017年成立欧洲电池联盟,目的是减少对亚洲进口电池和其他技术的依赖。该联盟被称为 “电池领域的空中客车”,涉及包括汽车制造商和能源集团在内的数十家公司。
继2019年12月批准了一项由7个国家资助的32亿欧元的计划后,今年1月,欧盟正式批准一项欧洲电池革新项目,将为包括特斯拉在内的42家公司提供总额29亿欧元的资金援助,以支持欧盟国家的电动车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
今年3月,德国和法国的经济部长以及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斯·塞夫科维奇在德国《商报》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欧盟的目标是到2025年每年生产至少700万辆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
据悉,为确保电池的自主性(包括开发锂、镍和石墨等关键原材料的独立供应),目前欧盟已经在70个项目中总计投资近200亿欧元。
欧洲本土电池企业扩产加速
为了摆脱对亚洲电池的依赖,欧洲本土电池企业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宣布扩产计划。
大众预计到2030年,在欧洲的电池需求量为240GWh/年。为确保电池供应,大众集团希望携手合作伙伴在欧洲建立6座电池工厂。
Northvolt将和沃尔沃于2022年在瑞典建立一个动力电池研发中心,并在欧洲建立一个超级工厂。
Stellantis集团旗下包括阿尔法罗密欧、克莱斯勒、雪铁龙、道奇和菲亚特等品牌,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其电池产能提升至250千兆瓦时。此外,今年该公司可能会作出在欧洲和北美建设更多电池工厂的决定。
梅赛德斯奔驰3月5日宣布自产电池单体,计划向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工厂投资数亿欧元,2023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将由外部采购锂电池转变为部分内部生产。而由于国内电池供应商孚能科技送检电芯样品出现问题,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或改变思路,考虑自产动力电池。
特斯拉则希望将柏林附近的超级工厂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之一,并在2030年产能达到250GWh。
欧洲何时实现电池自给自足?
“预计到2025年,我们将能够满足汽车制造商对电池的所有工业需求。”马罗斯·谢夫乔维奇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但在分析师奥利弗蒙蒂克看来,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原因是电池工厂需要原材料,而欧洲的原材料并不能满足这一庞大需求。
据T&E预计,若欧洲电池生产能力飞速提升,对材料的需求将显著增加。到 2030 年,欧洲对锂的需求预计将飙升18倍,同时也需要5倍以上的钴。
如果想建立一个完全闭环的供应链,矿产资源的来源是个大难题。因为绝大多数电池材料需要在非洲大陆被提取、精炼、加工并生产成电池,这必须通过大量资金来保证原材料的正常供应。
欧洲对电池技术定下的新目标是:“更少的材料,更多的电池”,希望到 2030 年,完成每千瓦时电动汽车电池所需锂平均含量下降一半的任务。
与此同时,除了欧洲境内的德国和捷克共和国拥有大量锂储量外,欧盟还要保证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和智利等国家的原材料供应。
不过,目前看来,欧洲在短期内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的自给自足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无论是LG、三星SDI、SKI等韩国企业,还是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中国电池企业,都已在欧洲开办工厂,今后还或将有更多的中韩电池企业在欧洲进行布局,这对欧洲本土电池企业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