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拐点已至?

   2022-12-28 起点锂电
79
核心提示:锂价进入短期退烧阶段。进入12月,电池级碳酸锂报价维稳且保持下行。据市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跌5500

锂价进入短期“退烧”阶段。

进入12月,电池级碳酸锂报价维稳且保持下行。据市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跌5500元/吨,均价报53.7万元/吨。相比11月初的60万元天价,目前的价格则要“亲民”得多。

不少行业人士认为,碳酸锂市场迎来拐点,价格下降将越发明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01 碳酸锂缘何降价?

再说拐点之前,应该先弄清楚本轮降价的原因。

起点锂电根据市场消息主要分析为2点,一方面是因为供需趋向平衡。下游及终端市场以消耗库存为主,需求下降,且国内宜春等地产能释放,减少了对海外锂资源的依赖。以宜春为例,数据显示,去年碳酸锂产量为8.1万吨,今年产量预计在12万-15万吨左右,增长50%以上。

另一方面是行业对钠电池等新技术的推崇,部分电池厂和车企转换赛道。

比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等均推出钠离子电池,头部企业的发声直接影响市场风向。为助推钠电池产业化发展,供应端的企业开始布局钠电材料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库存有消耗完的时候,钠电池投入市场也需要时间,属于碳酸锂的“拐点”肯定在路上,但还没到达。

02 价格退烧,为拐点“假象”

实际上,碳酸锂价格目前仍然处于高位运行,孚能、亿纬、赣锋等锂电企业也一致认为说拐点为时尚早。

比如孚能科技方面在接受采访时候判断,目前价格拐点还没有到来,虽然碳酸锂价格出现小幅波动,但对公司的影响不是很大。对于价格波动,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曾表示,9月份碳酸锂价格的上涨趋势不太正常,炒作的因素很多。

亿纬锂能则表示,产能方面,公司还有一些库存,且碳酸锂价格的小幅波动对公司影响不大,如果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那公司原材料成本也会随之下降。

而相比较孚能、亿纬等电池厂商,赣锋处于碳酸锂供应商的位置,似乎更有发言权。

针对本次碳酸锂降价,赣锋方面表示,市场需求的回落影响了碳酸锂的价格走势,但是目前生产锂液、碳酸锂、氢氧化锂的成本都有所上升,碳酸锂就算价格下降,但也很难比生产成本价格更低。

而且据相关碳酸锂生产企业爆料,尽管目前供需关系看起来比较冷清,但销售环节依然热闹,有下游厂商直接拿下上千吨订单。

此外,据藏格锂业透露,上门购买碳酸锂的客户络绎不绝,热情不减年初,公司目前没有库存,即使下了订单的客户要1个月时间才能拿到货。另一企业盐湖股份旗下蓝科锂业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供需偏紧,碳酸锂处于低库存状态。

03 抢锂大战仍在持续

虽说国内碳酸锂产能释放提速,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开采技术原因,导致整体的产能仍旧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尤其是受季节温度影响,产能也有所折扣。比如藏格锂业负责人曾透露,夏季碳酸锂日产能可达40吨左右,冬季随着气温降低,日产能已降至20吨左右。

并且,全球最大锂生产商美国雅宝近日发出警告称,由于锂市供不应求,抢锂大战或将持续到2030年。

起点锂电观察到,尽管市场需求放缓,但行业对于锂资源的“热情”并没有减少。这其中,主要以车企、电池厂、锂盐企业以及跨界企业等4方为“抢锂大战”的主要势力。而仅在12月,已经有多家企业传来布局新进展。

比如金圆股份,近日重启项目收购。其公告称,拟以子公司金藏圆的自有或自筹资金购买西藏阿里锂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15%股权。本次增持15%股权价款为2.02亿元,收购完成后金圆股份将通过子公司金藏圆持有阿里锂源66%股权。

国城控股与四川德阳签订《20万吨基础锂盐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105亿元,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将形成年产20万吨基础锂盐生产能力。

协鑫能科则去非洲买矿,近日全资子公司协鑫能科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与Zim-Thai Tantalum (Private) Limited公司签署了《锂矿资源开发合作协议》。协鑫锂电可优先选择其中一个项目公司进行合作(标的公司),最终所持锂矿的氧化锂储量不低于50万吨,并最终持有51%的合作项目公司股份。

此外,12月中旬,盛新锂能在津巴布韦马尼卡兰省布赫拉的萨比星锂钽矿项目举行破土动工仪式,当地负责人透露,该矿每年将生产100万吨原矿,将转化为每年30万吨锂精矿。

12月5日,国轩高科发布消息称,旗下控股公司宜春国轩矿业取得江西省宜丰县割石里矿区水南段瓷土(含锂)矿采矿权,矿权有效期5年,设计生产规模为300万吨/年。

从以上企业布局可以确定,叠加项目周期,短期碳酸锂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真正意义上的“拐点”或许还需要等待几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